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关于啥尔滨名称的由来,历史上众说纷纭,曾有俄语的“大坟墓”、蒙古语的“平地”、满语的“晒网场”等多种解释。近日出版的《哈尔滨考》一书中,关成和先生认为,哈尔滨这个词既不是来自俄语,也不是来自蒙古语和满语,而是金代“阿勒锦”村的音转。早在公元十一世纪,满族先祖女真人就称这里为“阿勒锦”。“阿勒锦”作为哈尔滨的最早名称,至今已有八百八十多年的历史。由“阿勒锦”最终音转为今日的哈尔滨,关先生认为是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其依据为是年官印的《黑龙江舆图》上标有“大哈尔滨”的字样。并认为哈尔滨一词“从此即成了该城名称的定译”。关先生的考证,已为多数人所接受。近日,笔者在整理清代《黑龙江将军衙门档  相似文献   

2.
刘爽 《学习与探索》2006,(3):151-155
对于历史过程的分期,主要是寻找能够改变历史进程的重要的转折点,从而揭示历史过程的本质,形成对历史发展趋势和规律的认识,并强调历史叙述的逻辑性.对犹太人在哈尔滨的历史活动分期的划分,也应着眼于历史过程的大趋势和内在的逻辑联系.因此,可将犹太人在哈尔滨的历史活动过程分为两个时期1896年前后是俄籍犹太人来到哈尔滨的起始时间,至1931年为犹太人在哈尔滨活动的发展时期;而1931年至1966年应为犹太人在哈尔滨活动的衰落时期.通过几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所断限的前后35年,揭示了犹太人在哈尔滨历史文化活动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3.
阿成以第一篇写哈尔滨城市文化小说《年关六赋》登上文坛。20年来,出版了长篇,中、短篇小说、散文故事40余部。近作《哈尔滨故事》收入36篇小说,写了各式各样的人物百余人。有评论家非常赞赏阿成对哈尔滨城市平民形象的描绘,称他是《情系平民写春秋》。阿成也把自己称为平民小说家。其实,土生土长的阿成,非常熟悉哈尔滨,他完全有能力、有实力,为塑造哈尔滨城市文化形象,奉献一本长篇小说大书。目前,他被一些评论文章包围着,把精力用于写一些小人物,小故事的书。一部完整的哈尔滨故事被切割成碎片作零售消费了,很可惜!哈尔滨这座闻名环宇,十分开放,洋味儿十足的文化名城,只有外地作家为她写过几部有影响的长篇,对此令人迷惑不解,真有外来和尚好念经的说道吗?是不是阿成知道的哈尔滨故事太多了,对生活贴得太紧了,把艺术想象的路堵死了。文学是人学。三分真实,七分虚构,是想象创造出来的。建议阿成突围,沉到哈尔滨百年历史的长河中去,营造一个有人物贯穿的故事,能表现哈尔滨历史画卷的大书,以实现广大读者对他的期盼。  相似文献   

4.
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犹太研究中心韩天艳等人撰写的<哈尔滨犹太家族史>一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纵观全书,归纳起来有四大特色: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俄裔犹太人的历史是世界犹太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哈尔滨犹太人绝大多数来自于俄国(前苏联),属于阿什肯纳兹犹太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与开通,一部分为躲避俄国及东欧国家反犹、排犹浪潮及寻求自由发展的犹太人经西伯利亚、远东等地不远万里来到哈尔滨。哈尔滨人以其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这些漂泊异乡的犹太人,并给予他们诚挚的帮助和尊重。到20世纪中叶,哈尔滨一度成为犹太人群居地之一。哈尔滨文化的包容性为犹太人创业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俄裔犹太人也为哈尔滨多元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2 0 0 2年 1月 17日和 19日上午 ,中共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先后两次听取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曲伟院长关于加强哈尔滨犹太人历史文化研究的工作汇报 ,参观了《犹太人在哈尔滨》图片展览 ,并发表了重要意见。现将赵启正同志的讲话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7.
1932年4月下旬,吉黑两省义勇军联合反攻北满重镇哈尔滨。以往有关义勇军的著述中对此次战役虽有提及,但多从局部的角度撰述,尚乏全局的概观。本文拟从整体上对这次战役的各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使我们对“九·一八”前后的东北历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一吉黑义勇军反攻哈尔滨之前,吉黑两省的抗日斗争形势是这样的:1932年1月,伪吉林省剿“匪”司令于琛澂秉承侵略军的旨意,出动四个旅向哈尔滨进犯,哈埠危在旦夕。1月26日,原依兰镇守使兼二十四旅旅长李杜、原吉林卫队团长冯占海毅然举兵进入哈尔滨郊区,粉碎了于琛澂伪军对哈尔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市的地方冶金工业已有30年的历史。但由于受旧的管理体制的局限,条块分割,各自为战。到1986年,铁产量仍然是空白,钢产量仅3万多吨。为了尽快形成哈市钢铁工业的规模经济,从1986年末起,哈尔滨钢铁公司坚持走调整和优化现有资产存量的路子,并以哈尔滨轧钢厂为依托,通过兼并、联合的办法,先后将哈尔滨钢厂等8户企业组织起来,形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大学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所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优良的校风、学风。其前身是1941年在延安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此后,学校几易其名,曾易为中央军委俄文科、中央军委俄文学校、延安外国语学校。1946年东北解放后,学校迁至哈尔滨,随即更名为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后又易名为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哈尔滨外国语学院,1958年定名为黑龙江大学至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及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追求,黑龙江大学现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0.
1923年10月,在奉系军阀统治下的东北,中国共产党哈尔滨组诞生了。这是我党在东北建立的第一个基层组织。弄清这个组织的来龙去脉,不但有利于哈尔滨市、黑龙江省乃至全东北党史的研究,而且有助于地方党史知识的传播。对于这一问题早已有许多同志发表过不少文章。本文着重从其创立的客观条件和历史意义两个方面作些初步探讨。中共哈尔滨组创建的客观条件 1.哈尔滨工人队伍与工人运动产生较早。特别是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推动下,罢工斗争迅猛发展。由于工人运动与保卫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结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鲜明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性质。这构成了中共哈尔滨组创建的阶级基础。 1896年6月,沙皇俄国与中国清朝政府签订了所谓《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攫取了在我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的特权.随着中东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北满经济中心及国际都市成因探讨石方哈尔滨在本世纪20年代,曾一度出现过“北满经济中心及国际都市”的“黄金时代”。那么如何借鉴历史上的一些成功经验,以为今天改革开放的形势所用,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当时的状况及其成因作一探讨。一、20年代哈尔滨经济...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犹太人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尔滨犹太人是世界犹太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在哈尔滨建立了完整的国际社区,创造了经济与贸易奇迹,构建了具有凝聚力和生命力的特色文化,留下了典雅壮观的建筑遗产,同时涌现出了许多世界一流人才。因此,哈尔滨犹太人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已十周年了。回顾与总结哈尔滨乡镇企业发展的历程,探索其前进的道路,对于加速发展哈尔滨乡镇企业,振兴哈尔滨经济,巩固与发展三中全会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落实十三大提出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一、发展历程与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揭开了乡镇企业发展史上新的一页。哈尔滨乡镇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复生起步、开创发展与稳步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犹太人人口、国籍和职业构成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1898年第一个犹太人移居哈尔滨后,便有大批犹太人不断移入,到1906--1908年出现第一次高潮,达6 000人.到1920年,移入哈尔滨犹太人达2万人,为哈尔滨犹太人移民最多时期.移入哈尔滨的犹太人多数为俄罗斯国籍,其余为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法国等国籍.哈尔滨犹太人在房地产业和工商业经营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教授、律师、医护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及文化艺术界领域中,犹太人表现出了相当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学习与探索》2012,(5):161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为黑龙江省最早招收历史学专科、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历史系成立于1951年的松江师范专科学校史地科和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历史科,1952年两校合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是英雄的城市,哈尔滨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多少年来,哈尔滨人民与俄、日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再接再厉,在自己的城市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用勤劳的双手绘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在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  相似文献   

17.
在沿边开放中再造哈尔滨的经济优势贾云江沿边开放:哈尔滨再次起飞的机遇21世纪的曙光在即,哈尔滨正在迎来自己的百岁诞辰。尽管有关城史纪元的讨论尚在进行,但几乎共同的一点:哈尔滨作为一座近现代城市,是伴随着1898年中东路的修筑和1905年的"开埠",在...  相似文献   

18.
关于哈尔滨城史纪元的几个问题段光达在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上,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可谓相当奇特和曲折。哈尔滨这座城市不仅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而且还闪烁着东西方诸种文化交融的神奇色彩。在当前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加强哈尔滨历史的研究无疑具有相当...  相似文献   

19.
萧红母校考     
在纪念著名女作家萧红七十诞辰的一些文章,报道及有关资料中,把萧红在哈尔滨读过书的中学,说成是现在的哈尔滨市第七中学。这是不对的。萧红在哈尔滨读书的母校是第六中学,而不是第七中学。澄清这一事实,对于正确撰写萧红生平经历是有意义的。萧红于一九二七年八月从家乡呼兰来到哈尔滨,进入当时的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一九三○年毕业于该校。这个学校在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东北沦陷后,在日伪统治时期,改名为哈尔滨女子国民高等学校。“九三”后,曾名为哈尔滨第一女子中学校。一九四六年四月二十八日哈尔滨解放以  相似文献   

20.
一哈尔滨名称的解释,从本世纪初起,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中国的《辞海》将哈尔滨解释为“晒渔网的场子”,台湾省的《中文大辞典》将哈尔滨解释为“平地”,而中译本《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又将哈尔滨解释为“光荣或荣誉”之义。近百年来,哈尔滨一词在语源语义方面长期争论不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地方文献资料对哈尔滨记载的缺乏和湮没,其次是由于对哈尔滨地名研究的方法不够科学,致使对哈尔滨的解释牵强附会,以讹传讹。比如单从语音入手对哈尔滨地名进行猜测,以其发音近似蒙语某个词的发音,便认为是蒙语某某含义,或以其发音近似锡伯语某个词的发音,便认为是锡伯语某某含义,而不是从哈尔滨地名形成的历史环境、民族环境、语言环境和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对哈尔滨地名进行综合研究。也就是说,哈尔滨地名语义要与哈尔滨地名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