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否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这是教学中学生经常提出的问题,也是资产阶级自由化鼓吹者大作文章的问题.长期以来,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制造了大量迷雾,什么选择“失误论”、“超历史阶段论”、“违背历史规律论”等等.深入研究和回答这个问题,是解决学生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的需要,是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需要,也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没有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为什么人家科学技术那么发达?我国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为什么科学技术还是比人家落后?”这是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时大学生爱提的问题之一,是许多大学生长期感到困惑的问题。正是这许多类似问题的困惑,使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热衷散布的马克思主义“无用论”、“过时论”在大学生中颇有市场,是他们一些人产生“信仰危机”的思想根源之一。这个问题是现实的、严肃的,我们必须作出回答。但这个问题又是不容易回答的,我也只能作个尝试。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中国社会到底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中国究竟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哲学工作者应做出哲学的思考和回答。一、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中国没有经历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历史合乎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受双重规律支配的。一方面要服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另一方面又要遵循“各国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决  相似文献   

4.
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评价,社会各界褒贬不一。本文认为,当代大学生是个“多变的矛盾的统一体”,评价本身不单纯是捧或贬的问题,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了解他们在特定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身心特点,把握好评价大学生的客观标准,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从而统一对大学生的认识,探讨其正确的成长道路,改进并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世界现代化运动是邓小平理论发展的时空背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践的历史反思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条件。20世纪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国家对经典作家社会主义理论误读现象极为严重,其基本表现是脱离本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现实,教条式地理解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基本设想。70余年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终失败,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问题上“空想”实验的典型例证。“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为邓小平理论建设的中心。曲折发展的社会主义实践,不仅提出了这个问题,而且提供了回答这个问题的条件。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克服传统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空想教条的束缚,再一次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基础之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正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真正开始了现实的科学探索征程。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国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把走社会主义道路提高到体现“中国现代化社会运动和客观规律”的高度来认识,回答了我国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重大问题。一个国家究竟走什么道路,不是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  相似文献   

7.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治国之纲、强国之道、富国之路。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这是笔者多年来一直进行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至所以要重,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当代大学生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走什么样的道路问题,而且还关系到今后通过他们去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的问题,所以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教育指导思想问题。一、有的放矢,理直气壮学史明志。历代统治阶级,不论那一个国家,都十分重视历史教学。用历史上的兴衰荣辱、功过是非、经验教训,按统治阶级的意志来培养他们的接班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一样。党中央的领导,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也多次提出“学一点历史”、“学一点百年  相似文献   

8.
有记者问香港特首曾荫权:“你是如何从一个布衣成长为特首的?”曾荫权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是“95后”大学生成长环境的突出特征,网络一方面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给他们的现实生活造成认知混乱.“95后”大学生对于诚信的认知状况与其成长环境相适应,针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实际,以提高思想认识为主导,通过内在素养的提升和外围制度、环境的匡正,高等学校有能力也有义务提高网络时代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相似文献   

10.
解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真是扩招导致的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本文运用劳动经济学的失业和职业搜寻理论对该现象进行解释,并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分析和国际经验比较,认为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其制度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因素,大学生“过剩”也只是一种假饱和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谈谈大学生“学习自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谈谈大学生“学习自由”①万秀兰大学生“学习自由”,既是高等教育自身的一种理念,又是高等学校学生的一种权利。对这个问题,我国高教界鲜有研究。“自由”固然有其当然的政治内涵,但绝不囿于此。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已要求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随着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2.
人为什么会犯错误?错误是难免还是可免?对于这些问题,古今中外各派哲学家都有着不同的回答。刘少奇同志的《人为什么犯错误?》,对于上述问题作了唯物而又辩证的科学回答。 刘少奇同志说:“任何人都要犯错误,人从降生的那一天起,便不断地犯错误(……),只有在不断的错误,不断的碰钉子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懂得事情。”少奇同志这个论断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是符合人类认识史的。这个论断与唯心主义先验论、英雄史观是根本对立的。少奇同志在一九四一年整风运动中发表这些意见,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王明等人曾经自封为“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一贯正确,自认为是真理的化身,是不会犯错误的。他们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压制党内民主,不许提不同意见,更不许别人对他们的错误提出批评,否则就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少奇同志这个论断,不仅是对王明等人的错误观念的尖锐批评,也是同个人迷信相对立的。“任何人都要犯错误”,  相似文献   

13.
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地回答了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 ,是对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哲学家对这一问题都发表过看法,但直到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以前,几乎没有一个哲学家能对这个问题作出比较令人满意的回答。当然,这并不是说,过去的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都是没有意义的。相反,我们应该看到,他们之中有好些都是真理道路上披荆斩棘的伟大先行者,清代的著名  相似文献   

15.
《成才与就业》2014,(13):78-83
不少用人单位的面试官反映,现在很多青年学生在面试中的回答惊人一致并且有“套路”,让人觉得“很不诚恳”。比如让求职的学生回答“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这个问题时,很多同学的回答为:优点是“认真细心”,缺点是“对事情太认真,以至于有时候有点纠结”。  相似文献   

16.
“断发”考     
“断发文身”是古吴越民族族属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其民族历史中非常独特的习俗,早期历史典籍中多有记载,但对其文化功能,却语焉不详,或将“断发”与“文身”混同为一。随着文化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和民俗学等研究的进展,对此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对“文身”解释尚可信,而对“断发”的研究却未触及文化产生功能之本质。本文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是中国革命的特殊道路”问题;邓小平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问题;江泽民则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是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问题。中国共产党的三代核心领导人,对这样三个世界性、世纪性的大难题都作出了明确、圆满的回答。他们都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及其伟大实践推向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崭新的阶段;旨在推进执政党现代化的“三个代表”思想孕含着“劳动价值论”对“剩余价值学说”的深化认识,对“党的先进性”的重新规范,以及对“与时俱进”的现代思维方式的强烈认同等三大重要的理论创新,它就是当代中国的共产党宣言。落实“三个代表”,不在于主观思辨,而是重在制度建设。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与对象“关系”就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必须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高校担负着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对高等院校来说,落实中央决议精神,首要的是必须坚持以育人为中心。在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素质和宽阔的科研视角的同时,重视和加强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为了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做人的教育,本文谨结合在校大学生的实际对此略抒管见。 一、大学生做人状况分析 这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经过十余年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熏陶,他们在做人方面的主流是好的,是健康向上的。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多数情况下,其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道德评价标准能够符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实现社会对各种角色的期  相似文献   

19.
中学历史教师的成长有一个从一般到优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要有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思想品德 ;有虚心好学 ,刻苦钻研精神 ,精心设计优秀教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 ;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道路 ,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进行历史教育理论研究 ,勇于探索 ,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20.
精神成长是大学生生命成长的关键,是他们学以成人的根本性标识。设置专门的“中国精神”课程,可以针对性地应对大学生精神成长困惑,实现精神育人。西南交通大学全力打造“中国精神”课程,积极整合课程资源,实施全过程教学目标管理,既尊重大学生精神成长规律,又尊重教学活动规律,体现了自主性、互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特点。本课程还运用“请进来”和“走出去”、因材施教、基于慕课的人网融合课堂翻转、基于数字技术的沉浸式体验、学用结合的多元化评价等教学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调查研究表明,“中国精神”课程的大学生认可程度较高,但在“课堂互动程度”方面,本课程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