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法治政府是一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必不可少的前提、途径和手段,全球化进程中法治政府的基本内涵是有限政府、透明政府、责任政府、高效政府、主权政府、开放政府、人文政府和权威政府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对外交往的需要,非法治国家面临实现法治的国际国内压力。但考虑到法治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代价,政府又不能贸然行事。而困境中的出路在于在政府主导下分步骤推进这一进程。第一步是实行形式法治,即确保统治者的权力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使。当这一阶段的任务完成以后,进入法治化进程第二阶段,即实质法治阶段,也就是实现现代意义的法治。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对政府治理国家的方式也提出了挑战,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能够较好地弥补国家治理的不足。本文从我国目前的社会现状、人的需求和法治政府的需要来分析非政府组织在法治进程中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推进依法行政重点在基层,难点和薄弱点也在基层。市、县、乡政府能否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府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和法治政府建设的整体进程。本文针对基层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目标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法治政府建设具有特殊性。民族自治法律在民族地区法治政府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应予以明确。针对民族自治法律在民族地区的现状,应从法律的完善和法律的实施两方面强化其在民族地区建设法治政府进程中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17,(5):58-62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中,必须更全面深刻地认识行政法治文化工程建设的时代背景、发展趋势和多重要求,要从既往经验教训中反思行政法治文化的要义和特点,转型发展时期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对于行政法治文化具有很高的角色期待。鉴于此,从现代法治观具体探讨行政法治文化的基本理念、构成特征及现实意义,法治政府建设工程对行政法治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法律价值观变化是行政法治文化革新的关键内涵,条理法理论是推进行政法治文化革新的便利抓手,高度民主的新行政法是行政法治文化革新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念更新、制度创新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7.
契约文明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它维持着复杂多样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现代法律是对契约关系的确认,契约的普遍性和有效性程度标志着法治的健全程度。法治政府必然是有限的政府、正当程序的政府和责任的政府,同时有完善的司法审查制度对政府的施政活动加以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8.
法治政府的建设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府治理的法治化是其前提性条件。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明确法治的内涵,坚守法治观念,恪守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现阶段,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前提下,我国的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应放在政务公开、规范执法行为、完善监督体制以及建立与完善法治政府建设的评估机制等方面,以此不断推进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法治建设问题。指出由于国家制度供给、国家发展模式与资源配置、农村社会结构、历史传统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村法治建设仍然存在农民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法治的平等精神缺失、农村法律制度不健全等突出问题。认为农村法治的未来发展宜采用政府主导推进型模式,在政府领导下通过各种具体制度的建构来促进农村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法治的本土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法治本土资源说的两种不同观点 ,指出法治的内容是确定的 ,现代法治的内容具有确定性和普遍性 ,法治应该借助本土资源 ,但这种本土资源的内容不能包括与正义、公正和理性原则相抵触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
法治政府建设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是权力有限的政府、公开透明的政府、注重服务的政府、讲求诚信的政府、权责一致的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应该具有"主权在民"的理念、"职权法定"的理念、"监督用权"的理念、"程序合法"的理念;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和国家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和要求,法治政府的建设应该着力提高国家行政立法质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实行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推进政务公开、落实问责制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12.
四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行政法治的变迁史。以政策追踪分析的方法,可将中国行政改革分为四个阶段,相应地,行政法学也经历了四个转型:第一阶段是“精兵简政”改革,是行政法制的初创期,效率价值主导了行政法学研究;第二阶段是“职能转变”改革,在这一阶段,控权理念占据依法行政的核心要义,形塑了以行政行为为支点的行政法学体系;第三阶段是“公共服务”改革,拓展行政活动的形式,在平衡论与控权论的论辩中探索行政法学基础理论的根基;第四阶段进入国家治理改革,补强民主正当性的实质法治路径受到青睐,新行政法学研究提上日程。历史发展的脉络表明公法研究必须深植本国背景。唯有理解当下并预判未来的政府定位,才能经由法释义学方法而发展出契合国情的行政法治。  相似文献   

13.
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和非正式制度,以便为它提供合理化的支持和人们行动规则及基本框架,进而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陕西现象”的形成在于人们还没有形成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和非正式制度,改变“陕西现象”的必要途径是革新旧的意识形态和非正式制度,为此要充分利用这个时代和中国经济大变革所提供的优良条件,以反思和教育促进改变,以政府行为和舆论引导改变,在发展巾完成改变.  相似文献   

14.
惠民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惠民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导向性冲突问题得到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为此,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协调二者的不兼容性。通过对惠民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现有协调机制的分析,发现政策协调机制的选择关键在于考察基本国策涉及内容是否形成了普遍的社会共识。当基本国策涉及内容形成社会共识,与其他政策发生导向性冲突时,可将基本国策作为前置限制性条件,建立国策上位的协调机制更合理可行。反之,调整基本国策,采用“水涨船高”型协调方式,基本国策在新形势下应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政府信任与政府合法性紧密相连,是执政的社会资本,任何一个善治政府都必须重视政府信任建设。当前公民对政府信任的强弱与政府层级的高低形成正比,这无不与自上而下的官员选拔制度、官本位的政绩考核制度、距离远近对判断的影响,以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政策走样有关。建立高信任的政府就要从选拔政治向选举政治转型,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人民满意度在政绩考核中的权重,完善政绩考核指标;严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政策走样,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提高公民对政治体系的认识,消除距离远近对判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权力清单制度是法治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常态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步骤,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立足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基本内涵与现实价值,对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路径选择进行探讨,让政府权力在法治框架内公开透明地运行,为法治型政府的构建提供改革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公交行业体制改革的进程,认为公交行业不应再在“国退民进”和“国进民退”中反复折腾,而要把多种体制成分共存作为一种政策,通过体制改革引进市场机制来取代原来的政治干预,坚持政府主导,通过特许经营等形式进行经营管理,建立更加便民的公交服务,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当中国社会转型进程纵向穿越全球化横向发展空间时 ,因全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必然引发中国社会基层公共管理权力的社会化 ,引起一般社会关系及权力结构的重组 ,引发中国传统民政工作管理模式与运行方式转型。这一客观的历史进程正促使国家力量对转型社会做出新的制度安排。这一必然的、已经发生的现象、趋势与进程 ,或许将最终形成自下而上的、国家与各平等社会主体之间依法自治的责、权、利有机统一的社会管理模式和社会良性运行体制与机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经济结构是社会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组成部分,它是社会意识产生的根源。自然经济是人治主义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法治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治国理念从人治到法治的彻底转变。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阶段法学包括环境法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模式单一,特色不突出;性质定位不明,发展趋向模糊等。规范、科学、系统化的美国法学教育模式和以香港、英国为代表的法律深造文凭模式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在中国环境法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中,要实现环境法学教育模式的多元化、找准环境法学教育模式的性质定位、重视环境法学教育的实践环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