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生态与政治的联姻推动着生态政治的形成与发展。生态政治的重大价值追求是生态安全。生态安全观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安全观的新安全观,也是一种新的政治观和新的人权观,对于政治价值观、政治结构、政府职能、政治稳定以及公民社会的建构都具有重要影响。执政党的生态执政观、生态型政府建设、生态型公民社会的培育,是推动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生态安全理念建设、生态安全制度建设以及生态安全行为建设形成强有力的合力,推动着生态安全保障型社会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生态型政府是在权力的生态觉醒和资本的生态觉醒之上才能建立的走向生态文明的政府.它一方面要推进生态—社会革命,并在这种推进中克服国家共同体和人类共同体中的两极分化造成的生态过耗,以强力实施生态性生产和生态性消费,一方面以人与自然界的生态整体为本位发展生态创造力、生态生产力,推动人的生态化发展,走生态—经济—社会—精神发展模式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以生态合理性为基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球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阻碍社会发展、制约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政治性问题。而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也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对发达国家正反发展经验与我国改革发展实际系统总结并深刻反思的结果。政治思想与政治理念只有转化为政治实践才具有现实意义,因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更需要从"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角度去考量生态文明建设与我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关系,去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的角色定位与职责,去探索在政府主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路径,这事关我国长治久安、永续发展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2015,(7)
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地方政府创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尝试解决地方建设与社会稳定之间的两难问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它本质上反映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大背景下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调适,属于协商民主的一种具体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5.
政府生态治理、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与政治锦标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机制的内在机制失灵与公民社会的自组织困境凸现了政府生态治理的主体角色。然而,以往对政府生态治理意愿与效能的塑造路径局限于政府组织层面的理念、体制与机制上。这实质上是传统西方组织理论囿于组织结构研究视角的逻辑作用结果。事实上,政府生态治理过程无法回避政府体制中的核心行动者,即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其意愿与行为将直接影响政府生态治理的政策走向与政策效能。通过政治锦标赛模式,塑造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的生态治理意愿与合理生态治理行为,从而有效保障政府生态治理的持续性绩效。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平等入市,必将对地方政府的财政、债务、功能以及对金融、社会及政治产生影响与风险。虽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平等入市对地方政府及社会政治有广泛而重大的影响,但是传统的"土地财政"、征地方式及发展方式在经济上、政治上具有不可持续性,必须坚决改革。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平等入市势在必行。为了保障农村集体建设平等入市的改革顺利推进、降低和防范可能产生的矛盾和风险,应当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关系,重建地方政府的财政来源和基础,加快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和重建,抓紧明晰土地产权归属,制订农地分区保护规划,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及基层组织体制的改革以及强化和完善司法体制、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7.
生态价值在本文特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价值形态,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的价值形态。风险社会中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和谐社会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需要、培育善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关系的"生态人"以及不断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自身的价值,回应风险社会的挑战,防止生态风险的全面到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从"经济人"到"生态人"的转变,以拓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张硕  李惠茹 《河北学刊》2023,(2):140-147
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阶段以及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推进实施,地方政府生态文明财政支出政策创新成为具有现实紧迫性的实践问题和急需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地方政府生态文明财政支出政策创新的逻辑理路是地方政府创新生态文明财政支出政策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支撑。在核心内涵指导下,地方政府生态文明财政支出政策创新需要遵循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目标逻辑和实践逻辑,结合已有实践基础,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综合决策协调制度、健全稳定规范可持续的生态文明财政支出投入机制、建立生态文明财政支出动态监控机制、加快构建“政府—社会资本—公众”多元投入模式、完善“分配—考核—奖惩”全过程绩效提升机制、强化配套保障机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及时、客观、公正的绩效信息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根本依据和基础保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的绩效信息质量不尽如人意。由主客观因素所造成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信息失真,除直接危及到评估活动的“生命”外,其所带来的政治、社会危害更为直接和严重。因此,有必要从建立健全确保绩效信息真实性的非正规制约、正规制约、实施机制和推进绩效评估信息系统的建设等方面对信息失真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构建与之相契合的人性素质,通过人的内在力量把生态文明的理念、价值、技术和制度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并作用于技术应用和制度设计的全过程,使现实的人成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并协同进化的"社会生态人"。塑造社会生态人的生态理性、和谐情感、完全意志和适度欲望等人性要素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的素质品质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在生态治理中,拥有相对独立利益结构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呈现出深刻的利益冲突。利益冲突的形成,不仅与地方政府辖区内的经济利益和自身利益有关,与嵌入在经济中的地方政府官员个人晋升微观政治利益和体制内软约束有关,还与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与届别机会主义倾向的经济行为有关。构建并实施生态治理绩效评估体系、生态环境问责制度、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是推进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利益协调的应因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政治信任整体上处于较高水平,但在纵向分布上表现出"央强地弱"的差序信任格局,地方政府就成为了我国政治信任体系中最薄弱的一环。基于制度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形成的基本政治信任相对稳定,但地方政府面对的具体事件中的政治信任往往会因事件的发展而经历快速的变迁,若公众在接受即时信息并综合过往经验进行判断后的结果是信任水平的持续下跌,地方政府便可能遭遇由标志性突发事件引起的信任危机,较为典型的就包括安徽池州的群体性事件和新冠疫情的舆情危机。其造成的严重后果,迫使地方政府考虑如何预防和解决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同有助于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伦理道德层次的提升、资源合理公正和高效配置以及我国公共政策的优化和有效.但现实中仍存在着社会组织社会资源不足,公益产权基础薄弱、政府管制苛严,社会组织独立性不强、社会组织专业能力缺乏,多元力量整合困难、对社会组织的监督乏力,公信力不高等问题.因此,要提升我国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同实效,必须遵循国情为本、政府主导、渐次推进原则,清晰区分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职能领域、协调好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利益关系、合理界定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责任关系、建立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信关系.  相似文献   

14.
窦立夫 《学术界》2005,(4):153-158
科学发展观条件下的中国地方政府面对的是变化了的行政生态,而首当其冲的是政府理念建设。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在整个政治体系中的实际地位及其破解难题培养内生增长机制的要求和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行政生态变化的需要,作者提出了地方政府的发展———人本理念。具体展开为人本维度、制度创新维度、法治维度、资源节约维度、新发展路径维度。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作为利益经济、开放经济、能力经济正给中国村落社会带来巨大的震荡。为探求安徽社会整体低度发展的原因,寻求提升社会发展水平的应对之策,我们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在市场经济的视域内对安徽村落社会的政治文化价值观、政治意识形态、公民政治意识和政治心理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推动安徽村落社会政治文化建设进而提升安徽社会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区域金融安全为出发点,分析并论述了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与区域金融安全之间的密切关系,指出地方政府既是区域金融安全问题的"系铃人",也是"解铃人".当前的金融安全区建设不仅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而且还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建设金融安全区为切入点,在安全区建设中体现金融生态的本质要求;着力于从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完善法律制度、建设信用环境等方面来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社会稳定在区域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社会稳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体现为它是地方产业结构、产权结构、产品结构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稳定在区域政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体现为它是地方权力体制、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地方司法体制、地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支撑;社会稳定在区域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体现为它是地方各种主体文化活动、地方各种主体文化活动之间的关系调整、地方各种主体文化活动所构成的整体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在区域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体现为它是地方社会流动、地方社会转型、地方社会改革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基于人口问题与价值观局限、偏执的发展战略与狭隘的GDP政治以及权力过于集中与公众参与不足等因素,严重的生态危机带来诸多的政治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公正、激化社会矛盾、引发国际压力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强化政府环保职能、完善生态法制、推进公众参与与国际合作是解决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4,(9):170-175
法治与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生态要素应是相互协调、统一的整体。锦标赛体制是影响目前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生态要素。优化法治生态,建设法治中国,就要实现政府职能转换,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官员考核机制,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强化司法监督,实现司法的去地方化、去行政化;加强对地方政府预算外资金的监管,完善政府行为的利益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0.
实现政府协同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政府协同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地方政府的自利性及执行力不足,导致央地协同问题;地方政府间的恶性竞争,导致府际间的协同问题;生态文明建设职能分散,导致部门之间的协同问题;公务员个体的目标替代,导致公务员与政府之间的协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于: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央地协同;协调地方政府之间的府际关系,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协同;整合部门职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部门协同;理顺公务员与政府的关系,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