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市公司协议收购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协议收购是我国目前证券市场上盛行的做法。协议收购的法律制度既被决定于和体现了经济因素,同时又通过所形成的制度约束,使立法者、监管者和收购方与被收购方之间进行着反复博弈,不断地强化着协议收购制度的合理性。但应加强上市公司协议收购中的信息披露,建立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制度,加强和完善小股东的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收购是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对上市公司收购信息的披露加以规范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减少投资者的风险.因此,世界上证券市场比较发达、证券立法比较完善的国家对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都有相应法律规范.通过对这些相关法律规范的比较和研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加以分析和思考,积极稳妥地建立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才能保证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何丹 《江汉论坛》2001,(8):50-52
公司收购在我国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推进和股票市场的建立已逐步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规范上市公司的一系列法律制度也已建立。但是,通过实践,也表现出了这些法律制度的不足。为此,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的构想,主要是完善“三大制度”,即信息披露制度、要约收购制度、协议收购制度。  相似文献   

4.
鲁建刚 《理论界》2001,(2):39-40
上市公司收购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活动 ?它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法律制度变迁意味着什么 ?它将把我国的经济生活导向何处 ?如果收购对我国企业制度的变革和资产的重组有着积极的作用 ,怎样能够促进收购活动的开展。为了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 ,来自不同领域的人的视觉角度不一 ,股民们看到了股市的生机 ,经济学家看到了产权交易的实践 ,而我们作为法律研究者看到了收购过程中产生的法律问题及深层本质。一、上市公司收购的立法基本原则上市公司收购立法之保护目标公司股东正当权益的宗旨 ,只有体现为明确的原则并贯彻到具体法律规定中才能实现。公…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国企改革过程中有关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所涉及到的诸如协议收购、收购主体、强制收购的比例,股权持有的法律界定,要约收购的审核,举牌次数和收购要约期限,收购价格和方式,要约收购的变更和撤回,收购的失败和成功等问题,笔者试用在解读《证券法》和《股票发行和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这两部法规时,循寻我国收购法律制度发展之轨迹,表达完善收购法律制度之期望。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冷思考及实施条件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的种种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和挑战 ,并指出 ,要使MBO成为提升管理效益和优化国有资产战略配置的有力工具 ,必须以目标企业存在“潜在的管理效益空间”为根本原则 ,构筑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强化信息公开等实施条件  相似文献   

7.
高新 《理论界》2008,(4):55-56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收购成为我国公司重组的主要方式。上市公司的收购必然会给目标公司的股东权益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目标公司的中小股东,他们的利益处于极不稳定的高危状态,需要在相关的法律中完善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风险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收购是指管理者通过借贷融资或股权交易,购买公司的一部分或全部股权,以获得对公司控制权。在西方发达国家,这是一种常见的资本运作方式,是一种市场化行为。在我国由于制度及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实施管理层收购产生了一系列的风险。本文就风险化解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2000-2011年间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实施管理层收购上市公司特征并运用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方法构建管理层收购实施倾向的判断模型,在模型中引入公司财务和公司治理特征并检验它们与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实施倾向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实施管理层收购前一年,终极控制人类别、是否为创始人、市盈率、流动比率可以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实施倾向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要约收购涉及到对目标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对目标公司及其股东、收购者、其他利益主体均有重大影响。信息披露制度作为要约收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制度,对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国外立法相比,我国《证券法》对要约收购的信息披露制度的规制仍存在许多不足,有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MBO即管理层收购是近年来被引进我国,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法之一。其在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施行始于2000年,在2003年达到了高潮,又在2005年被叫停。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存在所有者缺位、股票市场二元结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因此引起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的争议,并一度在社会上引发了激烈论战。我国应尽快建立专门的法律规范,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虽有多个法律部门对上市公司收购进行调整,但立法还是有一定缺陷。通过借 鉴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先进制度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的特点,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法 律制度作出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阐述上市公司收购信息公开制度的法律标准 ,比较各国 (地区 )上市公司收购信息公开制度的不同法律标准的采取方式 ,就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信息公开制度的法律标准作一评析。  相似文献   

14.
通说认为有限公司股东之间可以自由转让股权,但现实中往往出现公司章程设置某些限制,股权作为股东私权性质的民事权利,与公司维护全员持股等封闭性特性权利之间的冲突由此产生.忽略实际存在两个层面的权利配置,是学界分歧及裁判抵牾的根源所在.股东出资入股行为表明其已经接受资本多数决的原则,并默示章程对于股权的特定安排,章程内容只要不违背强行法,即对每个股东均有约束力.假如已经必要的催告程序,公司按约或者照章"强制"收购处分设限股权,即为贯彻自治规章或者履行当事人之间的在先约定,新的权利配置师出有名,其行为的正当性毋庸置疑.如需当事股东同意,势必经过重新谈判,属于成本高昂的不良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委托代理关系中出现道德风险。中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 使得其MBO过程中广泛地存在着道德风险。国有股协议转让的定价是否公平等问题成为MBO在 中国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只有认真地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中的道德风险,提出有 效防范措施,才能发挥MBO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披露制度作为证券法的核心,在上市公司收购这一特殊的证券交易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保障上市公司收购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责任制度的构建就显得格外重要.虽然包括新《证券法》在内的相关法律法规在信息披露责任制度方面作出了一些规定,但这些相对于我国当前上市公司收购活动开展的实际需求和投资者利益保护来说还相距甚远.应从信息披露的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两个方面对我国信息披露责任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敌意收购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是经过收购者与目标公司股东之间的意思表示一致 ,而引起股权变更的一种法律事实。由于每一起敌意收购都涉及多方利害关系人的利益 ,因此世界各国都对敌意收购作了较为严格的规制 ,本文从分析敌意收购法律关系入手 ,对敌意收购立法的价值取向、主要法律制度框架作了较为深透的分析 ,同时亦就我国《证券法》对敌意收购规制的不足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选取2006~2008年中国18家旅游类上市公司和27家信息技术服务类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T检验和OLS回归方法,分析企业人力资本、行业因素对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旅游类企业人力资本水平显著低于信息技术服务类企业;员工人力资本和高管激励因素影响企业产出,也是造成行业产出差异的原因;高管人力资本的基本因素对产出影响不显著,却会造成不同行业的产出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从收购方发出收购要约是自愿还是法律强制规定等几个角度对要约收购分类进行详细阐述,使各国在对要约收购方式立法时能根据本国国情有所选择、有所侧重,从而将资源优化配置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相结合,实现效率与公平在立法及实施上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公司收购可以分善意收购和敌意收购。前者一直是公司收购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但真正对法律制度产生影响的却是敌意收购。敌意收购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比重 ,近年来呈不断上升之势 ,需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