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刘加媚 《学术论坛》2003,(5):101-103
美国地方色彩十分鲜明的文学流派———南方文学在艺术上呈现出一个鲜明的特征———怪诞。南方代表作家福克纳广泛使用"哥特小说"技巧,抒写恐怖离奇的故事,描绘阴森的背景,渲染怪诞氛围,刻画身体畸形、精神变态的人物,勾勒出一个"哥特世界"(GothicWorld)。这种哥特式的怪诞广泛运用于福克纳的创作中,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矗立在怪诞现象背后的是南方人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
爱伦·坡对恐怖小说作出了极大贡献。本文试图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展示并探讨其独特的风格与艺术魅力。坡继承了十八世纪哥特式小说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使恐怖小说心理化。坡以恐怖和怪诞奇特来表现他唯美的艺术主张,他笔下的人物都带有一种病态、颓废的倾向。作为浪漫主义作家,坡丰富的想象把恐怖渲染得淋漓尽致。坡注重作品对读者的感染力和效果,其精心营造的“恐怖”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憾与冲击。坡所创造的离奇怪诞的恐怖世界成为美国文学之上一道奇幻的风景。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生活于美国南方腹地的作家 ,宗教对于奥康纳不仅是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 ,也是一种精神的支撑。由绝症所造成的内心痛苦和绝望 ,使她对现实的病态与卑俗有特殊的敏感。她把宗教的超验和道德寓意 ,对南方社会的独特反应和自我的生命体验融汇、演化为充斥暴力的幽默和怪诞的艺术画面 ,激起读者去发现或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荒谬行为和古怪感情”。她打破了南方文学写惨烈、完整的悲剧的传统 ,以一个个“支离破碎”的故事 ,宣布了后来发展极盛的自我探索、自我反映小说的原则 ,并使当代美国社会精神文化的忧虑不安获得一种恰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恐怖的本源在人对死亡的恐惧,死亡是存在与虚无的边界.因此人对自身存在的虚无经验,导致了人的恐惧感.恐怖事件导致了创伤,创伤表明恐怖攻击并未结束,它可成为反恐理由,但反恐却消除不了创伤和恐怖.恐怖主义的根源在于利益的争夺,更在于意识形态的意志力所具有的执行力,反恐就是要消除恐怖,但即使消除了恐怖活动,人的恐惧感也依然会存在.  相似文献   

5.
恐怖的本源在人对死亡的恐惧,死亡是存在与虚无的边界。因此人对自身存在的虚无经验,导致了人的恐惧感。恐怖事件导致了创伤,创伤表明恐怖攻击并未结束,它可成为反恐理由,但反恐却消除不了创伤和恐怖。恐怖主义的根源在于利益的争夺.更在于意识形态的意志力所具有的执行力.反恐就是要消除恐怖,但即使消除了恐怖活动,人的恐惧感也依然会存在。  相似文献   

6.
南方文学的特殊性是多方面的。它那怪诞的场景、畸形的人物和哥特式的情节,都和美国其它地区产生的文学迥然不同。在它众多的奇异特征中,有一系列神秘、反常的女性形象令人过目难忘。通过对美国南方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一结论:在南北战争之后,南方淑女的衰亡趋势已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7.
杜贵晨 《河北学刊》2012,32(3):88-92
中国古代小说以"物"写"人"的传统自唐代发生,至元明间《三国演义》、《水浒传》逐渐被突出起来,但至明中叶《西游记》写"紧箍儿"始,才有了真正作用于人物性格命运的物象设计,至《金瓶梅》写"胡僧药"、《红楼梦》写"冷香丸"而渐次发扬光大。其后先相承,显示了中国古代小说在"文学是人学"方向上的进步,而其为物之来历与作用大都神异怪诞,表明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尤其是中心人物形象,虽在细节的写实上可能精妙绝伦,但其基本性格命运却多因作者的意图而成,很大程度上是作家理念的产物,与西方所谓"现实主义"的风格相去甚远。我们切不可只是套用西方文论来解读中国古代小说,而应从文本出发,适当参照西方理论,独立自主地发现中国古代小说的民族特点与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6,(3):137-141
《甄嬛传》由小说改编为电视剧,删减了许多角色,但对纯元的叙事始终不减。该剧是讲述甄嬛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成长为一个善于谋权的深宫妇人的故事,通过细观她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可以看出,这些故事的转折点多由一个"隐含的作者"纯元这个角色引起,这个皇帝已故爱人虽去世多年,但凭借皇帝对她的深情,既可让主人公因她荣辱在身,又能让其他皇宫妃嫔因她起落,事实上充当了剧情发展的潜在主线,但她在剧中却从未出现。纯元是作者远离叙事策略的一种技巧,退而求隐的一种表现,其存在对剧情发展和完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范小青是近年来创作风头正劲的江苏女作家,颇受好评。她的短篇小说《不记得你是谁》写了一个怪诞的人生故事。  相似文献   

10.
赣方言形成于何时?半个多世纪以来,不少学者进行过有益的探讨与论述,虽未取得一致的意见,但这使人们对赣方言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据历史文献与考古材料研究表明,赣方言是南方方言的一种多源结构体,其形成不单与汉代以后北民南迁的影响有关,而且还同秦汉之前的族群互动、地域语言文化传统等因素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百舌鸟之死>是哈珀·李一生中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着重从道德层面抨击了种族歧视的罪恶,探讨了人性的善与恶.作品的深刻主题既呼唤着人世间普遍的道德回归,又期望着南方社会的觉醒与净化.哈珀·李讴歌正义与公正,从道义上深刻地批判种族歧视的罪恶,但是,哈珀·李毕竟是白人作家中的一员,她在对黑人的描写中同样不自觉地流露出,必须耐心地等待"救世主"的出现,只能企盼着白人们良心发现才能脱离苦海.哈珀·李把黑人的获救寄托于白人的道德觉醒,并对小镇上居民们的道德回归充满信心;她认定南方的一切将是美好的,社会必将是公正的,正义能够战胜邪恶,能够实现对黑人的救赎,这是哈珀·李<百舌鸟之死>的独特之处,也是其局限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论隋代诗歌     
南北朝时期,北方文人在诗歌创作上虽已自觉地模仿、学习南方文人,且有了很大进步,但总的说来,在诗歌的艺术技巧方面仍多少有所逊色。隋代的统一,加强了南北文人的交流:他们彼此间的唱和,已不再是北人学习南人,而是具有相互促进的意义;原来保存于南方的典籍大量流入北方,使北方文人的"腹笥"大大丰富,他们得以借鉴的前人作品大量增加,这对隋诗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由此形成了南北文风融合的诗歌创作局面,为后来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范小青是近年来创作风头正劲的江苏女作家,颇受好评.她的短篇小说<不记得你是谁>[1]写了一个怪诞的人生故事.  相似文献   

14.
次仁玉珍同志在藏北工作了13年,曾任那曲地区副专员,她也是一位很有成绩的藏北文化研究者。这篇短文第一次公布了她第一个发现的藏北巴木荣都市遗址。对这处遗址虽尚未全面发掘和鉴定,但它对研究西藏文化的意义必将是重大的,它的价值不亚于欧洲人发现的庞培。  相似文献   

15.
试析冰心作品中的"真"与"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心的作品忠实地反映了她创作的基本态度和一贯追求,即创作"真"与"爱"的文学,表达对生命的"爱"。"真"既是她的人生态度,也是她的创作态度;"爱"既是她的真切体验,也是她对世界本质的概括。因此,本文在分析冰心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真"与"爱"的同时,进一步阐释"冰心体"中"爱的哲学"的产生及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叶嘉莹从庄子"七窍凿而混沌死"的故事,生发出"七窍虽凿而混沌不死"的诗学理想,这种批评境界和追求,显示出叶嘉莹古典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相结合的批评思路,是叶嘉莹面对现代性的一种抉择,一种应对策略,也是她传承中国诗学传统的使命感之体现.  相似文献   

17.
白冰 《河南社会科学》2001,9(4):130-131
妙玉是借住在贾府的一个带发修行的女尼.她天资聪慧,才貌出众,虽出家为尼,但对红尘仍心存依恋.由于她心高气傲,孤僻成性,洁净成癖,与污浊的现实社会格格不入,一生命运坎坷.  相似文献   

18.
简评美国当代南方女作家群的创作成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当代南方女作家的创作,反映了美国南方地区的特殊历史和思想传统如何使现代南方人更深切地体会到资本主义文明给他们带来的精神痛苦,表现了美国南方文学独特的伤感、怀旧、孤独情绪和畸形怪诞心理,表现了人的异化、道德批判、自我拯救等现代主题,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埃伦·格拉斯哥等五位作家为代表,介绍、简评了美国当代南方女作家群的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19.
梅洛·庞蒂的哲学以含混著称,他对时代政治的反思也是如此.在<人道主义与恐怖>一书中,他尽管并不完全赞成当时苏联的许多做法,但他还是以共产主义同情者的姿态为苏联的"恐怖"政策作辩护,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前景和共产主义实践的现实两个角度来表明其合理性,同时批判自由主义的人道主义的虚伪.但他很快就不再作这样的辩护,而是越来越公开地批判当时苏联的许多政策,并且深究其哲学根源,最终否定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当然,对共产主义的批判姿态并没有使他完全倒向自由主义,他认同早期马克思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主体与客体、人与物之间实现综合的尝试,这其实是他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含混读解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主义艺术在19世纪兴起,怪诞逐渐成为西方美学家关注的焦点.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怪诞美学在西方已相当成熟,人们系统发掘了怪诞艺术的表现形态和美学意义,使其成为美学研究的新热点.相比之下,国内对怪诞艺术的认识还相当局限,常常把怪诞与丑和荒诞等其他审美范畴相混淆,更有人把它误读为新的美的形态.因此,系统考察西方怪诞美学研究走过的发展之路和现状,将有助于纠正我们对怪诞艺术的认识和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