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以下简称福斯特)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对全球生态危机进行了分析批判,认为"简化主义"是消除生态危机的乌托邦神话、技术崇拜是破解生态困境的科技谎话、资本主义是诱发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生态社会主义是摆脱生态危机的希望.福斯特的生态危机理论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的理论视野,而且对于解决全球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福斯特的生态危机理论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价值启示,而且为解决全球生态危机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2.
福斯特立足于生态学视域,将马克思主义诠释为一种"生态唯物主义",突出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对自然和生态危机的唯物主义认识。福斯特认为,作为一种"生态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今全球生态危机时代,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生态问题,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福斯特对马克思主义别开生面且富有创见性的阐释,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8,(4):28-34
奥康纳和福斯特的生态思想分别代表了生态学社会主义的两个阶段,奥康纳代表的是第一阶段的生态学社会主义(非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福斯特代表的是第二阶段的生态学社会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他们的生态思想无论从理论出发点、理论发展进路、对生态危机根源的判断,还是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路径都有本质的不同。从这四个方面分析奥康纳和福斯特的生态思想的差异性,既为我们进一步思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本问题提供了理论借鉴,也为中国实现五位一体的发展总体布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福斯特生态革命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革命思想是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具特色的部分.福斯特生态革命的思想以生态问题为切入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代资本主义展开了生态批判,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视域.福斯特的生态革命思想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福斯特阐发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批判了陷当今世界于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主张进行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革命”,建立一个真正能够容纳和具有生态道德价值观的社会主义社会.批判和重构是福斯特马克思主义生态道德观的特征.福斯特的自然观、技术观和发展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道德思想,能够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道德思想体系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作为当代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在其《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一书中鲜明地表达了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深刻阐述了资本主义与生态相悖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走出生态危机的制度替换之路.福斯特坚持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并开始注意生态运动中的阶级问题.对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以及新帝国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抨击,并对社会主义的复兴充满了信心,尤其是对阶级斗争等革命斗争形式的强调表明,福斯特正在超越生态社会主义,并尝试进行生态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沟通.  相似文献   

7.
曾庆娣 《学术论坛》2008,31(3):18-21
福斯特以"反生态的马克思"的批判为逻辑起点,围绕核心问题"马克思与生态学的关系",重建了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奥康纳阵营的学者们对福斯特关于"马克思与生态学的关系"的论证提出批评.但是,只有回到福斯特和马克思的文本,结合全球生态问题,才能对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作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杨源  文兵 《学术界》2008,(3):191-196
美国学者福斯特把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拓展到生态问题与生态理论,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领域,也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关怀立场.福斯特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定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强调马克思思想中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交互作用,认为"物质转换"或"新陈代谢"构成了马克思生态思想中的核心范畴.本文主要是评述福斯特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问题的梳理.  相似文献   

9.
福斯特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维度对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质进行了全面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克服全球生态危机困境的路径选择.福斯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思想,对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有诸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如何为生态危机寻求政治解放路径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福斯特看来,全球性生态危机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可持续性,因此为了防止生态危机演变为"最后的危机",需要以一场兼具社会革命的生态革命对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变革。但是,依赖于"技术绿化"的生态工业革命因其被资本逻辑所主导,表现出与资本主义的同构性。因此,真正的生态革命有赖于生态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联系,最终实现生态社会主义。虽然福斯特的分析主要立足于资本主义批判的视角,但其理论依据与分析结果对于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福斯特视"生态可持续性"思想为马克思生态世界观的重要内容。他从分析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自然关系的"代谢断裂"及其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入手,对此展开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马克思的"生态可持续性"思想旨在强调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持续的经济发展";"生态可持续性"的实现,必须走"劳动者联合"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他指出"生态可持续性"不会随着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自然而然地实现,它的实现需要计划、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孙慧明 《北方论丛》2009,(2):112-115
福斯特认为,目前全球性生态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原罪",是目前经济体制无法克服的痼疾;技术进步无法解决环境问题;现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对资本积累痴迷的资本主义制度;解决生态危机的关键在于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生态革命.  相似文献   

13.
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符合生态学需要的生态学历史唯物主义为思想前提,提出了社会正义与环境正义联盟的方案.他认为,阶级斗争的角度是当前寻求生态正义的革命主体的正确思路,无产阶级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福斯特关于生态正义理论的理论努力对于我们当前思考带有全球性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岳峰 《河南社会科学》2007,15(2):135-137
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的《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1924)属于殖民时代的旅行写作.在这部描写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小说中,福斯特以其深刻的社会良知和清醒的理智关注英国人"发育不良的心"这一主题,进而提出改变"逻辑"的"联结".福斯特希冀通过不同语境下的"批判"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结"以拯救英国人冷漠自私、情感麻木的灵魂,但这种福斯特式的"批判"和"联结"在表层上是非政治的、乌托邦式的,其隐性层面上则最终折射出英国中心论、欧洲中心论.  相似文献   

15.
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环境成本的约束来保护环境,是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对于如何认识环境成本,人们的观点却各不相同。庇古提出了外部性理论,论证了通过外部成本内部化来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以戴利、霍肯为代表的自然资本论者通过"把自然内化于经济"的论述超越、修正了外部成本内部化理论。福斯特、萨卡等生态社会主义者则认为,把环境纳入商品经济循环的企图只能导致灾难性后果,只有"超越盈亏底线"才能真正解决环境问题。环境成本的认识分歧为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市场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我们应从中国实际出发,建立生态文明研究的新范式;积极运用市场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直面市场在环境领域的失灵;在突出市场作用的同时立足国情,从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属性出发来推进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坚持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强化政府的管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以美国为首的当代帝国主义的深刻分析和尖锐批判,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斯特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生态帝国主义的文章。他认为资本主义高度垄断最终必然导致生态帝国主义的出现。福斯特对生态帝国主义的反思与批判,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当代生态帝国主义的本质、保护我们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及西方各种生态理论的出现,马克思主义在西方面临严峻的生态挑战。很多人主张将其作为一种过时的理论加以摒弃,甚至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也主张在保留批判方法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生态马克思主义终于先后出现了以詹姆斯·奥康纳和约翰·贝拉米·福斯特为代表的成熟理论成果。由于理论倾向和资料限制,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福斯特,对奥康纳则关注不足,本文试图全面阐述奥康纳"历史的唯物主义观念""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理论""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等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理论态度,对马克思缺乏生态思想的理论性指责,不仅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误解有关,也直接受到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影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领军人物福斯特针对理论界围绕马克思具有反生态或者缺乏生态思想的六个方面论据为马克思辩护,明确指出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围绕人与自然新陈代谢的理论表现出强烈的生态关怀。生态社会主义从"自然—社会"的新陈代谢维度为马克思辩护,深化了马克思的社会—生态辩证法,并将生态—价值分析用于解决当下的环境问题。反思针对马克思所谓"理论空场"与"批判性重建",我们看到当下对马克思自然观之生态学维度及其内涵的解读,但是理论困惑依然存留于旧唯物主义或自然唯物主义的理论场域,因而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自然观之所具有的生态学理论性质,并不是由于他的自然唯物主义立场,而是由于他的立足于实践根基的新唯物主义,那么这就有必要从唯物主义历史发展的宏大进程中,呈现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本质理论境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呈现马克思自然观的独到内涵及其内在的本质规定性,才能为超越工业文明和建构生态文明提供合法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英国著名作家E.M.福斯特的代表作《霍华德庄园》和《印度之行》被誉为20世纪最成功的现实主义小说,受到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创作时代、政治特点以及作品中主要人物进行深度剖析和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准确地揭示小说作者福斯特自身的思想嬗变和文学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胡建 《浙江社会科学》2013,(2):112-118,160
生态社会主义乃马克思主义实现生态学转向的当代主流理论之一。它立足于与马克思不同的时代背景,思考和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生态问题。据此,它必然发展出传统马克思主义所不具有的创见。本文以生态社会主义的著名理论家奥康纳的"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为范本,深入剖析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之处。它主要表现为:在人与社会的关系领域,生态社会主义使物质性的生产生活获得了文化的意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生态社会主义使"自然"获得了能动性和自主性的规定;在社会主义研究上,生态社会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发展。生态社会主义的这种创新理论对中国当下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深刻的文化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