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胡勇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6):104-111
话语研究的多模态转向成为当今语言学研究和话语分析的重点关注对象.其中,图文关系是探讨多模态之间协同互补机制中最为重要的一组关系.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视觉分析框架为理论方法,探究多模态叙事绘本中,图文符号系统概念意义的创建以及图文意义的跨符号互补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视觉叙事的有关概念,进一步挖掘图文符号系统在语篇共同实例化过程中的概念意义投入以及图文符号系统承载、激活和表达的意义总量,可为中国语境下多模态叙事语篇的图文互补机制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企业标识中多模态隐喻的运用是由图形、文字和色彩等模态的组合来传达概念隐喻的意义,以荷兰语言学家Forceville提出的多模态隐喻理论探讨美国三大电信企业标识中的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标识中三种模态交互作用,使标识动静结合,个性彰显,文化和企业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为企业标识的综合研究提供了参考,折射美国文化;另一方面扩展了多模态隐喻理论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全媒体和融媒体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如何搭上多模态融合发展的快车,深入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多维特征,借势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中国声音,成为摆在广大研究者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对多模态融合的认知基础进行分析,讨论多模态信息融合的概念空间模型,详细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多模态融合传播策略:多模态语料库构建、基于神经网络的数据表征和基于算法的数据统计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多模态隐喻理论对多媒体课堂教学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总结前人对多模态隐喻分类基础上,提出课堂教学应该从三方面进行多模态隐喻设计:知识概念的多模态隐喻设计、课堂环境的多模态隐喻设计和"寓教于乐"的多模态隐喻设计。  相似文献   

5.
多模态隐喻与多模态话语分析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多模态的语篇分析。有必要通过理论溯源和对实际语篇进行分析对比,加强这两种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的相互借鉴,促进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的多模态转向使多模态话语分析成为话语分析研究的新手段、新热点.MV是含有多元符号且需要多种感官互动的多模态语篇,是用多模态语篇构建意义的典型范例之一.从视觉模态出发,运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以及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综合分析画面要素在意义构建中的作用,探讨多模态话语分析手段在MV语篇意义构建中的作用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将隐喻研究从单纯的修辞学层面提升到概念层面,开拓了隐喻研究的新领域,但当前多数隐喻研究仅限于语言隐喻,其他模态,如手势、表情、图画、音乐等非语言隐喻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多模态隐喻研究理论为指导,以《易经的奥秘》为例,尝试探讨了电视学术讲坛类节目的多模态隐喻现象及多模态编码的整体意义。  相似文献   

8.
符际互补理论是基于社会符号学建立起来的一种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基于符际互补理论,研究分析一则优秀的江西旅游推广广告,可以看出,广告中的文本符号与视觉符号相互协同,可以更好地表达出广告的意义以及文化内涵。这种研究也同时验证了符际互补理论适用于平面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相似文献   

9.
多模态隐喻是指源域和目标域全部或部分由不同符号模式来表示的隐喻。以多模态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大学校徽的语类特点,可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论述大学校徽多模态隐喻识别与解读中源域的选择及语境对解读所起的作用,并进一步说明大学校徽多模态隐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语篇的多模态化趋势改变了意义生成的方式,以往主要依赖单一符号编码生成意义,而如今更多地通过多种符号编码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生成语篇的意义。本文从符号、功能、逻辑语义以及信息等多种视角分析多模态语篇中图片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探讨图文关系模式建构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帮助读者提高多模态语篇的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篇的多模态化趋势改变了意义生成的方式,以往主要依赖单一符号编码生成意义,而如今更多地通过多种符号编码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生成语篇的意义。本文从符号、功能、逻辑语义以及信息等多种视角分析多模态语篇中图片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探讨图文关系模式建构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帮助读者提高多模态语篇的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胡青青 《云梦学刊》2012,33(5):145-148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肯定。以多模态话语分析为理论研究基础,重建多元的认知理念,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实现教学中多种资源的内部整合和相互转换的多模态英语教学新模式可以尝试解决目前"3+1"合作办学模式下英语教学所遇到的典型问题,深化教学改革,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培养全面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13.
运用多模态话语理论增强高级英语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有:发挥多媒体授课的优势,优化教材内容,构建多样性的课堂模态,强调教学效果反馈,拓展多模态课堂教授渠道,立足教学模态选择,摒弃多模态课堂的无序设计。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对模态"质"和"量"的权衡,找到两者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4.
多模态理论是一种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符号学研究方法,它在多个学科都有着广泛的运用.随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文学语篇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各种文学作品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单模态文本,多模态的甚至包含影音的文学作品已经在网络文学中有所体现,作为文学作品的欣赏者--读者,也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像网络游戏高手一样,徜徉在这种全新的文学语篇中.因此,作为文学评论家,也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运用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摆脱传统文学批评的束缚,寻求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虚拟现实作为教育技术应用的新兴手段,在情境创设中体现出实践意义和价值。本文主要根据目前虚拟现实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成果和存在的一些不足,从多模态交互、学习主体本源性等方面阐明拟真情境的理论基础,结合英语习得过程对于语言场景的需求,分析虚拟现实在教学资源设计过程中的方法,从多模态融合与创设主动权的角度提出创新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五大戏曲之一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黄梅戏集语言、演唱、音乐、表演、布景等于一体,体现了中国及地方的传统文化特色。顺应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标,翻译是黄梅戏戏曲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在功能语言学、视觉语法和听觉语法构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下,从中国文化及黄梅戏地域文化探讨文化层面的翻译;从黄梅戏的语言、视觉和听觉模态分析内容层面的翻译,以实现源文本和译文本的意义对等。研究表明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黄梅戏翻译不仅有助于把握整体意义,也有助于提高黄梅戏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7.
多模态视频语篇是近年来多模态语篇研究的热点。认知参照点原则不限于分析语言符号系统的静态语篇,同样也可运用于分析动态多模态语篇(以电视广告为例)的连贯性及其内在连贯机制,而且,语篇的整体意义与连贯也能够依靠各模态和符号相互之间的共同作用来体现。  相似文献   

18.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将积极话语分析和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相整合,构建一种新的话语分析视角——多模态积极话语分析。在此视角下,以考察语言和图像二者的评价功能为例,提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并通过案例分析来验证该理论框架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瓷器上的铭文与纹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符号,可以建构陶瓷图文语篇的特定意义,被观者感知。鉴于此,从语言学及认知学视角出发,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可将观者对瓷器图文模态的视觉认知特征进行量化,并进一步发现古陶瓷铭文与纹饰存在图文系统论中的地位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对多模态图文关系理论的本土化应用及中国陶瓷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语篇包含一定的意图并涉及一定的后果,完整语篇的建构是在作者与读者的互动中完成的。外宣语篇的语用功能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宣传离不开语篇受众的积极回应。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外宣语篇是多模态的。因此,外宣语篇的建构是在多模态、互动中完成的,并且体现着积极话语趋势。结合语域理论,对已有成功外宣案例进行分析,论证了几种互动多模态外宣语篇的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