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语用学有关理论以及访谈节目的指称特点,以"家父门"事件为个案,对访谈节目的称谓语特点进行讨论.由于称谓词语具有体现人际关系的重要功能,所以在访谈类节目中,节目主持人要使语言适切语境,不仅要以自己的角色出发,还要考虑到听者这一言语对象,为了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主持人应根据语用学的"移情"和"礼貌原则"正确地使用能充分体现人际功能的称谓词语.  相似文献   

2.
言语交际是语境与话语相互作用的过程。谈话是以交际意图为轴心不断向前推进的,直至交际意图得以实现。以《杨澜访谈录》采访希拉里.克林顿为例,认真考察希拉里在语境与话语的相互作用下实现其交际意图的全过程,有助于加深对电视访谈节目中的交际意图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由于汉语诗词讲究精练含蓄,常常不用人称代词或指代不明,这给译者在主语的判断和人称的选择上带来了困难,但是也为译者提供了比较自由的阐释空间.从关联理论出发,汉诗英译时人称必须明示,译者应根据作者的交际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进行理想化的语境假设,灵活选择人称视角来表达作者的交际意图,尽量避免误译,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央视"艺术人生"节目为例,讨论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打断现象.在明确打断内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打断的功能类型和语用技巧,最后简要论及打断的反应.  相似文献   

5.
论文以《论语》为考察对象,尝试对书中的几个复指代词及用法作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根据复指对象和复指代词的距离、关系,将《论语》一书的复指代词分为紧邻复指和不相连的复指两大类,最后从结构和语用两方面分析该书使用这类词的原因及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单纯从语言角度已经不能对话语展开深入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话语标记语作为一种语言模态已不仅仅以文本模式出现,而是和图像、声音、动作、颜色等多种模态同时出现,共同完成语篇衔接的构建。本研究以《奥普拉秀》和《鲁豫有约》为研究对象,自建两个节目的文本和图片语料库,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对比研究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话语标记语的情况。研究发现英、汉话语标记语在话轮、接触及手势的运用上差异不大,在社会距离及视点的选取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在语篇中代词除了具有衔接上下文的功能之外,还常常能发挥一定的传递语用功能的作用。本文以“人家”为例,用《红楼梦》及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为语料,分析了代词的语用功能及翻译。  相似文献   

8.
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SFG),以中关两国高级领导人的24.篇政治演讲为语料,通过定量分析,对人称指称用法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英汉政治演讲语篇中人称指称的用法和异同。  相似文献   

9.
10.
近几年,在当今“视像转向”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相亲节目.其中最为成功的是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该节目通过显性的视像把24位女嘉宾及男嘉宾的隐秘情感世界在主持人孟非以及点评嘉宾乐嘉、黄菡的参与下,尽量以自然、轻松、幽默、睿智的方式呈现,以达到美与真、美与善的视听觉联动;并巧妙地借助于叙述学即讲故事的方式、方法,来促进观众与节目的“零距离”,从而获得节目的最大审美接受效益.  相似文献   

11.
杨紫翔 《理论界》2013,(11):10-12
“均势”既指代国际关系中的客观态势,也指代行为体的行为策略.三国时期的均势体系是有代表性的均势模型,其存在形式表现为吴蜀的结盟行为和蜀魏的南北对抗,并由此产生了对当代具有参考意义的均势战略行为与思想.文章基于对以陈寿《三国志》为代表的官修史书解读,认为三国时期的均势理论与战略行为可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即国家实力、地缘政治、身份认知与结盟压力.三国时期在均势理论视角下衍生的战略思想及战略行为,值得在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电视产业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平台的出现,新老媒体的演进、整合,以及西方电视理念、电视节目形态与本土化特色的糅合,访谈类节目的创新姿态尽显,进而一批新颖的谈话节目涌现出来。本文以凤凰网推出的网络访谈类节目《凤凰非常道》为案例,从节目定位、主持人风格、话语互动体系等方面,探析其运作成功之道,并对网络访谈类节目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以现在正在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为例,尝试以认知语言学领域的原型范畴理论为视角,剖析剧中人物语言的幽默机制。基于对该剧的主要剧情和人物特点的介绍,阐释原型范畴理论的具体内容,并从原型角度分析剧中的对白的语言幽默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校传统的翻译教学往往局限于词语和句子的简单语义转换,或者仅仅讲授一些翻译手段,没有一个系统的思路高屋建瓴地来指导翻译教学.法国学者Sperber和英国学者Wilson于1986年共同提出了关联理论.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围城>暗喻的英译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探讨了在翻译暗喻的时候如何达到最佳关联,使原语作者的意图与目的语读者的期待相符合,从而提高特定语境下的交际效果,期望对翻译课堂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批判的理论想象、概念的理论想象和文明的理论想象是哲学的理论想象的三重内涵。孙正聿教授以他的《哲学通论》,向我们展现了哲学想象的一种可能性。批判的理论想象主要表现为以思想的前提批判实现的对于哲学存在方式的构建,概念的理论想象主要表现为以赋予世界观、本体和表征等概念新的内涵实现的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研究范式的形成,文明的理论想象主要表现为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前提实现的对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17.
民主观是马克思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理论来源的探究是理解马克思民主思想深层机制的关键所在。克罗茨纳赫时期是马克思民主观形成的最初阶段,这一时期所作的克罗茨纳赫笔记是马克思民主观理论来源的集中体现,它为解答莱茵报时期对黑格尔国家哲学的疑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中庭审类法制节目的《庭审现场》栏目,具有题材选择平民化、庭审过程纪实化、案情叙述故事化和传播理念人本化的四大特征。栏目从选题的目标性、过程的客观性、叙述的艺术性、理念的人文性四方面体现了其所具备特征的艺术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重意义和作用.揭示出法律栏目朝着生态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表现出用现代化的艺术手段诠释古老的法律问题,使媒体的表达方式、主要内容和受众群体达到有机的完美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史上,卢卡奇和巴赫金对小说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以小说理论为载体,思考人类在历史中的命运。于卢卡奇与巴赫金而言,小说理论是对现实的回应,一方面二者理论的不同源自他们所处时代与社会的差异,另一方面现实在不同的理论视野中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形态。二者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理论建构方式,卢卡奇哲学地做诗学,他的小说理论以既定的哲学观念为方法,其小说理论贯穿着总体性思想;巴赫金诗学地做哲学,他不是将小说装入一个哲学的框架中,而是通过小说的文本阐释建构了自身的哲学体系,挖掘了诗学具有的哲学潜力。小说在认识论与存在论的视野里呈现出不同的面相,卢卡奇以认识论哲学建构了诗学认识论;而巴赫金的诗学则具有存在论的哲学内涵。小说理论在他们是回应现实社会的方式,理论建构中投射了他们对现实的强烈关怀,但从对小说理论研究的影响来说,巴赫金的小说理论因为具有存在论的内涵影响更大,对现实的介入性也更深。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评论作为针对新近事实发表言论、阐述观点的新闻节目,依赖于节目传播者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和解释.以巴黎枪击爆炸事件为例,将央视《环球视线》、凤凰卫视《凤凰全球连线》以及东方卫视《环球交叉点》关于该事件的报道置于阐释学视域中.发现对于三档节目的评论者而言,作为阐释对象的巴黎枪击爆炸事件是历史实在和历史理解的实在的统一体.且传播者理解的“前结构”要求他们在理解巴黎枪击爆炸事件时,必须把事件纳入自己的概念框架中,达成与事件视域的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意义与理解也得以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