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导致了农业资源配置不合理,农业生产效率低,土地经营收入递减,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土地征用权的滥用两个症结.解决的办法是加快农地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在制度创新的设计上,要遵循效率与公平两大原则,以保证实现制度创新的预期.  相似文献   

2.
陈跃 《经营管理者》2011,(6):172-173
通过对当前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矛盾及利益交叉契合点的实证分析,给出了解决其内在矛盾冲突的途径,提出了以完善农地承包制、建立流转市场为路径依赖,以实现城乡二元土地产权结构和城乡二元土地产权市场对接为目标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解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运用科斯的分析思路对农地股份合作制进行了制度解析。在分析农地股份合作制外部利润对当事人制度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农地股份合作制效率损失的制度规则之源基础上,作者指出,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创新源于当事人对外部利润的追逐以及由此形成的制度创新一致同意,农地股份合作制制度规则的不完善导致了农地股份合作制的效率损失,农地股份合作制生成、发展或衰败源于外部利润和效率损失之间的对比。要推动农地股份合作制的生成和发展,就必须努力提升其外部利润、减少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4.
宋文君 《经营管理者》2012,(11):215-216
目前由于农村土地产权问题及其矛盾纠纷而引发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进步等方面的问题愈演愈烈,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中所存在的弊病,运用制度变迁理论,指出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已经处于僵滞阶段,并且剖析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处于僵滞阶段的根源,最后提出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具体措施。本文指出要进行制度创新的首要任务是要严格界定农民对土地的各项权利,并且要废除交叉性法律法规以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5.
农地股份制与征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地股份制创新的一般经济学解释是农地股份制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本文提出农地股份制变迁的动因在于征地制度的缺陷的论点。  相似文献   

6.
就西部大开发而言,笔者认为,必须以基本资源、土地所有制度创新和产权制度的彻底改革作为现实的切入点。在正确进行区域规划和对土地、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分类的前提下,在限定的区域范围内,建立永久性土地与自然资源个人所有的产权制度——实现对西部部分土地和资源永久性的个人所有。这种制度创新的构想,也称做永久性的利益激励制度。只有较快地实现西部部分土地、自然资源永久性个人所有的产权制度变革,把具有法律意义的土地产权永久性地交给西部广大农民,真正赋予他们以完整意义上的西部主人的地位,才能让他们为保护、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促进土地流转亟待建立健全农村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农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土地流转制度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土地的生产要素功能,而不同程度地忽视甚或削弱了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这将直接影响土地流转后农民的出路和退路.进而影响整个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的不完全性是现阶段农地市场发育缓慢的产权原因 ,而农地承包经营权的不完全性又与其法律属性不明确有关。不完全的农地承包经营权降低了农户农地经营收益和农地交易价格 ,提升了农地交易成本 ,降低了农地市场交易的净收益 ,最终减弱了农户的农地需求和供给。要加速我国农地市场化进程 ,就必须按物权理论规范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制度 ,通过法律制度的建设 ,从产权安排上克服我国农地市场发育的产权制度瓶颈。引言已有的大量文献曾致力于评价私有财产与共同财产制度的相对优劣性 ,这一讨论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哈丁“公地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我国不同时期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特点及绩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农地产权制度进一步创新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三农问题”中的重点和难点。改革后实行的家庭承包制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效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也暴露了土地产权主体界定模糊、土地产权内涵残缺、承包经营权不稳定和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不健全等制度缺陷,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障碍。土地股份制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土地制度,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和可行性,能够有效弥补现阶段家庭承包制的产权制度缺陷,是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本文为推行土地股份制提出了大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农地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效用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产权的角度分析了均田制,两田制和股份合作制的经济和社会效用,其绩效大小的关键在于所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强度。农地制度改革实质上就是土地使用权的改革,这一过程将进一步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2.
农地确权促进了中国农村土地的流转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农地制度安排造成的高交易成本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土地流转,实现资源配置的重要障碍。自2011年开始全国试点的农地确权制度首次在实测基础上对农户承包地进行登记颁证,从而为农用地的大规模流转奠定了产权基础。为了探讨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我们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并在此框架下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2年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农地确权使得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可能性显著上升约4.9%,平均土地流转量上升了约0.37亩(将近1倍),土地租金率则大幅上升约43.3%。因此,农地确权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土地流转;同时也增强了农地的产权强度,从而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围绕产权排他性,通过构建测度农地产权结构的"内容实质—主体干预—排他边界"框架,以1978~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农业生产要素效率变化的视角回答了农地产权结构如何影响农业绩效的内在路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以来,农户的农地产权排他性得到了有效增强,且在提升程度上按照农地收益权、农地使用权和农地处分权的次序依次递减;(2)这3项权利排他性的增强均显著正向影响了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对农业绩效的作用效率,但影响的变动趋势存在着一定的差异;(3)在农地使用权方面,随着农户自主决策经营农地行为的日益排他,农业生产中的土地要素和劳动力要素效率均受到了正向的显著影响,但影响幅度却在逐渐降低;(4)而在农地收益权方面,随着农户独享产出收益行为排他性的增强,土地要素效率受到了持续增强的正向显著影响,但劳动力要素效率却受到了持续弱化的正向显著影响;(5)最后在农地处分权方面,随着农户自由处置农地行为排他性的增强,土地要素和劳动力要素效率均受到了持续增强的正向显著影响。据此,文章最后从农业生产要素效率变动的角度,简要讨论了农地产权管制的"合理界定"与"失当干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农地产权保护,增强农户产权排他性,推进农地处分权改革,以及从要素效率角度注重不同权利及政策之间相互协调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地股份合作制不能搞“大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国际化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更加突出,实现农村经营制度的创新是实践发展的要求.当前各地在农地经营制度创新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农地入股的股份合作制已经成为了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但这种农地入股经营制度是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搞“大跃进”。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土地流转与农地滞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的土地流转决策可分为流转和不流转两种,而流转又分为转入和转出。一般而言,"理性"的农户如果寻求非农就业,那么就会将农地流转出去;如果选择继续农业生产,那么既可能转入农地也可能不流转农地,从而滞留于农地。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基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对农户的流转意愿及实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新农合显著地改善了参合农户的健康状况并提高了其流转意愿;(2)对于发生农地流转的农户而言,新农合住院乡级、县级、县外三级补偿比例以及年度封顶线等指标尽管影响了其转入倾向,但这些作用并不显著,不能确切地说明该制度导致了农地滞留,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追踪和研究。本研究为更好地促进劳动力转移,减少农民数量,推动人口城镇化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民公社时期有名无实、残缺不全的农地产权关系,使我国农业在20多年间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时至今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来袭之际,承包制遇到了出乎意料的挑战。针对面临的挑战本文详细分析了承包制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我国当前农地产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进行相应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不同农业经营主体探讨了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问题。结论显示,承包农户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逻辑清晰,具有可操作性;而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开展抵押,在理论上不具有可行性,在实践中存在很大的金融风险。本文提出,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健康发展,要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建设,努力降低交易成本和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急剧向外扩张,占用了大量耕地,另外,各地出于发展经济需要,征用大量农地建设工厂,农地数量锐减。从根本上解决耕地保护问题,需要从制度设计角度出发,完善土地权利体系的法制建设,切实保护耕地。美国土地发展权制度对于保护耕地,减少农地流失作用明显,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境外实行的土地私有制,与我国的农地集体所有制存在很大的区别。但从集体土地征用制度层面上考察,他们的制度设计有其合理性,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李江一  秦范 《管理世界》2022,38(2):84-99
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瓶颈并非供给不足,而是缺乏需求.因此,如何创造有效需求是进一步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简称"新型主体")能否成为农地流转的需求引擎.研究发现,新型主体既能通过自身农地需求直接拉动农户出租土地,又能促进农户投资间接带动农户租入土地.但农户的农地流转决策与务农比较收益有关,非平原地区务农比较收益低,新型主体以直接拉动效应为主,而平原地区务农比较收益高,新型主体以间接带动效应为主.在各类新型主体中,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自身农地需求大而具有显著的直接拉动效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互助联合能带动农户之间的农地流转,而农业企业暂不具有显著的农地流转效应.最后,本文发现新型主体可通过促进农地流转提高农地整体利用率,并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和农户收入.研究表明,新型主体能成为破解农地流转需求困境,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户收入的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