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代人类悖论性的生存状况,引发了20世纪90年代从生存论维度解读马克思哲学的研究旨趣。这种解读模式以西方生存哲学为参照系,以人类现实生存和发展困境为切入点,拓展了马克思哲学的研究维度,彰显了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表达了学界使马克思哲学研究回归生活世界,构建同当代哲学思想的对话与论战平台的理论自觉。但这种解读视角的时间不长,做出盖棺定论为时尚早,研究过程中显现的问题亦需要我们反思,以避免遮蔽马克思哲学自身的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传统哲学教科书把马克思的实践学说归入认识论范畴 ,这是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误解。实际上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已经超越了认识论哲学范式 ,达到了价值论哲学范式的高度。从价值论哲学的视域观照马克思的实践学说 ,可以发现其中深厚的价值论意蕴。马克思的实践学说阐明 :实践是价值关系得以确立的基础,是价值需求得以产生的根源 ,是创造价值的活动和实现价值的过程 ,也是人自身价值的确证。  相似文献   

3.
王志军 《北方论丛》2005,1(3):136-139
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一个本体论产生、发展、沉浮、演变的过程。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有双重态度:马克思的哲学变革的核心就表现在对传统哲学绝对的、与人分离的抽象本体论的彻底扬弃,同时,马克思并没有忽视它所提出的问题,即社会精神生活,如哲学、宗教、道德,不仅具有认识论的特征,而且具有崭新的意义、价值、理想的本体论特点。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实践—价值解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价值学说属于现代人文主义哲学传统 ,但马克思是通过对经济学价值理论的分析来完成他的价值哲学建构的 ,因此实践是马克思价值哲学的重要概念 ,应努力从实践哲学的视角 ,去探讨马克思价值哲学的性质、特点和基本内容。马克思以“实践”与“共产主义”这两个概念的同一性及其差别 ,揭示人的终极价值的形成及其实现过程 ,并通过实践的文化功能 ,建立了考察价值哲学的整体性方法。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价值哲学最有特色的部分。马克思揭示了异化对人的价值形成的作用 :异化创造了人的个体存在形式和人的文化形式 ;异化不仅是人的一种价值存在方式 ,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中介 ,并且是实现人的终极价值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部分,其丰富内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本体论革命的内在意蕴。通过深切领悟立足于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之上的本体论根基,深切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本真地把握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6.
关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争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体论被认为是哲学的重要内容.目前,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存在相互抵牾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学界对实践本体论又有不同理解,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是一种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主张以"实践"去理解人及其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构成一种可称之为实践论的世界观.问题在于马克思哲学能否回避本体论?如果不能回避,那么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确立之后的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研究必须注重德国古典哲学传统,而康德无疑是不可越过的一个环节:首先,康德的“哥白尼革命”所发扬的现代主体性原则与康德体系中具优先性地位的“实践理性”,被马克思糅合成“主体—实践”概念,实际上反映了马克思对现代主体性原则的发扬,同时批判性地继承了康德“实践理性”概念,并剥离出主体的实践性维度,从而以“实践”为核心概念构建了历史唯物主义;其次,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康德的自由思想,康德认为自由存在于本体界,而马克思则把真正的人的自由诉诸社会关系的革命,所以,他们都在本体论的高度思考自由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厘定存在论的理论视野开始 ,认为“本体论”这个在学界受到普遍质疑的术语 ,可以在学说史上找到充分的根据 ,而且能够从中国传统哲学中获得一定的支持和辩护 ,因而这个术语可以保留 ,并在哲学形态和学科分支两种意义上被使用。作者以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为范例 ,阐明了“现代存在论”与“传统本体论”的根本区别 ,强调必须把作为一门哲学分支学科的存在论和对于这门学科所探讨的问题的某些具体的解答方式区分开来。文章认为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通过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批判实现的 ,但马克思哲学并没有因此取消作为哲学分支学科的存在论。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是关于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人的存在相统一的理论 ,它着眼于存在方式去理解存在的意义。实践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是马克思哲学存在论的枢纽。  相似文献   

9.
苏东剧变以来,对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的怀疑已经成为西方学术界的一种强大的声音。对此,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学者汤姆.洛克曼则明确提出了还原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的口号。他为此提出了五个条件,但这五个条件并非是全部的条件。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学者沃尔夫冈·豪格关于马克思的哲学是超越首位哲学的实践哲学的判断,可以看作是对这五个条件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马克思把关于“世界何以可能”和“自由何以可能”的理性思辨,革命性地变革为关于“解放何以可能”的实践哲学,形成了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理解和变革人与世界关系的世界观。跳出现行的学科分类的思考方式,才能深切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理解马克思的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俊岭 《人文杂志》2000,(3):121-124
19世纪德国诗人海涅曾说过,每一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就是当前中国遇到的一道世界级难题,它关系着怎样认识、理解、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华民族振兴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尖锐地指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有许多是浮浅的,甚至是错误的。即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或者停留…  相似文献   

12.
塞耶斯是通过探讨马克思和功利主义者在人的需要、人的满足和劳动的关系,马克思和高兹在劳动和休闲的关系问题上的差异,来阐发马克思人学的特殊内涵的.指出在马克思那里,人的需要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劳动和休闲都是人的内在需要和基本权利,人的满足和全面发展都是在劳动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实现的.塞耶斯最后论述了马克思人学方法论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存论意义上展开的现代哲学人类学以及世界历史时代的新方向上进行理解。在信仰的无神论倾向、经验主义及自然主义的哲学样式、流动性的辩证思维、实践思维方式以及伦理价值观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传统都存在着一定的相通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仅引导、而且也将融入中国文化传统的当代转化,转化的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共生主义信仰的内化,并形成能够积极影响人类的新的生存理念。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其宗教背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是人。马克思的人,也不仅仅是现实的人,而是现实人和抽象人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灵魂和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早期阶段和后期阶段都是从人出发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和人类的解放。肢解马克思主义的现象大量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肢解,从实践上看,其危害是严重的。  相似文献   

15.
房玫 《江淮论坛》2011,(2):58-6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理论形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哲学界对唯物史观的理解逐步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这就是"唯物史观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和"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这两种理解都是合理的,都抓住了唯物史观超越以往历史观的特质,且都有充分的文本依据。但各持一端,用以界定唯物史观,却是片面的。唯物史观是认识维度与价值维度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把握双重维度:加强文本研究,立足实践阐发。前者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出发点;后者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生长点。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存在着两种内涵:一种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联系的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和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另一种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对社会主义革命前提条件的强调。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总的趋势是前一种内涵日益弱化,后一种内涵不断加强。由于种种原因,马克思主义在俄国走上了一条与在西方相反的道路,即唯物史观的内涵逐渐弱化而革命乌托邦主义倾向日益强化的道路。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看,中国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但在20世纪上半叶前的中国,一方面,资本主义因素与封建性因素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了空前的残酷性;另方面,救亡成为中华民族压倒一切的需要。无论是减轻民众的痛苦还是实现救亡,都必须用革命手段中断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俄国化的革命马克思主义正适合了中华民族的这种需要。随着中华民族独立目标的实现,俄国化的革命马克思主义就逐渐失去了功用,而发展内涵的、建设内涵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被逐渐提到了首位。  相似文献   

18.
梁建洪 《理论界》2014,(4):36-39
数学化是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主流趋势。从技术层面考察,经济学数学化的主要原因在于,货币作为技术中介,起到了沟通经济学与数学桥梁的作用。虽然经济学数学化是西方经济学家长期探索的结果,而马克思经济学则对这一问题做出深刻的解读。马克思主义认为,货币的实质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价值形态上,货币与其他商品没有差异,这一质的共同性是货币能够发挥价值尺度职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经济诸量才能够转化为同一的货币量,进而进行数学上的计量和运算。  相似文献   

19.
新启蒙运动期间,艾思奇对"中国化"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述.这些论述同新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密切相连,与其旨趣吻合一致,不仅代表了新启蒙运动参加者对"中国化"问题阐释的最高水平,而且为毛泽东正式提出和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以有益的启示,在今天也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传开 《学术界》2006,1(2):158-160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必须通过“文本解读”和“时代解读”的路径去实现。但不能把文本解读和时代解读分割开来,也不能把文本解读和时代解读看作是两种根本不同的路径。它们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同一种路径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文本解读和时代解读相结合,才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