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沅君小说有一个鲜明的特点:父亲的缺失.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它是冯沅君对五四时代的艺术寓意概括.并对冯沅君小说中的爱情与母爱的冲突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无父时代爱情的隔绝状态、逃离的现代性断裂;最后发掘出小说中蕴含着的现代性恐惧和反思主题.  相似文献   

2.
“精神隔绝”一直被视为卡森·麦卡勒斯小说创作的主题。本文结合作家的创作理论 ,通过对《心灵是孤独的寻求者》的分析 ,指出 ,作家一直视反映、揭示社会问题为己任 ,通过一个个孤独人物的塑造 ,深入而全面地探究了导致人类隔绝的社会根源 ,肩负起一名“道德分析作家”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冯沅君的早期短篇小说集《卷葹》入手,在肯定其文本的大胆、泼辣的同时,重点分析了小说中流露出来的矛盾性,并且认为,正是由于冯沅君的小说写出了五四时期年轻人的矛盾心理,才使她的小说更真实地表现了五四时期一代青年的反叛与执着、矛盾与困惑,不仅在当时能引起一代青年的共鸣,而且在现今仍能保持其文学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玄怪录》是唐代有名的政治家牛僧孺创作的一部志怪小说集,它是唐代较早产生的小说专集之一,有较高的文化欣赏价值和认识价值,加之其作者几度为相,是“牛李党争”中牛党领袖,权震天下,因而文以人传,对唐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前辈学者如鲁迅、冯沅君等都对它评价甚高。总之它是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尤其是唐代小说者不可不予重视的一部书。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榜》、《红楼梦》、《镜花缘》、《花月痕》等小说广泛存在“榜”现象。“榜”在小说文本里或于开篇做个总体的预见和暗示,或于小说中间做相关的提示,或于小说的结尾处做一个总括。“榜”将众多的人物和事件统筹起来,从而起到介绍人物与人物定位、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作用。重点分析了“榜”在小说文本中的概况与特征,探讨“榜”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赋与小说在形态与体格上是貌似大相径庭、实则一脉相承的两种文类,二者在《红楼梦》的时代形成“参体同构”。《红楼梦》不仅援赋作入小说,秉持“远师《楚辞》而近学六朝”的赋学观念,存“隐曲之笔”;更是援引赋法入小说,以“七体”结构小说第五回,以“曲终奏雅”结构小说全篇。反过来,诸篇《红楼梦赋》又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首次以“赋”体完整组织、重写小说,以“赋法”构筑一个新的大观园世界。“赋—说”同构的文体形态分别在小说文本叙事与赋文本敷陈中得以实现。《红楼梦》与《红楼梦赋》二者的成功“互参”,是辞赋与小说试图以“赋法”同构的一个典型范例,在文体史、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在鲁迅研究中很多人常常谈到鲁迅的讽刺理论,并据此认为,鲁迅是一个善于讽刺的作家,讽刺是鲁迅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例如,王瑶说:“鲁迅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是讽刺;特别是对一些否定人物的形象,他是常常给以无情的狙击的。”(《论鲁迅作品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文艺报》1956年20号)何家槐说:“第三,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在鲁迅小说中,也表现了他特有的讽刺天才和幽默风趣。象《彷徨》中的《肥皂》和《高老夫子》则简直可以称为讽刺作品。”(《鲁迅作品讲话》,长江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吴中杰、高云说:“沉郁的幽默和深刻的讽刺,是鲁迅小说艺术风  相似文献   

8.
王小波被称“文坛外高手”、“天才作家”、“当代中国的一个谜”。他的代表作例代三部曲轴《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组成,共九部中长篇小说,上百万字。其中,收入精铜时哪中的长篇《万寿寺》是~部意趣横生的小说,小说的基本特点是“穷尽想象。”《万寿寺》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哦”是一个在北京万寿寺上班的知识分子。“我”被车撞伤,成了一个失去记忆的人。“我”在万寿寺看到一部小说手稿,这手稿其实就是“我”写的。手稿上写的是唐代传奇人物薛嵩和红线的故事。薛嵩在长安花钱买了一个湘西镇守使的官,来到湘西凤…  相似文献   

9.
《木兰诗》开篇第一句“唧唧复唧唧”中的“唧唧”一词,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均解释为“叹息声”。《汉魂六朝诗歌鉴赏集》说木兰“‘当户’而织,说明木兰是一个辛勤劳动的妇女,而不是侯门小姐。本应听到她织布的声音,而听到的却只是她‘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黑龙江省高师函授教材(1978年编)也说:“这里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榜》、《红楼梦》、《镜花缘》、《花月痕》等小说广泛存在“榜”现象。“榜”在小说文本里或于开篇做个总体的预见和暗示,或于小说中间做相关的提示,或于小说的结尾处做一个总括。“榜”将众多的人物和事件统筹起来,从而起到介绍人物与人物定位、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作用。重点分析了“榜”在小说文本中的概况与特征,探讨“榜”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是伟大的诗人,优秀的剧作家,与其诗歌、历史剧相比,他的小说并不那么突出,正因如此,几十年前沈从文在《论郭沫若》中曾这样发问:“在所谓小说一个名词下,(郭沫若)为我们描下了几张有价值的时代缩图没有?”郭沫若的小说、特别是前期的小说,确实没有注意描绘“时代缩图”,但他的小说也自有其存在的意义,其价值在于真实地袒露情感世界。郭沫若受芥川龙之介、志贺直哉、葛西善藏等日本私小说作家的影响,从1919年至1926年创作了《漂流三部曲》、《行路难》、《落叶》、《残春》、《月蚀》、《圣者》等二十  相似文献   

12.
一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沃尔夫认为;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显得令人惊讶地鲜明生动,就象雾霭突然消散之后,一个岛屿浮现在眼前。”(《论小说与小说家》)《儿子与情人》一直被认为是第一部具有“劳伦斯风格”的小说。沃尔夫的解释和比喻,涉及到“劳伦斯风格”的一个重要特征:浓厚的象征色彩。象征作为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法,被劳伦斯创造性地大量运用到小说创作中,使小说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或象征性形象表达出更为深远和飘渺的涵义,形成了劳伦斯小说独特风格的重要一面。在《儿子与情人》及以后的大量的小说创作中,自…  相似文献   

13.
李剑国在《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第5期撰文《早期小说观与小说概念的科学界定》指出,中国小说史上战国至六朝时期的早期小说观念,并不是一个文学性文体概念,甚至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文体概念,只能说是一个准文体概念。它只是一般地揭示了“小说”、“道听途说”、“丛残小语”的特性,而缺乏对文体要素的明确规定。因此,它不仅和明代以后的小说概念相冲突,甚至也和当时的小说创作实践相冲突。作为小说史,应当把哪些作品看做小说,把哪些作品看做小说的异类而舍弃呢?以今天的认识高度去反观古小说是必要的,就是说要研究…  相似文献   

14.
鲁迅自称:“我是散文式的人。”①但他的小说写得极好。《呐喊》《徬徨》是他的杰作,也是公认的现代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不过,我每读《呐喊》、《徬徨》总会强烈地感到:它们中间有很多篇章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散文。我常常是把它们当作散文来读的。事实上,如果细细探究,这两本小说集倘要用“正宗”的小说观念来衡量,合“小说”之名者恐怕极少,大多数既是小说,又是散文,是介乎小说散文之间的杂交品种,套用当今评论界的一句行话,是小说散文的模糊。也许因为是一个形式问题,所以未被以往的研究界所重视,而在我看来,《呐喊》《徬徨》的价值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恰恰就表现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深入考察鲁迅作品的战斗精神和风格,而且  相似文献   

15.
冯沅君是我国五四新文学开创时期的重要女作家。她的作品真实地描写了觉醒的女性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写出了女性挣脱旧礼教束缚,追求婚姻自主、个性自由的率真心理。冯沅君小说创作在艺术上受创造社作家影响,具有较明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6.
在鲁迅的第一人称抒情性小说(《故乡》、《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中,《伤逝》有其特殊性。不仅因为它是鲁迅唯一一篇爱情题材的小说,也在于它是一个最容易引起歧解甚至对立性解读的文本。这与读者对它的表述方式——“第一人称独白”,对小说之“抒情性”的不同理解相关。文章从“独白”与“叙述”、“叙事”与“抒情”的关系以及抒情内在的悖论等问题入手,试图呈现《伤逝》抒情的复杂面向和抒情主体的内在困境。  相似文献   

17.
小说观念的价值取向是决定一个作家群(或者一位作家)的基本性质和基本倾向的标准。民国初年出现在文坛上的鸳鸯蝴蝶——礼拜六小说在文学史上往往是作为新文学的批判对象一笔带过,这一流派的小说价值取向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小说价值取向?这样的小说价值取向的历史地位怎样评价?似乎都在这“一笔”之中简单化了。作为本世纪初的第一次小说创作高潮,作为本世纪小说创作的起步,研究的简单化显然是和它的重要性不相称的,也势必影响对该流派的基本性质和基本倾向的评价。正是从这种意义出发,笔者展开了自己的思路。一、消遣趣味中的“警世觉民”严格地说,鸳鸯蝴蝶——礼拜六派并不是一个有明确纲领与严密组织的团体,而是指民国初年以《礼拜六》、《游戏杂志》、《眉语》、《小说月报》、《小说画报》、《小说新报》、《红杂志》等刊物为阵地的文人们。他们的小说观念的价值取向大体一致,即:消遣趣味中的“警世觉民”。在刊物的发刊词上,他们既宣扬“一编在手,万虑都忘,劳瘁一周,安闲此日,不亦快哉”的游戏和消遣,也强调“虽曰游戏文章,然谲谏微讽,潜移默化于消闲之余,亦未始无感化之功也”,“国旗五色,首冠以红,斯《红杂志》,将以鼓吹文化,发扬国光也”,而且还提醒读者:“纵豆棚瓜架,小儿女闲话之资,实警世觉民,有心人寄情之作也。”有时还很自豪地说:“预此虽名属游戏,岂得以游戏目之哉,且今日之所谓游戏文字,他日进为规人之必要,亦未可知也。”文学即应有趣味,应是  相似文献   

18.
鲁迅虽称《金瓶梅》为“人情小说”或“世情书”,但他也指出此书“著此一家, 骂尽诸色”的特点。若就“人情——世情”小说内部深入研究,则从题材及其叙事结构而言 ,《金瓶梅》还可以而且应当称之为“家庭小说”。它影响后世衍出《林兰香》、《醒世姻 缘传》、《红楼梦》、《歧路灯》诸书,构成家庭小说的系列,其规律往往是后来者从前作 反面取材或立意而成新创。这是《周易》之所谓“通变”的体现,在小说史上是普遍的现象 。在承认《金瓶梅》为“人情小说”或“世情小说”代表作的前提下,明清小说分类中应把 《金瓶梅》——《红楼梦》一脉如实称为“家庭小说”。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在他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论述中以及在他的杂文中,反复地论述了一个文艺创作中的重要的美学原则,概括起来,就是“美恶并举”、“美丑泯灭”。在一九二四年,他在西安作了题为《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的演讲,对于《红楼梦》说了如下的话:“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  相似文献   

20.
一、“唧唧”辨正此诗首句“唧唧复唧唧”,各家解释大致有两种。一是解释为叹息声。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程千帆、沈祖棻编注的《古诗今选》,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皆主此说。二是解释为织机声,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