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斌  龙真 《管理科学》2023,(10):138-158
股市风险溢价是金融学中的一个经典研究问题.常见的线性模型存在着模型误设和参数不稳定的问题,难以有效预测风险溢价.本研究从机器学习的视角重新检视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可预测性.基于1996年1月—2019年12月的数据,构建提升回归树(boosting regression trees, BRT)模型对股市收益率与波动率进行样本外预测,并构建了最优风险资产配置模型.实证结果显示:1)提升回归树方法能够对收益率、波动率和最优风险资产权重做出准确预测;2)在收益率预测中最重要的三个变量分别是净权益增加值、换手率和股价方差;挖掘预测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是BRT预测能力的来源;3)结合提升回归树预测构建的最优风险资产组合可以为投资者带来更高的收益和效用.本研究将机器学习方法引入股票市场风险溢价的研究,为此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股市泡沫的存在对投资者的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健也至关重要。关于目前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及泡沫大小程度的判断和分析对政策的制定、金融体制改革都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上证指数及与股票市场密切相关的国民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从马尔科夫模型和以门限自回归模型为基础的惯性门限自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出发,建立相应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以量化的方法对我国的股票市场泡沫进行度量研究,并提出度量和预防股市价格泡沫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资产收益可预测性影响长期投资者最优资产组合选择的理论问题,并结合中国证券市场历史数据做了相应的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在长期投资期限下中国股票市场收益具有可预测性,长期投资者资产组合可以比短期投资者配置更高权重的风险资产。由此本文提出,可相应提高我国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和保险公司等长期投资者战略资产配置中股票类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上限。  相似文献   

4.
计算实验金融、技术规则与时间序列收益可预测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受到广泛关注的简单技术规则视角,运用新兴的计算实验金融方法研究股票市场收益的时间序列可预测性,证明投资者非理性心理和行为是造成时间序列收益可预测性的原因.基于Swarm仿真平台和Objective C语言构建仿真模型TA-ASM,并进行多组不同参数下的计算实验,通过对模拟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简单技术规则能获得超额收益,表明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时间序列收益可预测,该结果意味着收益时间序列存在可被简单技术规则侦测的部分.为确定潜在的影响因素的作用,研究进一步定性定量地对可能的各个内外生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投资者的非理性心理和行为作为一种系统风险被市场收益吸收从而导致时间序列收益可预测性的结论,该结论支持了行为金融理论关于个体的非理性存在于市场收益过程的假说.  相似文献   

5.
债券收益的可预测性及其经济价值一直是颇具争议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利用回归模型检验了我国债券收益的可预测性,并分析了债券收益的非马尔科夫性和随机波动特征.在此基础上,在广义随机波动HJM框架下提出了非马尔科夫DTSM模型的构建方法,并分析了非马尔科夫性和随机波动性对于债券超额收益的可预测性及其经济价值实现的作用.最后,考察了我国市场上债券收益可预测性的来源.结果表明,我国债券收益可预测性具有很强的统计显著性,且可以转化为显著的经济收益.在此过程中,非马尔科夫性、随机波动性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经济环境驱动的时变性风险溢价是我国债券收益可预测性的主要来源,而非涵盖随机波动因子也显著含有债券收益的预测信息.  相似文献   

6.
资产价格泡沫是关系金融、经济能否稳定发展的重要经济现象.现有国内外文献鲜有对资产价格泡沫驱动因素的实证探讨.以理性资产泡沫理论为依据, 使用20个代表经济体2000年—2015年的经济金融数据, 采用面板Logit模型实证研究了股权资产泡沫的驱动因素, 弥补了该领域研究的不足.研究发现, 交易量和价格波动率是股权资产泡沫的显著正向驱动因素, 但对程度严重的股权泡沫而言, 交易量不再是显著的决定因素;货币政策是驱动股权资产泡沫产生的显著因素之一;银行对私人部门的信贷规模及其滞后项也是股权资产泡沫的稳健决定变量.除此之外, 还考察了制度变量对股权泡沫发生的作用, 基本结论可概括为普通法、小投资者保护度低、政府透明度高、套利自由的国家更易发生股权资产泡沫.最后, 还通过BMA-Logit模型和其他方法做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 确保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7.
构造了包括中国A股市场组合、行业组合、账面市值比组合和市值组合在内的31个投资组合,选取了8个预测因子(账面市值比、股利分配率、股息价格比、股息收益率、每股收益价格比、现金收益价格比、通货膨胀率、股票波动率),运用了可行拟广义最小二乘法对各因子对各投资组合收益率的可预测性进行了样本内和样本外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股市收益率是可预测的,但是各投资组合收益率的可预测性在样本内、样本外、熊市和牛市均存在差异;2)绝大部分投资组合收益率的可预测性可由条件CAPM模型捕捉的时变系统风险溢价充分解释; 3)行业投资组合收益率的可预测性与行业集中度显著负相关,可由信息摩擦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8.
 行为金融学理论认为,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动除受宏观基本因素影响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众多个体投资者或噪音交易者行为左右。中国股票市场拥有庞大的个人投资者群体,且股民群体与网民群体之间具有高度耦合性,使用网络情绪等信息能够探索中国股市收益变动基本规律。        为揭示个体投资者行为对股市收益的影响,以个体投资者情绪为视角,以网络环境中个体投资者的情绪信息为切入点,检验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收益的关联关系,评估网络情绪信息价值。使用中文文本情感分析方法,从新浪微博文本中提取出网络情绪时间序列;分别运用均值Granger因果和分位数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探讨网络情绪波动与股市收益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将股票市场发展阶段进行细致划分,研究不同市场阶段下网络情绪波动与股市收益之间的因果关系。        对沪深300指数收益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在均值框架下网络情绪波动与股市收益之间因果关系并不明显,但基于分位数Granger因果分析却发现两者在极端分位点区间处存在广泛且显著的因果关系。数据显示,在40个因果关系检验中,分位数Granger因果检验的因果关系发现了23个显著的因果关系,发现率为57.5%,远高于均值Granger因果检验的7.5%。此外,股市收益受到网络情绪波动影响的程度和方式在不同市场阶段下有所不同。        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一些特定分位点区间网络情绪波动对股市收益存在显著因果关系影响,这为在特定条件下股市收益的可预测性提供了佐证。网络情绪能够预测股市收益的尾部(上尾或下尾)行为特征,可以为金融风险防范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果为股票市场的定价、收益预测和波动率估计等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也为网络情绪信息使用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对数周期幂律模型LPPL(Log Periodic Power Law Model),针对金融时间序列将一维价格波动翻译成反映市场泡沫微观结构的多维变量。通过对多维变量的动态监测,把握市场中泡沫的演变并预测泡沫破裂的临界点,从而有效降低或防范金融资产泡沫破裂所导致的风险。为检验LPPL模型在中国金融市场中的适用性,本文分别使用上证综指、四个期货连续合约以及两支个股检验模型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当金融资产价格序列呈现超指数加速震荡上升或下降时,该模型能获得稳定的估计效果,有效预测泡沫破裂临界时点。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现金流信息、现金流风险与股票收益定价的关系,建立了包含现金流信息的多变量股票非预期收益定价模型,并采用2002年1月至2011年4月间中国股票市场的有关交易数据、机构会计收益预测数据和财务数据,检验了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的预测,发现:1)由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修正估计出的正现金流信息对股票非预期收益、股票实际收益、股票超额收益均具有稳健的解释能力;2)由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估计出的现金流风险反映了股票的系统风险,可以对股票预期收益定价;3)在解释股票超额收益方面,由现金流信息、现金流风险、分析师跟踪人数与宿成建3变量模型构成的多变量模型优越于Fama-French 3因子模型变量与现金流信息、现金流风险构成的多变量模型.  相似文献   

11.
徐翔  汪军 《中国管理科学》2004,12(Z1):308-311
作为现代金融投资组合理论体系中得到最广泛应用的核心内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一直是实证检验和学术界瞩目的焦点,也有一些批评家认为它在实际应用中缺乏效力.在目前中国股市存在严重投机行为和缺乏市场效率的情况下,我们在实证检验部分进行了深圳股市的CAPM实证检验.得出研究结论认为深圳股票市场风险和收益关系并不与CAPM理论描述相一致,存在其他因素影响股票市场运行.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设定股票市场资产价格动态模型对资产定价、投资组合和风险管理具有基本重要性。本文基于随机过程非参数统计推断方法,采用幂变差和门限幂变差构造检验统计量,首次对我国股票市场资产价格半鞅的构成进行检验和分析。采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沪深300指数日内高频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资产价格过程包含布朗运动积分形成的扩散过程和跳过程,既包含有限活动Poisson大跳过程也包含无限活动Levy小跳过程。在跳扩散过程中引入无限活动Levy跳跃过程才能全面刻画我国股票市场资产价格的动态特征。这一结果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性实证结论。  相似文献   

13.
基于移动价格平均、动量和移动交易量平均三类技术指标,研究了其对中国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预测效果,并以基于宏观变量的预测为基准比较分析了其预测能力.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技术指标能够在样本内和样本外检验中有效预测我国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其预测效果显著超过已有文献中广泛使用的宏观经济指标.第二,对于不同的模型设定和数据频率,技术指标预测效果表现稳健.第三,从资产配置角度出发,基于技术指标的预测具有显著经济意义,能够显著提高资产配置效率,获得超额收益.相关结果能够为大宗商品投资及风险管理提供经验和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14.
基于移动价格平均、动量和移动交易量平均三类技术指标,研究了其对中国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预测效果,并以基于宏观变量的预测为基准比较分析了其预测能力.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技术指标能够在样本内和样本外检验中有效预测我国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其预测效果显著超过已有文献中广泛使用的宏观经济指标.第二,对于不同的模型设定和数据频率,技术指标预测效果表现稳健.第三,从资产配置角度出发,基于技术指标的预测具有显著经济意义,能够显著提高资产配置效率,获得超额收益.相关结果能够为大宗商品投资及风险管理提供经验和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了摆脱证券市场弱式有效性传统检验范式的理论困境,提出用价格时间序列转化为数位序列后的条件可预测性进行检验的新途径,并定义条件熵为这种研究范式下市场有效性的度量.新方法不仅简单明确,且给出了有效性程度的量化度量.实证分析了上证综合指数的条件可预测性特征及其历史变迁趋势,并用香港恒生指数进行对比,取得了几个重要的检验成果,并阐述了理论和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证券机构投资者预测能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玉臣  李可 《管理评论》2004,16(7):16-20
对股票价格走势特征的研究是证券投资理论永恒不变的主题,从传统金融理论到行为金融理论.无论从何种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本文将运用近几年最有影响的行为金融理论.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中国机构投资者对股票走势的预测能力。以BSI指标代表投资者预期.研究其与中国股票市场收益情况的相关性,通过历史数据的回归分析加以判断,得出了股票市场短期走势不可预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在行为金融框架下,采用投资者在价格期望方面存在的意见分歧来表征投资者异质信念,构建投资者异质信念下的均衡资产定价模型,从理论上证明投资者异质信念是影响资产价格的重要因素,投资者信念差异程度与均衡价格同向变动,并以封闭式基金折价为例说明该模型对金融市场价格异象的解释力.为检验理论模型的结论,选取中国股票市场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投资者异质信念程度及其波动性对资产价格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支持理论模型的结论.实证结果还发现,投资者异质信念的条件波动性变量系数显著,对股市收益率有显著的影响,说明投资者异质信念的波动对股市价格指数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信息的传递效率会影响投资者的意见分歧程度,因此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能够更好地减少异质信念带来的股价高估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股市流动性溢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李一红  吴世农 《管理评论》2003,15(11):34-42
本文根据股票市场流动性溢价理论,采用换手率(TURN)和非流动性(ILLIQ)两个指标,对上海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与预期收益的关系分个股数据和组合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同时研究两者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个股数据,换手率对预期收益具有负向作用,非流动性对预期收益具有正向作用,支持流动性溢价理论;此外,在不同市场态势、有无政策或重大事件和基于组合数据分析的情况下,换手率与预期收益之间仍然保持显著的负向关系,而ILLIQ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不稳定或呈现相反结果。由此可见,我国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与预期收益的关系受流动性度量、市场态势、政策或重大事件和估计的数据构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股票市场是否具有可预测性进行探讨,通过石油价格的变动,进而预测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SSEC)的收益率.检验结果显示,自2003年后,上证综指收益率存在显著的石油效应,这种中国所特有的石油效应之谜,既不能用有效市场假说来解释,也无法被信息反应不足假说所解释.  相似文献   

20.
回购契约的理论研究非常丰富,但是缺少实证研究的检验和反馈。设计控制实验检验回购契约的实际效果,将订购量的决策值与协调基准值进行比较,分析批发价格和回购价格之间的关系,以检验实验室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的差异;为了找到回购契约协调失效的原因,对订购量、批发价及回购价格的决策过程进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订购量远远低于协调的基准值,批发价格与回购价格的关系偏离理论预测,回购契约协调失效;零售商上一期的订购量和双方的收益差距显著影响供应商的批发价格和回购价格,供应商上一期的批发价格和回购价格以及双方的收益差距显著影响零售商的订购量,因此互惠偏好和地位追求偏好表现明显,导致供应链成员决策偏离理论预测值;互惠偏好和地位追求偏好对渠道成员决策的影响不是简单线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