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减肥歧途     
《优雅》2005,(8)
  相似文献   

2.
殊途同归     
在一次聚餐会上,远亲珊蒂带来了她刚学走路的女儿. 女儿长得好似洋娃娃,一步一跌,满头一圈一圈软绵绵的鬈发一晃一晃的,煞是可爱.珊蒂在女儿后面,一步一步地跟,一声一声地喊累.在喊累的这一刻,她根本没有想到:母女俩能够步伐一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实际上是一种很圆、很满、很大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殊途同归——读者"期待视野"下的归化与异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引入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中的接受理论,从读者期待视野的角度分析归化与异化翻译法.并结合中国翻译历史与实践,提出正是不同历史时期读者不同的期待视野决定了译者对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的选择.同时,认为归化与异化并不是两种完全对立的翻译方法,而是互为补充的,其目的都是为读者服务的.正所谓归化与异化,殊途而同归.  相似文献   

4.
"协作"与"合作"之辨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及其交往关系中,合作是一种不同于协作的行为模式。然而,人们往往把它们混同起来。其实,在工业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框架下,所造就的只是一种协作的行为模式,在对工业社会历史阶段的超越过程中,我们需要确立的是合作的行为模式。人们的合作关系以及行为模式的建构,将意味着人们交往活动中出现一种更高形态的“差异互补”机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走向一个更高级的历史阶段。因此,在社会治理模式建构方面,需要根据合作社会的要求去建构起一个合作的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李夫生 《中州学刊》2005,(4):154-156
老子之"道"强调"无为"、"法自然"的原则,而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则强调"有"和"存在之物"的原则;老子明言"道"是不可言说的,而赫氏则明言"逻各斯"是可以言说的;老子主张对"道"的把握通过"体悟式"的认知方式,而赫氏则主张对"逻各斯"的把握主要走"分析式"之路.以当代的眼光看,老子之"道"与赫氏的"逻各斯"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两者之间的差异正好可以互为印证、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6.
沈跃春 《云梦学刊》2011,32(4):24-25
何谓学术大师?学术大师是如何产生的?刚才听了几位教授的发言,对我很有启发。有的说学术大师不是培养出来的,不是宣传出来的,不是评选出来的,而是熬出来的;有的说学术大师不是自封的,也不是计划出来的;有的说学术大师有其成长条件,不同于学术权威,要慎用学术权威;还有的说既然学术大师是熬出来的,那还要评吗?由于学术  相似文献   

7.
《优雅》2021,(2):62-67
上世纪传奇设计师托尼·杜奎特擅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丽,他将身边的一切都注入了一种独属于他的奇异魔力:一个柠檬榨汁机可以变成一个灯饰,塑料快餐篮被制成折叠屏风,用压制的中国容器铝箔创造了古色古香的镜面墙外观.在设计上,大家都形容杜奎特是一位奇思妙想的天才.繁杂奢华,丰富多彩是他的美学理念,他从不拘泥于单一的传统文化或某...  相似文献   

8.
冤家路"宽"     
《优雅》2006,(5)
  相似文献   

9.
历史叙事首先得"言之有据",然后还要"言之成理".如果我们用这八个字去衡量、比较历史叙事与文学写作的异同,起先(言之有据)的差异是明显的,稍后(言之成理)便逐渐模糊了,与其说是"殊途同归",毋宁说是"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10.
"内敛"与"外张"——中西绘画审美心理辨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智勇 《云梦学刊》2002,23(4):70-72
中国传统绘画在语言上选“线”,在媒材上用“墨”,在技法上重“积”,在心态上近“融”,分别与西方传统绘画的“面”、“色”、“刷”、“析”形成审美特征上的差异。这是由中西方绘画一重“内敛”、一重“外张”的不同的审美心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印度同是古代东方文化的两个主要发源地 ,两国人民很早就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但是两国的文化类型、文化特色等却存在明显的差异 ,具体表现在 :1 印度传统的民族文化是典型的宗教型文化 ,而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则是典型的伦理型文化 ;2 印度文化处于经常性的断裂 ,而中国文化则以其独树一帜的延续性而见著 ;3 印度文化是由众多境外徙来民族与当地土著居民共同创造的多元文化 ,而中国文化体系则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一元文化 ;4 印度具有世界独一无二的种姓制度 ,而中国则从未产生严格的等级制度。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 ,在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12.
称谓语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语言现象,它和民族文化互相渗透、互相作用,显示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通过对中、英称谓语差异的剖析,从高低语境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关系,英汉语言对比,是翻译的核心。随着语言的发展,随着各国人民的交往和科技交流的日益频繁,要求我们进一步开拓分析对比的领域,深入不同语言的研究。本文拟从词汇现象,句法现象,文化和思维的不同阐述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以及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汤姆司中文铅活字"是由英国东印度公司澳门印刷所聘请英国印刷技师汤姆司(Peter PerringThoms)负责监制的一批中文铅活字。其研制的缘起是为了《华英字典》的出版,它是中国境内最早的一套中文铅活字。英国东印度公司澳门印刷所关闭后,这批铅活字后被赠与美国海外宣教委员会广州印刷所,1856年毁于广州大火。"汤姆司中文铅活字"对中西文化交流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英汉民族的思维差异及语言表达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常雁 《北方论丛》2001,(5):111-113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直接体现,思维是语言的心理过程,思维角度的不同决定了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对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加深对两个民族语言特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中西信仰观之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自己的方式严格区分了信念与信仰,把信念归之于现世,把信仰关联于彼岸;真正的信仰仅存在于黑格尔谓之"自由宗教"的那种宗教中;属于"自由宗教"的基督教是一种建立在自我意识之上的宗教,上帝其实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异化;以这样一种信仰为参照,作者对中国人的信仰问题有了自己的提问方式,并由此引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Zhao Yongping 《学术界》2012,(12):259-265
People show great differences in languages,ways of thinking,values,cultural orientations and social norms.These differences make it difficulty for people under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Thus,conflicts will inevitably occur dur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ways of thinking include holistic thinking & individual thinking,curve thinking & linear thinking,intuitional experience thinking & logical reasoning thinking.Dur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thinking is open,in need of dealing with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thinking.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 ,由于各自不同的传统哲学背景 ,中西美学表现为两种不同的理论和价值取向 :如果说西方美学是一种以主客的统一为其理想的美学学说的话 ,那么中国美学则代表了一种追求主体间的统一的美学思想。然而 ,现代西方的胡塞尔先验现象学哲学的出现 ,尤其是其两种类型的统觉理论 (对事物的统觉与对他人的统觉 )的提出 ,其从根本上论说主客关系与主体间关系、对物的统觉与对他人的移情的实际一致 ,则改变了以往中西美学的歧异状况。因此 ,现代哲学的理论发展表明 ,美不仅是主客的统一亦是主体间的统一。唯有在美的领域 ,人类才能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而获致自己的完整的人生 ;中西两种不同的民族才能克服其自我隔绝的困境而使彼此的心灵深深默契、息息相通。  相似文献   

19.
成语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历史、地理、社会观点、宗教信仰以及生活方式等。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中都有着丰富的成语,因此,在英汉互译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找出这两种语言成语之间的跨文化共性和差异,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实现令人满意的语际转换。  相似文献   

20.
汉语和英语中所体现出的文化思维的差异主要有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差异,思维习惯的差异及信息组织方式的差异。跨文化交际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汉英思维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很大影响,具体体现为对口头交际、书面信息交流的影响和对商业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