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10月22日,就杭州商界名人厉玲经理“跳槽”一事,浙江省人才开发中心与《之江晨报》社联合举办“人才流动研讨会”。高等院校、省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大型企业集团负责人以及新闻界代表共40余人,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和研讨有关人才流动问题。 厉玲跳槽引起轰动的思考 按一般人的思维,人才的”跳槽”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的“跳槽”,不是新单位的高薪诱惑,就是与原单位关系搞僵。然而,厉玲的“跳槽”是在她于杭州大厦购物中心功成名就之后,至银泰百货追求做一名职业经理。对此,在研讨会上大家谈了自己的看法。 省社科院…  相似文献   

2.
由于现代企业用人机制的灵活性和人才招聘信息的共享性,导致了大量的员工跳槽。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更换工作的频率越来越快,平均5年要更换1次工作,在一生中要更换7次工作。导致员工跳槽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员工跳槽呢?  相似文献   

3.
留住人才是一门管理学问,现实生活中企业采取的策略大都是增加工资、奖金、股权以及提供特殊福利待遇等,但这些措施很难保证人才不为更高的报酬而跳槽。那么,国际上著名的大公司是如何既留人又拴心,让员工从一而终地忠诚于自己的企业的呢?  相似文献   

4.
人才激励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锐 《人才瞭望》2003,(6):24-25
当今人才,特别是中高级管理人才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抢购的对象。在不少企业看来,惟有高薪才能留住或者吸引更多的人才,这种思维方式使得在人才资源稀缺的商业环境下,人才市场价格也被一路炒高,当然这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但许多企业开出的价码不低,但引不来或留不住所需要的人才,甚至高薪招来的人才不久又背叛了自己。种种疑惑又回到一个老问题:企业应该如何实施激励?美国国际管理技术公司的著名培训师彭海利日前在给安徽两家中外合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授课时出了这样一道题,请学员按照激励因素的重要性排列出一个单子,就在许多人将高薪排在第…  相似文献   

5.
黄进 《人才瞭望》2006,(1):38-38
不久前,看到两则形成鲜明对比的信息:一则是“母鸡拿来就生蛋”,用高薪挖来各类优秀人才,构建外来人才的“帝国大厦”。美国安然公司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吸引外才的大公司。1990年,当安然公司的斯基林创建人们熟知的“资本与交易”分公司时,他决定源源不断地引进他所能发现的最好的各类人才。20世纪90年代,安然每年要吸收250名新出炉的MBA。安然雇用了最优秀、最聪明的人,却不重视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和企业文化氛围的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外引人才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不易合作,不愿躬行,自视清高,频繁跳槽。最终,安然垮了,原因固然很多,但从人才学的角度进行诠释,其人才形成体系先天不足、危机潜隐,不能不说是人才大厦轰然倒塌的致命硬伤。另一则是“自养母鸡也生蛋”。  相似文献   

6.
人往高处走,乃人之常情。为高薪、为发展、为理想的工作环境跳槽已成为现代职场的常态,人们也已从道德的层面接受了跳槽的行为。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更换工作的频率也越来越快。据调查,中国的年轻人几乎平均5年换一次工作。跳槽率水涨船高,因跳槽而引发的纠纷甚至诉讼也日渐增多,这不能不引起跳槽者的注意。跳槽虽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但跳槽亦有其”道”。  相似文献   

7.
团队跳槽原因、防范及事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团队跳槽的定义为:5个或5个以上的企业核心人才(一说中高级职业经理人)从一家企业同时转职到另一家公司的事件。团队跳槽的对象一般是IT、金融证券、网络技术、营销策划、管理咨询等领域的产品研发人员、拥有强大客户资源的销售人员和高层项目管理人员等。  相似文献   

8.
《人才瞭望》2005,(12):73-73
保险公司由于在业务和数量上的迅速增长,对保险技术人才和业务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2003年度,在保险业出现的一个最重要现象就是“跳槽”。不少公司都采取“挖脚”的方法,即许诺高薪和高职位来吸引已有市场经验的别的公司的人才。但是无论”挖脚”现象有多严重,友邦保险仍一如既往地支持自己的策略:不管你以前是否有过业务经验,进入友邦都要从代理人做起。  相似文献   

9.
密友小王“跳槽”吃了大亏,悔恨不已:本来在原企业工作月薪3000元;哪知跳槽一次,月薪1000余元;再跳一次,月薪不足1000元。我们常常拿他取笑:“你从‘米槽’跳进了‘糠槽’,原来‘吃米’,现在‘吃糠’……” 小王的教训,就错在跳槽前对应聘的企业缺乏了解,“这山望着那山高”,轻信企业在报纸招聘广告上吹嘘的“高薪”谎言,盲目跳槽,铸成大错。  相似文献   

10.
在人才资源渐趋市场化的过程中,跳槽已经成为人才资源再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对原用人单位来说无疑是一种损失。作为用人单位,企图通过用工合同、个人档案抵押等形式来“捆住”员工,是不可取的,只是留住了用工关系,却留不住人才的工作热情、创新意识,但若是挽留不力,又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和事业发展。对此,企业经营者应学会适时、适当地疏与堵。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对策,既要让人才合理流动起来,又要从宏观上保证人才群体的相对稳定。一、核心员工在企业中,有一部分高层技术和管理员工,他们是企业的科研开发和管理运行的实…  相似文献   

11.
在人才资源渐趋市场化的过程中,跳槽已经成为人才资源再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人才跳槽的过程中,各类企业对人才去留应持何种态度,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现实社会中,少数企业仍存在强行挽留或一味放行的两极现象。其实,跳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历史阶段出现的特定社会现象,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是不可强行阻挡的。但同时,对原企业来说又是一种利益损失。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看到两则形成鲜明对比的信息:一则是“母鸡拿来就生蛋”,用高薪挖来各类优秀人才,构建外来人才的“帝国大厦”。美国安然公司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吸引外才的大公司。1990年,当安然公司的斯基林创建人们熟知的“资本与交易”分公司时,他决定源源不断地引进他所能发现的最好的各类人才。20世纪90年代,安然每年要吸收250名新出炉的MBA。安然雇用了最优秀、最聪明的人,却不重视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和企业文化氛围的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外引人才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不易合作,不愿躬行,自视清高,频繁跳槽。最终,安然垮…  相似文献   

13.
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的流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蓓  黄刚 《人才瞭望》2005,(2):85-86
目前有大量的理论研究和管理经驻都表明,人才“跳槽”、“流动”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才的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也反映出大多数企业缺乏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因此,了解员工各自的特点,通过设定和调整目标,不断为员工指明目标和努力方向,通过有效的组织和激励,满足员工不同层发的需求,并帮助员工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位,确立在组织中的目标和事业追求。并使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徐丽 《人才瞭望》2006,(1):41-42
岁末跳槽,不管是对员工还是对企业来说,都是人才重新洗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对当今企业生存与发展来说.人才无疑是第一要务.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而挑战人力资源管理的无疑也是如何能够真正留住企业的关键员工.因为他们是支撑企业发展舞台的“领衔主演”和“台柱子”为此.很多企业费尽心机,什么高薪留人、高福利留人、期权股份留人、事业留人,机制留人、感情留人……有些企业甚至给员工戴  相似文献   

16.
一、甄选具备潜力的员工 营运绩效好的全球企业所培育出来的高阶管理人才,常常会被其他企业高薪挖走,这些人才通常担任新公司的CEO或总经理,负起振衰起蔽的职责。例如宝洁(P&G)、IBM、花旗银行(CitiBarlk)等企业,都被称为“培养高阶管理人才的摇篮”,由于他们培养人才有道,所培训出来的人具备全球企业领导人的宏观与气度。有领导团队挑战经营大环境的经验,在原来的公司也有优秀的表  相似文献   

17.
核心员工缘何集体“出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4月,原方正集团助理总裁周险峰率方正科技PC部门近30名技术骨干集体加盟海信事件被媒体确认。同月,同方销售经理郝毅及另外3名曾在同方销售前三名的大区经理集体跳槽到长城电脑。同月下旬,在中国著名防寒服装品牌企业波司登刊出的大幅广告中,上海南极人20多名负责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高层职业经理人集体跳槽波司登内情浮出水面。同年5月,继太平洋电脑网市场总监秦刚离职后,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建立企业骨干高效的福利和激励机制,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参加社会保险,实行年薪制、高薪制、奖金制和期权制等。然而,在运作中,有时这些方法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  相似文献   

19.
日前,记者从长春市人才市场了解到,近期,人才市场内大货司机与快递员成为企业招聘的热门岗位。甚至有相关企业打出5000元的高薪。  相似文献   

20.
李明  阙生度 《人才开发》2000,(10):26-26,42
企业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纷纷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吸引人才,稳定人才队伍。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企业,在稳定人才队伍工作中,面对人才频频“跳槽”现象,也采取措施,做了大量的稳定人才工作,但从实践的效果看,不少国有企业稳定人才队伍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措施年年有,人才照样溜”的现象,人才队伍的稳定,已成为影响国有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