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杜永彬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更敦群培和喜饶嘉措是20世纪两位具有代表性的藏族杰出人物,他们之间有着同乡、寺友、师徒及论争对手的关系,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二人之间既有共性,又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文章对此作了较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万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3)
藏传因明在藏区的传承与发展历史已逾千年,文献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因明学在藏地的本土化过程中,藏族学者投注了极大的热忱,翻译、研习、批判与发展,学风始终未辍.可对因明学在藏区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突出藏族学者对因明学在理论上的完善与拓展,为同仁提供基础性研究资料,展示藏传因明学蕴含的丰富的理论生成力和多元的思维向度. 相似文献
3.
李加才让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64-67
[摘要]内明是量学的本体和核心,量学是彻悟内明的思维工具,因明是专指量学的推理规则部分。根据这一原理,在关于内明与因明、量学之关系的学术研究中,应确立一条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则:要用量学的认知方法去说明或理解内明,而不能用“量学非内明”的观点去分解两者的相属关系。印度和西藏量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三者关系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祁顺来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1):25-30
陈那和法称论师改革了印度古因明的论式结构,提出了因三相原理,将五支作法改进为三支作法,再由三支作法改进为属纯演绎推理的二支论式,并以佛教经量部认识论观点论证感性和知性认识的本质属性,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因明理论体系—量论,为因明学说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元代藏传佛教对汉地佛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悟湖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汉地佛教与藏传佛教的交流与沟通,基本上贯穿于自唐代以来汉藏两地佛教的始终。唐初,即藏传佛教前弘期,汉地佛教传播到了吐蕃,曾一度成为吐蕃佛教的主流。因此,藏传佛教前弘期,主要是汉地佛教影响了藏传佛教。宋元以来,即藏传佛教后弘期,特别是在元代,随着藏传佛教各宗派的形成、西藏地方统治者和中央王朝的密切接触,藏传佛教便大量流传到了内地,程度不同地渗透到了汉地佛教的诸多层面,并受到了中央王朝的高度重视,亦得到了汉地许多人士的青睐。据此,藏传佛教后弘期,主要是藏传佛教影响了汉地佛教。 相似文献
6.
斗嘎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2):12-17
历史上藏传就佛教思想对藏医学的起源、人体形式、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医德等医学理论和临床方面的影响进行介绍、分析,旨在揭去蒙在藏医学表面的神秘面纱,为人们展示其科学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7.
杨文榜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6):92-94
柳宗元一生信奉儒家思想,同时他又参禅好佛。佛教思想对柳宗元的山水诗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清冷幽寒的画面、宁静淡远的意境、"物我同根"的审美移情。 相似文献
8.
周东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佛教对中国古代法制影响深广.首先,唐代僧尼是否应行致拜君亲之礼的论争,实质上是佛教平等思想与儒家忠孝思想的冲突关系在法制上的反映,体现了佛教礼仪影响中国古代正统法律思想的一个侧面.其次,由佛教慈悲思想衍生出信徒应禁杀的"断屠月"与"十斋日"之礼,不但是对传统"秋冬行刑"制度的有效补充,而且也对古代法律的残酷刑杀起到一种比"秋冬行刑"效果更为显著的缓和性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也是刑罚文明化、人道化的一种表现.再次,佛教的戒律不但有利于德主刑辅的教化,而且也鼓励一般民众修持向善,因此戒律的提倡能够起到减少犯罪的发生,有助于对犯罪的一般预防;但以佛教戒律来替代刑罚处罚,则是司法不公正与司法恣意性的反映.最后,禁止盗毁佛像的法律规定,实质上彰显了佛教的戒律与礼仪对立法的影响;禁止"私人道"的法律规定,实质上彰显了佛教的规模与国家税制、兵役制度的冲突关系对立法者权衡利弊考量的影响;僧侣犯奸罪加重处罚的特殊规定,实质上彰显了僧侣身份的特殊性对立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杨富学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9-15世纪间居住于新疆及河西走廊地区的回鹘人佛教文化昌盛。在与北方民族(如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的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回鹘佛教也随之为这些民族所接受。尤其在蒙古统治时期,回鹘佛僧地位甚高,他们或充当皇帝与藏族喇嘛教帝师之间的翻译,或充当蒙古皇室贵族的老师,或传扬弘化佛教,深为蒙古统治者所器重。他们的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契丹、党项、女真,尤其是蒙古古代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雪莱《爱的哲学》中的根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闽英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3):445-448
根隐喻是构成语言的基础,体现了人类对世界的原始看法.作为人类概念系统中深层次的核心概念,它对人类日常的思维方式和话语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雪莱著名短诗<爱的哲学>中隐含了大量的根隐喻,表达了人们对爱的最原始、朴素的理解,揭示了世间万物皆成双这一神圣自然法则. 相似文献
11.
论藏传佛教对藏族女性性别角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传佛教对藏族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藏传佛教中对女性有两种相对的观念,这也在藏民世代的虔诚信仰中逐渐形成了现实社会对女性的特殊态度和观念,并因此影响着广大藏族女性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2.
13.
论科学哲学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家瑶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4(2):88-91
经济思想根源于经济实践,而经济思想的理论框架与论证方式的形成又离不开哲学方法论的支持.19世纪中叶以后,以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哲学从方法论上给西方经济学以深刻的影响,成为经济学理论建构中重要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叶金辉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5):72-77
胡适在五四运动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然而,从“逼上梁山”、“不用典”、“整理国故”到提倡颜李之学,其背后的动力,自觉或不自觉地来自梅光迪的逆向思想激荡,掺杂着保守主义的资源。胡适曾称“逼上梁山”是“偶然”的决定。梅光迪出于文化保守主义的守势立场,对胡适“逼上梁山”的思想激荡是必然的,对胡适而言却是偶然的攻势。易言之,梅光迪的必然信念促动了胡适以实验主义改良中国文化的偶然主张。 相似文献
15.
傅千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5):202-204
自从元朝统一以后 ,西藏纳入祖国的版图 ,元朝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统一西藏的同时 ,全方位地接受了藏传佛教文化 ,从此政治和宗教之间形成了互动关系 ,使藏传佛教文化在蒙藏地区不断发扬光大。后来明清两代沿用元朝的策略 ,政治上积极支持藏传佛教 ,促进藏传佛教文化的发展 ,这对各民族的团结 ,国家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吴金凤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620-622
为了解藏传佛教对辽宁阜新蒙古贞地区的影响,在一定史料、资料及当地文化现象的基础上,采用两点论的方法,对藏传佛教对蒙古贞地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藏传佛教对蒙古贞地区的影响不仅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对其应有一个实事求是的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魏世民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4):36-41
仙道小说,或称道教小说,是指以宣扬神仙信仰、反映神仙或道士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小说.仙道小说在很多方面都深受佛教的影响,并深深打上了佛教的烙印,如佛教的一些教义、概念、词汇、典故、故事情节、题材、创作模式等,就深刻地影响着仙道小说,并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但仙道小说与佛教故事相比,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0-45
佛教传入中国后主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接受本土法律的规制,佛教教义和戒律逐步刻上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烙印。同时,佛教教义和戒律中的众生平等、慈悲报应、地狱、忍辱和合等思想也日益影响着传统法律思想,改变或强化着帝王贵族、氏族官僚以及普通百姓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观念。究其原因,佛教以儒家思想为桥梁影响传统法律思想、佛教受世俗法律的特殊规范、佛教戒律与法律的相通与互补等因素使佛教影响传统法律思想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韩达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6):61-65
佛教传入中土后与中国文学积极融合,作为人生具象的小说也融入了斑斑佛迹。在佛教盛行的唐代,出现了以寺院为活动场景、以僧众为表现人物、以世俗化为倾向的传奇小说。分析佛教因素在传奇小说中的投射印痕可以看出,佛教在艺术手法上,包括题材扩大、人物塑造、结构创新以及创作思想等方面对中国小说产生的深远影响。而佛教思想在士大夫阶层的渗透,也极大地影响了文人的创作和国人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