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内节育器是中国已婚育龄妇女使用最多的避孕方法之一。根据国家计生委规统司1987年常规统计报告,全国共有62908492名已婚育龄妇女采用宫内避孕,现用率为40.7%;城、镇、乡已婚育龄妇女(以下简称妇女)宫内节育器的使用数分别占全国使用总数的27.4%、19.6%和53%。可见宫内节育器在节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1982年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和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着重对中国已婚妇女未避孕原因进行分析。文中分析所借用的主要指标是已婚育龄妇女的未避孕率(下面简称妇女的未避孕率)。它是指在调查时点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包含离婚、丧偶)在已婚育龄妇女中所占的比例(用百分比表示)。 一、中国妇女未避孕率状况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城市人工流产(人流)妇女的基本人口学特征,于1996年3月至4月,在河南省郑州市的8个大医院,本项目共调查了1099名来寻求人流的妇女。结果表明,年龄小于30岁的占76.4%,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占69.3%,工人占36.0%,知识分子占18.6%,个体户与服务员占18.5%。已婚者占82.3%,未婚者占16.5%。在那些曾结过婚的人中,未生育的占53.4%,已生育的占46.5%。本次妊娠是由于避孕失败造成的占61.3%,是由于未避孕所致的占38.7%。虽然大多数妇女(72.9%)曾使用过避孕方法,但是,初次同房使用避孕方法的仅占19.5%。以前有过人流史的高达50.6%。因此,参加本研究的人工流产妇女的主要特征是:较年青、文化程度偏高、以已婚未育者为主、多数曾有人流史、主要是由避孕失败导致意外妊娠者组成。  相似文献   

4.
中国家庭形成过程中的性别选择和生育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形成本质上是一个生理作用的过程,在有意识的生育控制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如此。传统认为家庭应在婚姻的前提下建立才是合适的,而婚姻可以因离婚和丧偶而解体。1982年中国大约31%的育龄妇女因未进入婚姻而被排除在生育过程之外。再加上丧偶和离婚,只有67%的妇女是已婚的。失婚率通常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总的看来,中国妇女的失婚率还是低的,已婚妇女中只有2%的人离婚或丧偶。  相似文献   

5.
郑州市1570例人工流产妇女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郑州市8家医院1996年3月11日至5月10日门诊人流妇女的调查研究,分析和探讨了郑州市人流妇女的基本特征。结果显示:郑州市人流妇女以婚育高峰期为主,20~29岁年龄组占79.9%,多为已婚妇女,以前有过流产史的高达64.8%;本次妊娠的主要原因是避孕失败,占59.6%,未避孕所至的占40.4%。提示:20~29岁的女性为发生非意愿妊娠的高危人群,应对该人群加强避孕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积极推广紧急避孕方法,以降低人流率,保护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6.
1988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的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共调查了215万多人,其中重点调查对象为15—57岁的已婚妇女467,162人,全国抽样比为1.982‰。这次调查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已婚妇女的怀孕史、生育史,节育史以及婚姻、哺乳、计划生育等67个项目。为了分析利用这次调查资料,研究改革开放形势下我国妇女生育节育状况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为人口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必要对这次调查资料进行质量检验。  相似文献   

7.
基于"流动人口的婚姻家庭问题研究"课题组收集的数据,描述当代已婚流动妇女的性生活状况及其与从未外出打工已婚女性和已婚流动男性的性生活水平差异,通过建立多视角、多因素的综合解释模型,对已婚流动妇女性生活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和检验。多元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家庭经济支配权、与配偶居住情况、打工当地朋友数等是已婚流动妇女性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校研究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对8个城市18所高等院校的2730名已婚和未婚男女研究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的结果。调查表明,中国在校研究生的生殖健康知识仍很缺乏,未婚研究生尤为严重,已婚、未婚研究生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比较一致,但女性研究生所持态度比男性谨慎;在校已婚研究生的避孕率为72.96%,明显低于全国水平,所采用的避孕措施多为临时性的方法;有10.9%的学生有婚前性经历;38.6%的已婚女研究生有人工流产经历。无论是已婚还是未婚研究生都期望学校能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同时也能提供适合学生特点的计划生育服务。  相似文献   

9.
一、已婚生育率指标及其分析意义 目前,我们考察妇女的生育率水乎及其变动情况,通常采用的是按育龄妇女口径计算的一套生育率指标,即育龄妇女生育率。实际上,生育率指标还可以按照已婚育龄妇女的口径计算出一套已婚生育率指标。其中,已婚妇女年龄别生育率(ASMFR)是最基本的指标。已婚妇女的总和生育率、累计生育率和终身生育率都是在ASMFR的基础上推算出来的。ASMFR  相似文献   

10.
避孕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因而深入了解中国已婚妇女使用各种避孕方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妇女选择避孕方法的趋势,寻找出使用的规律,将对今后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提高避孕有效率,指导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本文根据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数据,主要介绍中国已婚妇女目前正在使用和以  相似文献   

11.
妇女生育率的计算,涉及到两个变量:分子是婴儿出生数,分母是有关的妇女人数。按照分母中所用的是育龄妇女人数或仅是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妇女生育率又可分为育龄妇女生育率和已婚育龄妇女生育率。 在未婚生育仅为个别现象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育龄妇女生育率与已婚育龄妇女生育率具有共同的分子。这时,育龄妇女生育率=已婚育龄妇女生育率×已婚比例。该关系式表明,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北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节育因素调查分析安菁春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减缓人口过快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妇女的生育水平大幅度下降。但是农村妇女的生育水平仍明显高于城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4.3%,因此,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难点和重点都在农...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媒介与儿童、媒介与性别的研究者.我参加过许多有关妇女发展、儿童发展的研讨会。我观察到,对大多数妇女研究者来说.妇女或女性不包括女童。在讨论妇女问题的时候.我们有社会性别角度,研究了很多性别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从已婚妇女所拥有资源的角度分析她们给予父母经济支持的自主权状况及影响因素并对城乡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资源可以转化为已婚妇女给父母提供经济支持的自主权;除了经济资源外,夫妻情感资源对已婚妇女自主权的影响更显著;城镇妇女的人力资本对其自主权有明显作用,而农村妇女的自主权更多受到非制度性资源的影响,更加依赖亲属关系资源和夫妻情感资源。研究认为,促进夫妻关系和谐,丰富夫妻情感资源,增加已婚妇女的经济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女儿养老"的能力及潜力。  相似文献   

15.
北京城市妇女生育观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育观念是指人们对生育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具体态度,它直接支配人们的生育行为,进而影响人口的生育水平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就生育观念本身的涵义而言,中国绝大多数人口学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1.生育目的;2.性别偏好;3.子女数量;4.子女质量。由于上述四个方面内容所构成的生育观念的形成深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所以生育观念的转变也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北京经济学院人口经济研究所在北京城区和近郊区进行了婚姻家庭抽样调查,共调查了20—54岁已婚妇女2162名。为了便于比较分析,将所调查的妇女分为如下三个群体:1.1949年以前出生的妇女群体;2.1950—1959年出生的妇女群体;3.1960—1972年出生的妇女群体。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339名已婚妇女生殖卫生普查资料分析,了解了兰州战区内已婚妇女的生殖健康现状,提出了不同年龄段采取相应重点的生殖健康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育龄妇女节育情况分析陈友华一、引言在中国,对妇女节育状况的分析仅局限在已婚育龄妇女中,而分析所使用的主要指标如节育率等也是针对已婚育龄妇女而设置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一方面,节育在今天再也不是已婚育龄妇女的专利,某些未婚妇女,特别是大中城市的...  相似文献   

18.
<正> 为了探索妇女的婚姻变化规律,从而进行人口足量研究,我们调查了全地区15至67岁妇女的婚烟情况,并进行了初步分析。一、已婚状况1.结婚率。全地区15——67岁妇女的已婚率,如〔表一〕。  相似文献   

19.
<正> 大力推行晚婚、晚育,是当前控制人口数量、缓解新的人口出生高峰的有效措施之一。近几年,我省早婚现象显著增加,晚婚人数日趋减少。究其原因,理想结婚年龄对早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深入的生育力调查中,为了解已婚妇女对理想结婚年龄的观点,对6,124名已婚妇女询问了“您认为妇女最好是在什么年龄结婚?”“您认为男性最好是在什么年龄结婚?”两个问题,现就得到的有关已婚妇女婚姻意愿的资料,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论文尝试从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角度对“离土不离乡农民工”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1%。原始数据对离土不离乡农民工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有10539万离土不离乡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52.69%;平均年龄为38.01岁;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63;82.58%已婚;96.38%是汉族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96年;职业和行业分布极不均衡;每周平均工作48.05小时;在各省(区、市)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