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的翻译事业波澜壮阔、史无前例。阿拉伯文化之所以光辉灿烂、影响深远,在公元八至十二世纪居于世界最高水平的地位,大规模的翻译事业在其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本文拟对阿拉伯帝国的翻译事业发展概况及其原因,翻译事业的主要成就和作用等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2.
公元716年,阿拉伯人发动了对拜占廷帝国最大规模的远征,并在717—718年封锁围攻君士坦丁堡。在这次保卫战中,拜占廷帝国在军力方面完全处于劣势,但复杂多变的天气成为拜占廷帝国的强大援军,是拜占廷帝国扭转颓势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恶劣的天气有效地消灭了阿拉伯士兵,同时极大地损耗了阿拉伯军队的战略物资储备。面对恶劣天气带来的意外打击,阿拉伯军队士气全无,内部失和,心态失衡,将失败视为神意,进而将君士坦丁堡视为不可攻陷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公元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以宗教革命的形式实现了阿拉伯半岛的政治统一。随着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张,到了八世纪中叶建立起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州的阿拉伯哈里发帝国,逐步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在阿拉伯帝国社会中长期存在着奴隶制,虽然它不占主导地位,为什么在帝国能长期存在奴隶制,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对帝国产生过什么影响,本文试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和商人们的经商活动 ,伊斯兰教在将近两个世纪中逐渐由阿拉伯民族的宗教发展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世界性宗教 ,伊斯兰文化的种子也逐渐由著名的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中国的广大地区和一些民族之中 ,并在不断吸收当地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过程中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文化 ,成为被传入地区和民族的一种宗教信仰、文化体系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阿拔王朝时期的阿拉伯伊斯兰音乐是中世纪阿拉伯音乐艺术发展臻至完美的音乐,它承先启后,兼收并蓄,既以自己的鲜明特色在阿拉伯帝国疆域内奏响了它的最强音,又光芒四射,给东、西方音乐以巨大的影响。本文在论述阿拔斯王朝时期的音乐概况的基础上,论证了该时期的音乐理论、声乐及器乐,并对该时期音乐的成就地位及对东西方音乐的影响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7—9世纪,当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步入盛期时,并立于亚欧非洲先进农耕地区的唐帝国、法兰克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各自的具体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很不相同,标志着封建制度实际上存在三大主要类型。这就是,在唐代中国,主要流行封建地主制;在法兰克帝国,最终确立封建领主制;在阿拉伯帝国,则是封建土地国有制居主导地位。那么,在这三大封建强国,怎么会分别形成不同类型的封建制度呢?  相似文献   

7.
作为罗马帝国的延续,拜占庭帝国在世界古代历史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位置正好处于东西方世界的交汇之处。在整个中世纪时期,拜占庭都是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它还是基督教文化繁荣的重要基地,对西欧的中世纪文化(也同样对阿拉伯和斯拉夫世界的文化)发展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有着重要影响。探寻君士坦丁堡城市的起源和发展,总结拜占庭帝国的成就和历史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了解和探索古代地中海地区文明和东西方世界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7~13世纪,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在吸收四邻民族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利用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经济条件和统治阶级的奖掖政策,创造出了用阿拉伯语写成的带有伊斯兰教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其不仅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里都取得了伟大成就,而且把它贡献给了人类,对东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中世纪,东方国家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处于世界前列。中国自秦汉到唐宋,以具有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长期处于世界的先进之列。直到明朝中期,即公元十五世纪中国仍然在世界先进行列之中。中国封建制度发展达于极盛,生产发达,经济繁荣,文化成就辉煌。中国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的西传,为西欧历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中国的高度文明,为世界瞩目。公元七世纪,阿拉伯登上了国际历史舞台,他们高举着伊斯兰的旗帜,建立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统辖着富庶的土地,拥有经济繁荣的城市、发达而多彩的文化。阿拉伯人统治下的西班牙,是当时欧洲先进的国家之一。阿拉伯文化在欧洲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拜占廷帝国,在进入中  相似文献   

10.
在7—9世纪,当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步入盛期时,并立于亚欧非洲先进农耕地区的唐帝国、法兰克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各自的具体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很不相同,标志着封建制度实际上存在三大主要类型。这就是,在唐代中国,主要流行封建地主制;在法兰克帝国,最终确立封建领主制;在阿拉伯帝国,则是封建土地国有制居主导地位。那么,在这三大封建强国,怎么会分别形成不同类型的封建制度呢? 一一般认为,封建制度是在奴隶制度崩溃的基础上产生的。唐帝国、法兰克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统治的基本地区,在公元前后几个世纪,曾分别属于奴隶制汉帝国、罗马帝国与萨珊波斯的版图。在这三大奴隶制国家,乃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社会经济结构就已各具特点。在汉帝国统治下的中国,部分奴隶来自外族战俘、奴隶市场和奴产子,但大多数奴隶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需要,政府对翻译事业的重视、支持和奖励,世界古代文化的积极影响,浓厚的学术氛围等方面,论述、探讨了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萃与信息     
中世纪阿拉伯历史学的成就 王建娥在《西北师大学报》1995年第4期中撰文说:中世纪阿拉伯史学成就不仅体现在它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史学著作、产生了灿若群星的历史学家,更体现于阿拉伯史学所具有的广博视野、深刻内容和对历史、社会、文化的独到见解。它不仅记载了阿拉伯帝国的朝代更替、治乱兴衰,而且涵盖了阿拉伯疆域以外的众多地区、众多民族和众多国家的历史变迁。它不仅记载了伊斯兰世界的经济文化、宗教法律,而且记述了伊斯兰世界之外的异教世界的山川、地理、风物人情。这种广阔的社会文化史视野,是希罗多德以后直到伏尔泰之前的西方历史学家所不曾拥有的。阿拉伯历史学的思想是深刻的:一些杰出的阿拉伯史学家已经开始形  相似文献   

13.
阿拉伯帝国的商业经济在8至15世纪出现了国内贸易活跃、国际贸易繁荣的局面,达到了相当高的发展水平,其原因与帝国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地理条件的优越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利奥三世统治时期处于拜占庭帝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期。在击败入侵的阿拉伯军队后,利奥三世针对拜占庭海军展开了一系列改革。他废除了传统的卡拉比西安舰队,改革海军支出、创新海军体系、完善海军军备,最终建立了基比拉奥特海军军区。在随后的海上作战中,基比拉奥特军区数次击败阿拉伯帝国海军,并且重新夺取了地中海地区的海军霸权。利奥三世的改革也存在一些缺陷:就海军在帝国军队中总体地位而言,改革后海军仍是陆军的附属;在海军战略上,尽管多次击败阿拉伯海军,但拜占庭海军仍然以守势为主;同时,利奥三世也缺乏对海军装备的革新。  相似文献   

15.
文艺复兴时期作为一个转型时期,对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向近代转变都起着重要作用。这个时期,欧洲文化深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在科学方面自然也不例外,炼金术即为其中之一。阿拉伯炼金术除了吸收之前文化的精华外,还在此基础上更加重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炼金术高度重视实验的做法,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运用语言势差结构理论,以阿拉伯帝国、十字军东征时期的西欧、辽夏金元清帝国的翻译为例,论证了其翻译的非殖民性,对当前后殖民翻译研究的泛化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7.
劳凌玲 《东方论坛》2013,(5):126-128,F0003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文艺所涵盖的范围很广,主要是文学和艺术的统称。横跨亚非欧的阿拔斯王朝形成了统一的阿拉伯大帝国局面,政治经济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社会生活稳定繁荣,由此导致文艺的发展进入一个高峰期,不仅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勇于冲破旧规,探索求新,各种文学流派和风格层出不穷,而且建筑、绘画等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因此,阿拔斯王朝被后人誉为“阿拉伯文艺发展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8.
重商主义的兴起为近代欧洲崛起、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阿拉伯帝国曾具有某些发展重商主义的主、客观条件,但其疆域的拓展带来的物质上的优越性磨灭了大征服时代后阿拉伯人的进取心,继而先后沦为其它东方民族及后起的西方世界的猎物。社会结构的剧变导致经济模式的改变和重农主义的崛起。政治上的松散集权既不能有效动员体制内的力量进行国际竞争,又无法与体制外的力量建立联盟——像西欧一样发展产业城市、市民阶层。反对重利的伊斯兰经济伦理与由利己主义衍生出的重商主义格格不入。所有这些物质和精神上的动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阿拉伯帝国不能发展出西方意义上的重商主义。  相似文献   

19.
一、翻译运动:中世纪伊斯兰文明大厦的奠基中世纪——人类觉醒与奋起的东方时代。大唐帝国、阿拉伯帝国并驾齐驱,文明之光竟相映辉,合奏了中世纪人类文明进步的主旋律。阿拉比亚——沙漠与干旱的名字——人类文明的低谷区。公元七世纪初,希拉山洞的“启示”——“伊斯兰教革命”——“震憾世界的力量”,拓展了阿拉比亚乃至整个大中东地区历史的新纪元——伊斯兰时代。以此为背景,在政通人和的阿拉伯帝国一场史无前例的百年翻译运动揭开了伊斯兰文化创造的彩幕,掀起了“东方智慧的第三次浪潮”①。  相似文献   

20.
阿拉伯文明和拜占廷文明在中世纪呈放光彩,对世界历史产生过深远影响。这两大文明渊源不同、特色各异,前者是伊斯兰文明而后者是古老的基督教文明,由于拜占廷帝国和新兴的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冲突,使这两大文明一开始就发生碰撞,但军事冲突并没有妨碍相互间的文化交流。阿拉伯文明和拜占廷文明的关系涉及阿拉伯与拜占廷两大帝国数百年间的战与和、直接冲突与直接交往,是两大文明不断接触、反复较量、碰撞而又交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