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智慧教育+”的教育教学环境下,教学仍然存在着传统固有的缺陷,使得学生的学习达不到预期效果。文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通过构建研究型教学新方法,打造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与高阶性的教学内容,注重多元化教学手段、数字化教学应用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探索,从教育教学的“理论、实践、资源”三个维度持续提升学习效果。研究通过构建“研学实践”育人的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涵,实现了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融合,探索出了符合地方高校实际需求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芳 《南方论刊》2023,(9):93-96
上海A高校作为教育部知识产权课程改革试点,在该教学目标的大背景下,如何把知识产权课程中既结合思政教育,又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还需要有充足理论知识学习的特点,是课程设计的核心难点,即“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思政”转变为“结合思政教育的法应用学教学”,在此目标下教学面临了几个主要问题:一是在教学中如何完成知识产权法中“产权保护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思想”的有机结合,这是课程首要难点;二是,如何将“知识产权案例”和“富有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内涵和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建设目标的案例”[1]有机结合,这是第二个难点;三是,如何选择合适教学路径,将文献阅读和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并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引导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具备实践能力,也是一大难点;上述三座课程思政改革大山,都是该课程设计与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基于“课程思政”的知识产权法教学探索,是基于通过教学实践,探究课程思政的融入点,从理论知识中挖掘思政要素,从实践案例中落实“课程思政”的内涵,实现全方位全员育人,培养专业知识与思政内涵融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高师教学提质行动是为实现师范生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教学改进升级活动,是在特定的“场域”中进行的主动自觉的交往活动,其目的指向基础教育实践品质的持续提升。当前,高师教学行动主要存在“去实践”倾向,不良“场域”制约效应,行动缺乏自觉主动性,缺少合作与互动等突出问题。面向“强师计划”的高师教学提质行动方向是:从“去实践”转向“亲实践”,彰显教师教学行动的清晰目的指向;从受约到赋权,夯实教师的教学行动自主权;倡导反思与创造,在自觉主动中推进教师教学提质行动;注重合作与互动,在平等交往中开展教师教学提质行动。  相似文献   

4.
彭一心 《云梦学刊》2000,(4):69-70,84
通过营造“融乐”的课堂气氛,创设“激活”的心理环境和适应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使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知情意行心理过程达到和谐统一,学习心理结构得到优化,能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状态,以获得“教”与“学”的最佳配合。  相似文献   

5.
在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背景下,“法治场域”可作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命题下的崭新概念。“法治场域”一词的学术使用呈现主次融合型、并列促进型、研究观察型和层次树状型四种类型,“法治场域”概念在使用时有被不当同义替换和混用以及指涉泛化、空洞化等问题。场域要从本源借鉴、学科借鉴和同类借鉴三方面为法治场域概念的证立提供素材和启示。通过以上梳理,得出法治场域的概念内涵,是指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外部场域支撑,以现代化为目标,涵盖法治实践和法治理论,以规范主义为基础,能够被形象描述和数理建模,兼具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关系空间。对比起法治系统、法治体系与法治空间,法治场域揭示了法治的独特性。法治场域的现代化目标分为“法治的现代化”和“现代化的法治”,二者效能一体。需要将“法治场域”作为一种可识别的图像通过具体结构加以展现:党的领导是法治场域的政治领导力量,全面依法治国是法治场域形成的战略背景与核心内容。法治场域类型化将对全人类法治文明提供借鉴意义。运用法治场域概念应从复合走向单一、再从单一走向综合,灵活、反思和创新三者合一,法治场域将成为综合整体观的概念载体。  相似文献   

6.
语文素养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小明 《兰州学刊》2004,(6):349-351
“语文素养”是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学生基本的综合性人文素养。语文素养有整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特点。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核心和主要目标,它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不断地在语言材料积累、言语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和创设良好语文学习环境中精心培育。  相似文献   

7.
学界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有效性的探讨持续不断,却较少从学生不同专业的视角来研究。在问卷调查基础上经过细致统计分析,对“纲要”课教学现状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不同专业学生的要求从教学方式到内容呈明显多样化特点,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性与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不相适应。应采用系统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环节向课外实践研究环节延展,从系统论角度将教学过程凝练为课堂教学、课外实践课题研究以及综合“考评”,每一环节都承担着基于不同专业的差异化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8.
服务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主张课程教学执行与社区服务实践的有效融合,强调在主体互动的能动学习方式中形成反思。社会工作教学执行中因教学场域结构关系的有界存在,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教学分割运行,在已固化的教学实践逻辑中难以形成有效的教学形态并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在服务学习设计、执行和反思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服务学习对于诠释过程性评价、激发明辨性思维、夯实专业性技能具有现实增能作用。服务学习成效折射出参与教学主体的反思实践需要多维学习能力下的身份反思,以及关系性存在对于知识共同体构建路径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教学都是以教课本为目的,缺乏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及.本文拟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观念阐述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问题,提出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从口语教学和书面语教学的特点出发 ,从教学实践入手 ,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入手对英语学习和教学从初级阶段 (语音教学 )到应用阶段 (书面表达 )进行分析 ,揭示了语言教学的规律 ,即以用促学 ,以学促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群体对体育教学改革和学习改革存在重教轻学、轻教轻学、重学轻教等认识偏差,体育教改和学改的先导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与发展,教学思想的改革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教学改革中要注意解决好教学中心、师生地位作用、师生关系与学生发展内涵等问题,在体育学习改革中要注意解决好体育学习改革目标、师生的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素质的提高与体育学习素质的评估等问题。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遵循体育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为学生的健康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易招娣  衡孝庆 《浙江社会科学》2023,(5):74-81+73+158-159
在场域理论视域中,产教融合主要包括政治场域、经济场域和文化场域等三种场域,它们由不同的主体所主导,对应着三种不同的实践场域,形成三种不同的权力结构,遵循三种不同的制度规则而产生的角色定位与意向表达的差异。本文通过探究产教融合场域内多元主体互动运行逻辑,明晰了场域内多元主体的权力边界,即既要避免各主体权力的“缺位”,也要防止各主体权力的“越位”;深化产教融合就是要进一步使产教融合场域中的行动者在保有自身特有的场域性前提下,积极构建与对应场域相契合的组织结构体系。作为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政府、企业和学校等三方权力主体,尤其需要中间性组织作为媒介以寻求产教融合三方主体的共同价值、目标和诉求,以此来统一价值取向、统一行动意向、统一目标诉求,达成行动的一致性,最终实现共同利益,进而从政府、企业、学校和中间性组织等四方主体视角完善运行策略以达成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实现提升产教融合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育过程中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和教 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始终是教育过程中主动参加者。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但是,由于受“教师中心论”、“教材中心论”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普遍形成一种依赖教师迷信教材 的心理,根本不懂主动学习的真正含义。如果说所谓的主动学习,那也是“认真”的听课,“勤奋”地作笔记,“苦苦”的背教材,一旦面临问题,便…  相似文献   

14.
影响建构主义实施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构主义教学谈起,阐述了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以及“情景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重要性;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并指出整个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意义建构”来展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结合英语教学实践,探讨了在教学中实施建构主义理论需克服的一些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郭洪瑞 《学术探索》2024,(3):150-156
鲁斯·达恩首倡“作为学习的评价”,推进了评学关系的系统整合。从主要内容看,达恩认为“作为学习的评价”意在指明评价过程即学习过程;强调获取和处理反馈信息是重要的学习过程;认为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是重要的实践表征;同时,立足学生中心,强调关注学生动机上的“好奇区”。从价值意义看,达恩为“作为学习的评价”的理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包括:切入学习理论视角,将“作为学习的评价”置于建构主义学习观下;考量了评价理论,将该理念视作形成性评价的拓展;关注了评价实践,使该理念有了实践上的支撑;关注了师生协同,主张该理念事关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此,我们应在教学中注重变革评价功能,推进“教—学—评”的系统整合,重视教学反馈的作用,并关注和培育学生的评价素养。  相似文献   

16.
语言学习关涉到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顺利展开,非英语专业学生受专业教学时数影响,难以获得足够的语言操练机会以及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时间。第二课堂能有效弥补这一缺陷。如何利用好学生的空余时间让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异步学习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热点。在此依据场依存/场独立理论探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创设路径,以期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情境”作为一个现代诗学概念,可融中国古典的“意境”和西方的“戏剧性处境”等观念于一体,它可指现代诗吸收小说、戏剧等文类要素而呈现出的文体混合倾向及其包容性品质,还可指现代诗采用的客观化、非个性化的知性抒情策略。中国现代诗的情境建构可分为拟态化、场域化和戏剧化三种类型。“拟态化”的实质是诗人将自我情感客观化,并在自我与外物、自我与他者之间建立一种相应相通的情感契合关系。“场域化”特指诗歌吸收绘画艺术的表现功能,将抒情主体在时间流程中的思想或行动转化为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空间形象,以视角形象和空间场域来传递思想和情感。“戏剧化”指诗人营造的戏剧性人物的独白与对话、戏剧性情节的对立与冲突、戏剧性时空的跳跃与转换,以及由此综合而成的戏剧性处境。现代诗的情境写作,是现代诗人面临20世纪以来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文化语境所做出的积极回应,折射出现代诗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审美趋向。情境诗学为我们研究现代诗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8.
邱阳  邱营 《理论界》2004,(6):233-233
一、教学中“学”的内涵学校中,教学就是教与学,二者是有机的统一体。我们常说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在德育教学中,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学,更为重要,有必要认真理解。1.学生的“学”,是由被动到主动消化教师的“教”的过程,也是教师的“教”的深化过程。德育教学更是如此,教师讲了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对人民无限热爱的  相似文献   

19.
陈文显 《南方论刊》2009,(10):105-105,102
教学,是教师主要的工作。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其实造成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教学效率低下是一个重要方面。课堂教学需要“改进”和“解放”,其核心就是倡导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学。通过课堂生活的重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需要教师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背景下,关键任务是做好英语教学的"生活化",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境,将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生活经历与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给学生生活与学习是一体的感觉.英语"生活化"教学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创设生活化的英语交际环境.二是运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三是延伸生活化的英语活动时空.四是补充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