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谈"淮河文化"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立柱  洪永平 《学术界》2006,(4):183-188
借助地方(区)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当地社会发展的强烈意识让“淮河文化”概念破土而出,但如何科学地理解认识与界定它,学术界目前所作的工作还很少。本文主要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如何去说一种文化概念的成立是合适的;(二)淮河文化概念可以成立的依据、历史文化发展的阶段与内涵。对于淮河流域历史文化与现实发展的初步研究使我们深信,“淮河文化”概念的提出对淮河流域的社会发展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命运及其前景问题,已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探讨。现将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重大问题的探讨概述如下。一、关于“文化”概念的界定有的学者指出,当前国内文化学研究中存在着片面、随意、抽象、谈玄等倾向。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花大气力对“文化”这个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把许多内涵广度相差甚大的“文化”概念任意交替使用。研究文化概念,不应停留在文化词义的疏证  相似文献   

3.
关于文化之特征、目的和价值的证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与文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持“西方信仰”观者对它们没有加以区别,因而形成了以西方文明代替其他文化的观点。但是,文化的特征不是“创造”,而是“保留”、“传承”;文化的目的不仅仅是“人不断自我解放”,而是利弊多向性、多重的;文化的价值也不是西方直线进化论所说的单线进化论价值,而是复线的相对价值。在中国,“西方中心”的价值观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取向,用物质文明偷换文化的概念,这是不可取的文化与文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持“西方信仰”观者对它们没有加以区别,因而形成了以西方文明代替其他文化的观点。但是,文化的特征不是“创造”,而是“保留”、“传承”;文化的目的不仅仅是“人不断自我解放”,而是利弊多向性、多重的;文化的价值也不是西方直线进化论所说的单线进化论价值,而是复线的相对价值。在中国,“西方中心”的价值观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取向,用物质文明偷换文化的概念,这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讨论“个人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价值问题”,有必要先对“个人主体”和“道德价值”两个概念,作个大致的界定,以利于讨论顺利进行。主体,对这个概念国内学术界众说纷法。我认为主体可界定为:认识、改造世界和自身的人,主要特征为能动性和实践性。主体在实践中,实现人的物化和物的人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不断改变世界以服务自身的同时,又不断增强主体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也是一个双向的改变过程。个人指历史的具体的,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个体。个人主体,可以说就是现实的个人。道德,是人的行为规范和…  相似文献   

5.
在80年代的文化讨论中,复兴儒学成为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并且是某些人努力奋斗的文化价值目标。它与全盘西化一道,构成关于中国文化出路主张中的两个极端。 一 “尊孔复古”是有着特定含义的概念。它是指近代以来中国文化批判和文化重构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千顷池文化界定初论徐波本文围绕干顷池文化之界定这一基本问题,就千顷池文化的分期、地域、文化主体(载体)等几个问题,作一探讨。文化是一种人文现象。从泛文化概念即广义的文化观念出发,举凡人类活动在自然、社会和人本身乃至人的观念世界之上所刻划下的痕印,皆在...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文化理论的内在思维理路是以人类基本生存问题的理论为核心而抉发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并展望其价值、意义与前景,因此,也可以说,梁氏是藉人类基本生存问题的反省设定了中国文化的问题性,这一问题性涉及着“直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分析的层次———文化哲学、历史、情境。如斯理解,我们自然称梁氏的文化理论为“文化问题论”。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企业文化的界定与认识过程“企业文化”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先对其下个定义。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我国有时称企业精神,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自我”的界定与文化形态是一个双向建构的有机体。在不同的文化形态中,自我的界定是不同的,同样,自我界定也影响着其文化形态。西方文化中的“自我”强调“人”的客观实在性,以及个人所拥有的法权关系;东方文化中的“自我”,则强调了人的关系,凸显着人的关系属性,以及人所处的社会等级位次。另一方面,不同的文化形态也决定了“自我”的本质与界定——对“自我”的界定和设计构成了文化的结果,并反映着一定文化的价值取向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每个民族既有自己的语言 ,又有自己的文化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本文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界定文化的基本特征 ,用“语言习得”和“文化习得”两个概念描述“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人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不同文化环境陶冶出不同类型的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是如此,就是同一个文化背景中不同社区的人,也是多少有些区别的。当人们这样说时,其实就已经有意无意地把文化与社会这两个东西当作性近义通的事物等量齐观了。这就使我们可以暂时避开概念,把议题转到文化与社会,文化研究与社会研究的关系上去,籍以说明两者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12.
文化研究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文化”定义何谓“文化”?迄今为止,中外学者对此已经提出了成百上千种不同的界说,但却没有一个定义能够为人们所普遍接受。这大概并非因为文化研究的不成熟,而是由于更深刻的方法论原因。问题的症结似乎在于,“文化”概念究竟能否被定义?“文化”带有人类学本体论的意义。文化与人的本质、人的存在是等价和重合的。属人的一切也都是“文化的”。因此,“文化”是一个总体性概念。一方面,对于一切人文科学  相似文献   

13.
笔者同意这么一个事实:纵观现当代一切较大的文化现象,几乎理论向题上的论争分野都与对五四文化运动持不同态度或不同理解密切相关。但笔者却一直对这么一个说法持怀疑态度:近百年来的文化论争能否就都说成是囿于传统与反传统(纵向)之历时性和民族化与国际化(横向)立共时性的辨析?本文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对“五四”人物的价值取向进行审视的。具体说来,笔者将要通过对文化维度的诠释来重新审视“五四”的文化选择。一、两个概念:文化和文化精神在论及文化维度这一理论之前,对与其息息相关的两个概念不可小视。我之所以将其单独…  相似文献   

14.
论人的本质和人性概念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关于人的特性问题,同时使用了“人的本质”和“人性”这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各自的涵义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多年来国内外流行一种看法:人性就是人的本质,二者简单等同,完全一致。我们认为,过去把人的本质混同于人  相似文献   

15.
论文化的内涵与社会历史方位--为文化哲学立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哲学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同时也遭到许多质疑 ,如关于“文化决定论”的指责。这其中有许多误解 ,而最根本的分歧来源于对文化的理解和界定。实际上 ,本体性文化范畴并不局限于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文学、艺术等具体的文化存在形式 ,而是内化到人的活动和社会运动各个领域之中的 ,历史地凝结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可以从四个层面界定文化 :(1)文化的人本规定性 :人的超越性与创造性 ;(2 )文化的价值内涵 :人的需要与价值体系 ;(3)文化的属人特性 :人化自然与人的生活世界 ;(4)文化的社会历史方位 :内在的和机理性的存在。建立在这种理解之上的文化哲学超越了一般意义的“决定论”的简单争论 ,成为新世纪哲学的重要范式和自觉形态。  相似文献   

16.
森林文化建设既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又能够推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弘扬中国传统森林文化、树立“和谐环境伦理观”、树立“绿色文化价值观”、确立“森林文化观”、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确立林业和谐发展的“经营伦理观”方面加强森林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略论“商标”与“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和“品牌”是近年来使用极为频繁的两个概念。在涉及商品的牌号时,有的称“商标”,有的称“品牌”。在涉及牌号的无形资产价值时,有的称“商标评估”、“商标资产”、“商标价值”,有的称“品牌评估”、“品牌资产”、“品牌价值”。而不少时候,两个概念被交替使用,忽而“商标”,忽而“品牌”。那么,这两个概念是否完全等同,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些差异?这是一个最易混淆的问题,也是最难说清楚的问题。但是,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现实上讲,这两个概念都需要澄清,因为恰恰是对这两者缺乏科学把握,致使不少企业在无形资…  相似文献   

18.
“文化热”已经出现,文化研究日益成为学术研究和包括政治经济改革、文艺实践乃至生活方式变迁在内的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理论工作。然而,“文化”究竟是什么?文化概念的界定究竟如何呢? 这使我们想到《大般涅槃经·寿命品》上的一句话:“是身无常,念念不住,犹如电光、暴水、巧炎,亦如画水,随画随合。”文化亦如是。文化正是在时间流中,在人的活动和动作的连续不断的过程中呈现、扩大、淡漠、消失;每一瞬间,有明明白白的“文化”在,但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总结党项人关于“东”“西”“南”“北”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党项人的方位概念实际上是由四个不同的成分组成的,即中华民族文化共有的成分、党项文化特有的成分、汉文化的成分和阿尔泰文化的成分。并进一步透析了党项文化与汉文化、阿尔泰文化在河西地区的交融  相似文献   

20.
市井文化与市民心态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广义地讨论文化,其内涵与外延都难加以严格的界定,其概念的模糊性更使汉语中的“文化”一词有了无所不包的特性。然而若认真研究起来,文化却又“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令论者扑朔迷离。在古代汉语中,文化一词泛指文治与教化,常与“武力”对举。汉代刘向《说苑》卷15《指武》云:“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这一番话无非是讲先礼后兵,“文化”即“以文化之”。显然,古汉语中的“文化”一词的内涵与现代汉语中的“文化”内涵,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