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语义范畴的原型理论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比分析原型理论范畴观与传统范畴观的基础上,运用原型理论来对语义范畴进行合理的诠释,并对原型理论范畴观的一些特点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传统范畴观由于其固有的缺陷,在阐释语义范畴时不能自圆其说,而原型理论范畴观则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此外,作为两种重要的认知模式,隐喻和转喻在语义范畴扩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原型理论可对现代汉语单字和双字否定词进行语义分析,从而探讨汉语否定词的语义原型特性.经研究发现:(1)汉语单字否定词符合原型理论的各项特征;(2)汉语双字否定词范畴中不存在原型;(3)汉语双字否定词范畴结构并非呈现放射状.  相似文献   

3.
"with"是英语用法最繁杂且语义最难把握的介词之一。相关研究大多限于对其各种语义进行描写与概括,而未对其语义结构与纷繁复杂的用法做出合理解释。以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和识解理论为基础探讨英语介词"with"的语义结构,为其纷繁复杂的用法提供统一的解释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探讨原型理论在如下几个方面的缺陷:(1)在语义研究中,原型成员不能涵盖全部语义,原型效应有时在反义词中得不到体现;(2)在某些范畴内,中心成员难以确定;(3)家族相似性有程度大小的差异,其界定天然地受到模糊性的限制,同时还受主观因素的影响;(4)原型理论尚未明确指出范畴化中原型效应的形成机制,本文分析指出其可能是复现率、发生率以及长时记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5.
田宇贺 《兰州学刊》2012,(10):177-181
现代汉语指示代词是一个原型范畴,内部成员的地位不平等,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分。作主要句法成分能力的高低是区分典型指示代词和非典性指示代词的句法依据,使用频率高低是区分指示代词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的另外一个依据。现代汉语指示代词的原型范畴分类还有语义依据及功能表现。现代汉语指示代词在语义上表示实体概念这一属性在不同的指示代词中体现的程度有差别,不是匀质的,这是对指示代词进行原型分析的语义依据现代汉语指示代词的原型范畴分类还有语义依据及功能表现。。现代汉语指示代词的功能表现为语体分布、是否二分、语篇衔接及语气、口气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魏红  朱军 《新疆社会科学》2012,(5):142-146,152
范围是语言中重要的语义范畴,但国内外语言学界对范围范畴的研究尚缺系统性。范围范畴应是一个原型范畴,是以空间范围为典型成员,涵盖了时间、数量、事物、事件等成员的一个认知网络系统;范围范畴包括概念、特征、句法功能、表现形式、范围标记、范围构式、语义功能以及范围关系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对小品词out语义伸延的认知有多视角:经验主义原型范畴模式、家族相似性让OUT的词义伸延有了基本范畴和认知原型;意象图式的动标、静标和路径让OUT的词义伸延有了形象的心理现实性;Lakoff隐喻理论让OUT的词义有了伸延的桥梁,减轻了人们的认知负担;前动词的意义和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小品词OUT的存在和取舍,反之亦然。OUT伸延词义还可以作语义的逻辑联想认知,如同源联想、前后联想、因果联想。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2015,(9)
"范畴"一词在后经典叙事学的讨论中频繁出现,但对于其涵义,研究者们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在使用中也存在语义混淆或混乱的情形。本文在追溯"范畴"一词的西学本源和中文语义的前提下,以新的角度界定了范畴近"类"、"概念"、"域"等三个层面的涵义,梳理了后经典叙事学中范畴的语义种种,最终提出后经典叙事学范畴体系的构建应围绕元范畴、次属元范畴、核心范畴和基本范畴等构成的动态的、立体的层级系统展开。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后,"风流"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或文化范畴越来越成为学界关注和探究的热点问题。在美学层面上,"风流"作为一个具有浓郁的韩国民族本土化意味的美学范畴,绝对可以担负起韩国传统历史文化"原型意象"的角色。因为它不但具有明确的精神价值取向,而且还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日常生活范型;它不只对韩国文化哲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巨大,即便在今天依然潜在地影响与规定着韩国民众的思维方式及行为准则。同时,"风流"的理念与精神诉求一直是韩国文学艺术创作主导的价值取向。所以,我们有理由说,"风流"是韩国古典美学的主导范畴与基干范畴。  相似文献   

10.
宋德生 《云梦学刊》2005,26(6):127-129
语言不对称现象大致分为五类:语音不对称、语义不对称、空缺性不对称、结构性不对称和语法性不对称。语言不对称现象反映的是范畴不对称现象或原型效应,是范畴内部成员的认知等级差别所致。语言范畴的划分利用了一般范畴划分的机制。原型效应常以“标记”来描述,因此,语言不对称现象也是一种标记现象。  相似文献   

11.
置于句首的话语标记语so近年来在英语国家广泛使用,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语言现象.其兴起契合了说话人的使用心理,符合网络时代的交际特点,具备社会现实基础.而从实际交际效果来看,其社会接受性并非与之并肩而立.深入研究这一现象可以得出两点启示:其一,话语标记语的真值语义不会完全消失,因而对其话语功能依然存在或大或小的影响;其二,话语标记语是一个原型范畴,其成员的典型性主要取决于该话语标记语进入本范畴之前的真值语义的负荷大小.  相似文献   

12.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最重要的范畴理论之一,本文就原型范畴理论的起源与发展进行概括,探讨其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汉语同义词研究运用语义场理论和义素分析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这种处于传统经典范畴观指导下的同义词研究无法解释研究中的某些重要问题.我们将认知语言学引入汉语同义词研究,认为同义词就是由认知引发的,以典型为原型的一组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词的聚合.原型范畴观及典型性理论和家族相似性理论能对传统范畴观下难以说明的问题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原型批评与集体无意识与性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思谦 《中州学刊》2001,(3):108-111
本文对原型批评三个重要概念"原型"、"神话"、"集体无意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梳理,认为"集体无意识"是原型批评的核心概念,并提出在批评实践中应引入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这个概念,才能避免原型批评中的形式主义、原始主义与极端心理主义倾向,才能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把原型批评的阐释空间扩展到历史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层次.在这个基础上,文本提出并论证了"集体无意识"与"社会无意识"具有丰富的性别心理内涵等待着原型批评去发现和阐释,然而这样的研究成果却并不多见,其原因在于原型批评理论中存在着性别盲点.  相似文献   

15.
依据语义地图理论对汉语条件句(在此称之为"条件关系范畴")的语义进行共时描画,给出三个地图模型,这些模型是汉语条件句的语义关系缩影。通过分析假言范畴、选言范畴、负命题范畴及模态条件范畴的整体语义,归纳出核心意义及非核心区域的意义。借鉴语义地图理论的操作程序,构拟汉语条件关系范畴的语义关系网络图,用以揭示该范畴的概念结构及相关意义间的心理表征。  相似文献   

16.
原型范畴化与概念隐喻同为人类认知与思维的工具。范畴化作为ICM(理想化的认知模式)下的副产品,需依赖于四种认知模式:命题模式、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转喻模式;而构建概念隐喻也须以原型范畴化为前提。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角度探讨跨域映射的构成要素,发现意象图式、转喻、范畴边缘模糊性等要素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单一及多重的隐喻映射构建以及范畴化的思维过程。然而,跨域映射守恒原则的运作机制与概念隐喻理论相悖。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一种新音乐形式,中国"新民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某种客观规律,其是非曲直应放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去讨论和探究.中国"新民乐"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应注意对本民族文化信息的传递,符合民族文化发展的长远利益."新民乐"的发展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及文化界和音乐理论界的关注与指导.  相似文献   

18.
"神"意象是一个文学批评理论范畴,其定位为文学的文化意象批评,与神话形象、一般的文学意象、文学原型有区别.从神话传说、哲学宗教、民风民俗等不同的文化扇面对这一理论范畴的文化批评意义进行梳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6,(6):244-249
汉语颜色词是人们用来表达色彩范畴的词汇集合。但在中国古典韵文文体文学作品中,具体语境下有些颜色词并不表示颜色的含义。本文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6部韵文文体作品中的颜色词,探寻颜色词非原型语义的产生机制,并重点分析其中具有文化内显义的颜色词,从而判定组成"五色"的颜色词系统。  相似文献   

20.
流行词语"惊艳"在不及物动词的基础上,形容词和及物动词用法大量增加,形容词成为该词的主要语法性质.语义在原型语义基础上,通过同类属泛化、异类属泛化、虚化和脱落、语义降格等手段实现了扩展."惊艳"一词的流行与变化,反映了语言与特定时期社会文化的共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