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其中的弃妇诗,广泛、深刻地反映了汉代妇女受政权、神权、族权。夫权的深重压迫。表现了广大妇女对封建宗法制度、封建习俗、封建婚姻的不满和反抗。它比《诗经》中的弃妇诗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地前进了一步,并影响着魏晋文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论述汉乐府民歌的审美特色和艺术成就。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对《诗经》民歌和汉乐府民歌的出较,探讨了乐府民歌与《诗经》民歌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独创性及其社会文化根源,从而指出汉乐府民歌独特的艺术成就在于。把人物形象作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对象塑造,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着重表现人物直面现实的浪浸精神.达到了绘形和传神,现实意义和浪漫主义一定程度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李保华 《南都学坛》2007,27(1):82-83
两汉乐府诗和《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诗歌文学发展的基本风貌和最高成就。汉乐府诗创作艺术上娴熟巧妙的叙事技巧,杂言和五言句式的运用等,与《古诗十九首》委曲宛转的抒情艺术手法,以及纯熟优美的五言句式特征等,形成鲜明有趣的对照。二者互补统一,各臻其妙,对我国当代诗歌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蔡琰的《悲愤诗》,真实而具体地描绘了诗人在汉末大动乱中的悲惨遭遇,是对汉末军阀混战给人民造成的灾难的血泪控诉,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艺术特色。首先是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统一。《悲愤诗》是叙事诗,但她是诗人通过自叙不幸遭遇,以追怀悲愤之作。《后汉书·董祀妻传》说《悲愤诗》是诗人重嫁董祀之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而作。诗人写诗的目的,决定了她叙事与抒情相随,叙事以抒发悲愤感情为依归。诗人在汉末动乱中流落南匈奴十二年,要写的事情很多,但作者只选择了三个悲愤感人的场面来加以集中描绘,即第一段写的被掳,第二段写的怀乡、别子,第三段写的回乡的遭遇。这  相似文献   

5.
汉乐府民歌现存40首左右,其中有不少篇章特别是其中的一些优秀之作,都是以妇女作为描写和歌颂的主要对象的。因而,研究汉乐府民歌中的妇女形象,研究汉乐府民歌对妇女形象的塑造,也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汉乐府民歌中的妇女形象是众多的,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正面形象。她们勤劳善良,勇敢智慧,忠于爱情,坚贞自守,具有我们中国妇女的许多传统美德。但是在汉代,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加重了。在“三从”、“四德”、“七出”等一系列封建条文的束缚下,妇女的命运日益悲惨。因而汉乐府民歌中的妇女大都处在被损害被污辱的地位,她们的事迹显得分外感人,她们的形象也显得光彩照人。现选择汉乐府民歌中的一些主要妇女形象,略述如下: 1.《上邪》的抒情主人公:一位胸中燃烧着火热爱情的刚强少女。 《上邪》是一首西汉民歌。它是一位女子对爱情无比坚贞、执着的誓言。全诗云: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相似文献   

6.
叙事因素在汉乐府民歌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诗歌的故事性、戏剧性大大加强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细节描写也很成功。同时 ,汉乐府民歌在叙事过程中蕴含了深深的抒情基调 ,并非单纯的叙事诗  相似文献   

7.
“你的惊人成功的教育实验的伟大作用,在我看来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在我看来,《教育诗》是你非常成功的作品。”这几句话是无产阶级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阿·马·高尔基对苏联杰出的教育家和作家马卡连柯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及其伟大作品《教育诗》的高度评价。在马卡连柯逝世后四十一年的今天,在我们面临着“用新的方法造就新人”①教育、挽救“受了病虫害的花朵”②的艰巨任务的时候,马卡连柯的教育学遗产和体现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左权民歌的历史溯源,以及现状叙述,尤其是对左权民歌中最具特色的“开花调”歌词、曲调的探究,进而分析其艺术特色,从而使读者由点到面对左权民歌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当涂民歌是流传于安徽省当涂县境内的民间歌曲,是当地老百姓自己的歌。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歌词纯朴自然,语言独特丰富,曲调清新婉转,节奏明快轻盈,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水乡气息。当涂民歌的艺术特色,主要从歌词、方言、曲调三个方面去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有很多反映婚恋风俗的诗,主要包括恋爱的欢歌、失恋的悲歌以及充满喜庆气氛的贺婚诗.这些婚恋诗体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汉乐府民歌之弃妇诗看封建社会定型期的妇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是封建社会的定型期 ,一整套封建伦理纲常制度及礼教制度得以确立、推广。汉乐府民歌之弃妇诗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妇女社会地位问题 ,通过她们的血泪生活和抗争 ,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韦庄诗在晚唐盛名卓著,从三点可以说明。一是饮誉“秦妇吟秀才”可证;二是唐人选唐诗中,韦穀所选《才调集》在唐人选本中规模最大,遍选唐代名家诗歌千首,独韦庄入选63首,居全集之冠,足证影响很大;三是据诗人自云:“我有歌诗一千首,……斑斑布在时人口”(《乞彩笺歌》)。他对自己的诗歌十分自信,确实也看出时人是十分喜爱韦诗的。韦诗在艺术上有如下两点特色。  相似文献   

13.
《朝花夕拾》是一部文情并茂的回忆性散文。它以浓厚的抒情笔调,诗的意境描述了鲁迅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是作者“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抒情诗篇;它紧密地联结五四以后的现实,闪烁着战斗的火花,是对封建势力及“正人君子”斗争的锋利武器。《朝花夕拾》又是散文艺术中风格独异的珍品,在优美的散文中恰当地揉进杂文笔法,浓郁的诗意里交织着尖锐的社会批评,使《朝花夕拾》在艺术上放射出奇异的光辉。  相似文献   

14.
汉乐府诗中所表现出的生命意识,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有感而发,透出浓厚的感伤色彩,但没能超越生命本体而得到升华。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类生命意识的发展,在这里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阶段。但它终止了战国以来轻生重义的社会风气,体现出人们对生命的珍视。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的战争诗有三十篇左右,反映了周朝那个特殊时代的战争烽云。依据其内容,大约可分为颂美和怨刺两种基本类型。在篇数上,颂美诗比怨刺诗略多。两类诗呈现出各不相同的风貌。前者歌颂了国君、大臣在开国、平定内乱及抵御外辱方面所作的贡献;而后者则多是王朝走向衰弱,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人民的哀歌。  相似文献   

16.
《过客》是鲁迅文学创作生涯中的唯一一部诗剧,其体裁独具一格。现代诗剧《过客》内在的核心结构是作者的意念,鲁迅本人的强烈意念取代了戏剧情节与戏剧冲突,成为结构全文的核心;同时,结合鲁迅创作《野草》的时代背景,可以发现诗剧《过客》的语言形式与象征系统也是独异众人的,《过客》的语言形式是一种诗语与剧语的结合;而《过客》的象征系统则体现了鲁迅孤独战士的精神特质,将这一时期鲁迅的心路历程通过独具一格的意象折射在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7.
《华容县志》辑有田九龄七律《章华台》一首:落落荒邱一径通,当年霸业亦称雄。可怜白日来秦骑,从此红妆散楚宫。云雨漫随神女梦,楼台无复大王风。豪华有尽江山在,迟暮登临感慨中。《左传·昭公七年》载:“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候落(杜预注:“宫室始成,祭之为落”)之。”楚子,楚灵王。章华台在华容县(一说在临利县)。大王风,见宋玉《风赋》,宋玉侍楚襄王游兰台,有风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田氏一家言》的几首佚诗@吴柏森  相似文献   

18.
口技,俗称隔壁戏,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曲艺形式之一。本篇描述的是一次口技表演过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我国传统曲艺的精湛技艺,从而更加热爱放射着灿烂光辉的民族文化遗产。就本篇所写的具体内容来看,社会意义并不强烈。但是,它在艺术上颇具匠心,文虽简而笔法娴熟,事虽约而技巧高超。其艺术创作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总结和借鉴。 化声为形,使情景宛然在即,活现眼前。 口技本是表演者摹拟各种声响,来表现事物和人物的活动情景,显然,这种艺术是  相似文献   

19.
张文敏 《南都学坛》2008,28(4):153-155
一、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 自古以来南阳音乐活动就比较繁荣,尤其是春秋时期的楚文化和秦汉时期汉文化的相互交汇,对南阳的音乐发展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1979年,南阳考古工作者在淅川下寺的春秋楚墓中发掘出保存完好的石排箫、编钟、编磬等古代乐器.这些乐器制作精美、音律准确、音质清晰、种类繁多,足以反映几千年前这里的音乐、歌舞之盛行,也由此可以想象楚音乐文化对南阳音乐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贺,是唐代以“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著称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伟大领袖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赞扬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值得一读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主要在于李贺的诗歌大都具有“玉峰迎旭日,银海纳长虹”似的奇丽雄扬的艺术特色,为那腐败黑暗的时代挥一面理想的彩旗,为我国诗歌的民族艺术宝库增添了可资借鉴的珍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