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德龙、张廷兴、叶涛等民俗学者撰写的《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 2 0 0 2年 2月出版 )一书的首发式 ,于 2 0 0 2年 3月 2日在济南举行。山东省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 ,部分全国著名民俗学家、社会学家 ,省内社会科学界、文学艺术界、新闻出版界的部分专家学者 ,出席了首发式。《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以俗信与科学文化的关系立题 ,对近 2 0 0个俗信事象 ,逐一从科学与否的标准或文化价值取向健康与否的角度 ,进行了有理有据、客观公正的分析研究。全书 3 4万字 ,10 0多幅插图。中国民俗学界泰斗钟敬文教授生前亲自为本书作序 …  相似文献   

2.
正当风和日丽、万物勃发的辛巳年四月 ,山东的年轻民俗学者刘德龙、张廷兴和正在北师大访学的叶涛来看望我 ,并送上一部他们的近作《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书稿 ,请我审改。说实在话 ,我对山东民俗学会是赞许有加的。这些年来 ,全国民俗学界的同仁们都高兴地看到 :山东省民俗学会队伍团结 ,学风端正 ,积极进取 ,近十几年来几乎年年举办规模和影响都比较大的学术活动 ,并且多次承办全国性的会议和活动 ;他们那里主办的全国唯一一份《民俗研究》,水平质量不断提高 ,越办越好 ;山东是以民俗学会为主最早撰写完成《山东省志·民俗志》的省份之一 …  相似文献   

3.
《文史哲》2020,(5)
正2019年底由齐鲁书社推出的《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获得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重点科研项目"礼与俗:近现代民间儒学传统与传承——以山东百村田野考察为中心"资助,并被列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目前已出六册,选题偏重于民俗学的田野研究,作者主要来自山东大学民俗学团队,包括张士闪著《礼与俗:从田野中理解中国》,赵世瑜、张士闪主编《礼俗互动: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整合》,朱振华著《拌玩:鲁中三德范村的年节生活》,李海云著《空间、边界与仪式传统:潍北的乡村生活》,张帅著《个人叙事与地方记忆:  相似文献   

4.
刘颖 《兰州学刊》2006,(3):81-83
民俗学之“民间”是一个包含文化地域与民众群体两方面意义的概念,它承继传统意义上的“民间”含义又有所发展,其中表示群体意义的“民间”即“民”是第一义的,是构成“民间”的基础,因此“民间”取决于“民”的界定,而民俗学史上不同时期对“民”认识的不同造成了“民间”的非稳固性或者说流动性。作为研究“民”和“俗”的一门学科,“民间”是民俗学的本体,甚至可以说是本源,“民间”问题是一个贯串民俗学史的基本问题。不仅如此,民俗学之“民间”还意味和象征着民族固有的深层文化,并以母体的形式向表层文化输送养料。  相似文献   

5.
根据罗布桑却丹《蒙古风俗鉴》这一民俗学专著,应该将我国民俗学趋向广义的时间,由“30年代”改为“20年代”。民俗学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分支科学。它是研究最广泛的人民传承文化事项的科学。它的研究范围与其它科学一样,有着从狭义到广义的发展过  相似文献   

6.
尽管现代民俗学已有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可是,世界民俗学家一直未能建立起民俗学的理论体系,以至“民俗学是否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了世界学术界一个越来越大的疑问。一门学科的地位首先是由完整而独特的研究领域所确立的。民俗学涉及行为层面的风俗、信仰层面的俗信迷信、语言层面的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神庙、祠堂,泛神崇拜下的诸神灵,保留在百姓中间的日常生活行为和禁忌外,最能反映其特色的就属于民间信俗相关的民间故事和民谣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民间故事和民谣是百姓中最广为流传的口头文学作品,大多反映的是当地的风土人情,在顺德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和民谣里,最能够反映民间信俗的是神鬼故事、风俗传说和民谣三大类,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顺德民间信俗的民间文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突厥语大词典》中无形心意民俗(民众精神文化)的词条进行分类探讨,其中包括民间知识、民间信仰、宗教、迷信,以及民众的伦理观、道德观等,兼及部分口承民俗——传说和谚语,是通过文本民俗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青海湖祭海民间信仰与仪式,重点运用民俗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从中国传统民间信仰和神灵崇拜的角度,对青海湖"祭海"仪式作出科学的分析研究,探讨青海湖信仰的民众理解与文化功能,以期从学理上解读祭海仪式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能够真正贯彻执行的今天,民俗学的重建和发展已是无可置疑的了。在中国民间文学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顾颉刚、钟敬文等前辈发表了《建立民俗学及有关研究机构的倡议书》。《民间文学》和其它一些杂志已开始刊载民俗学方面的文章和资料。一九八○年四月间召开的江苏省民间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开展民俗学研究和收集民俗文物资料的问题;九月间召开的江苏省博物馆学会成立大会上,又提出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4.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6.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17.
执政价值观是执政主体对执政活动的一般价值的政治伦理判断,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执政活动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模式等的认识或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奎 《社会科学》2001,38(7):13-17
以新的视角研究政治信念 ,特别是对 8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进行研究 ,对于共产党人在新世纪强化理论创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一信念是人们对于某种学说、原则、理想的真诚信服和执著追求的态度。信念包括政治信念、道德信念和生活信念等 ,其中政治信念是人生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那么 ,今天为何去探索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的规律与特点呢 ?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就在于 :在社会主义运动暂时的低潮时期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 ,我…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发展经济学虽然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它不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指导理论 ,所以我们必须研究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和发展方式。以此关注中国的经济问题 ,总结中国的改革经验 ,预测中国的发展趋势。目的是建立和完善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