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不同形态的现代诗歌在接受西方诗潮影响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西方象征主义意象艺术的影响。无论是20世纪20年代浪漫主义诗人,还是30年代现实主义诗人,对象征主义意象艺术皆作了有选择性的吸收。象征意象的最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形态方面。李金发第一个自觉地从形式本体层面上接近象征主义意象艺术的本质。30年代现代派诗人体现为意象的意境化以及对后期象征主义意象的生活化、智性化的成功借鉴。40年代的冯至与九叶派诗人建立起了一种意象象征的深层模式。中国现代诗歌形成的意象的象征化潮流,体现了中国诗歌现代性建构的必然要求,为中国诗歌的艺术传统与西方现代诗歌艺术形式的融合提供了最有效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2.
象征主义兴起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法国,后来波及欧美诸国.到本世纪二十年代发展到高峰,成为第一个影响深远的国际性现代主义文学运动.象征主义,作为一种现代主义的文学流派,它的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和直觉主义,它的基本主张是诗歌应当表现自我的“内心梦幻”.这派诗人认为,只有凭“直觉”,即一些非理性的神秘的内心体验,才能认识真理,欣赏并创造美.他们很多是苦吟诗人,刻意追求艺术上的完美,但常常走进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死胡同.法国诗人波特莱尔是象征主义的先驱,他的一首有名的诗《对应》,后来成为象征主义的宗旨.1886年,法国青年诗人让·莫雷阿斯正  相似文献   

3.
旭海 《南方论刊》2003,(3):48-50
象征主义诗歌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作为一种文学流派,象征主义诗歌有其相对独立的艺术主张,形成了甄别于其它诗歌流派的艺术特点.中国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的代表作<雨巷>,无论从意境、人物形象抑或情愫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象征主义诗歌特有的朦胧美.  相似文献   

4.
精致,就是诗人匠心独运,运思巧妙细致,追求一种完美的意趣.诗人这种独特的精致风格形成,源于其不同身份之间的张力,一个学者诗人一方面是胸中涌动的感性诗情,另一方面,是作为学者的理性思辨,二者完美结合形成一首首精致的诗歌.首先,这种精致表现在诗人独特的艺术想象之中,一组悖论式的诗句、一段反讽式表达、关键处一个反诘,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其次,是诗人对意象的选择和塑造,诗人虽然受到后期象征主义寻找思想情感的客观对应物思想的影响,但又不受其零散化、恶俗化的影响,既能保持诗歌的美感,又能使诗意贯穿始终,还能看出诗人独到的匠心;最后,这种精致还表现在诗体形式和语言运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王化学 《东岳论丛》2007,28(1):124-126
英国诗人与批评家艾略特在早期象征主义的基础上,推动后期象征主义——“意象派诗歌”新的现代性发展,并融通包括17世纪英国玄学诗人在内的古典诗学原则,提出传统文化中包孕的现代性,诗学中的客观性等观点,并通过诗作《荒原》,从内容到语汇,赋予声韵艺术以全新的格局、面貌与风格,成为现代诗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勃洛克是俄国象征派的旗帜性诗人,在其极具民族特色的“象征”之路上,既有面对欧风美雨的民族主义坚守.也对本国继象征主义之后文学有所开拓。诗人没有迷失在法国象征主义的神秘光环之中,而是从诗人是和谐之子、艺术与革命的紧密相关及“俄罗斯”意义的复杂呈现三个角度创造了象征主义的俄国风貌,同时在客观上,诗人也在诗歌创作、情绪和意识形态、诗学理论三个方面对之后作家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极大影响,并且从思维方式上启迪了未来俄国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柴华 《北方论丛》2012,(3):29-33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学体系建构过程中,周作人"象征即兴"的观点旨在为初期白话新诗寻找一条发展新路,梁宗岱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合理误读"则蕴涵了中国现代象征主义的基本质素和理论构架,而穆木天从尊奉象征主义到否定象征主义,把诗歌的社会价值等问题带入诗学建构领域。由此看出,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现实、接受者的认知能力和期待视野都参与着理论传播图景的再建构。  相似文献   

8.
一个成熟的文艺家的重要标志是他的艺术个性,而艺术个性的形成又往往在于他对生活、艺术,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独特理解,在于他的艺术感知力。巴·布林贝赫是一位始终踏踏实实站在生活大地上的诗人,他的诗主要是写草原,写用自己心灵抚摸过的草原。他写草原,写蒙古族人民,重在抒发符合民族心理素质和审美观念的特定感情。他是一位看重艺术个性的诗人。在他所建构的艺术世界中,整个地显示着沙原般的质朴、悠悠驼铃般的自然,而在自然之中,让人体味出美的内涵和艺术的灵气。  相似文献   

9.
<正> 朱湘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知名诗人,也是艺术美的辛勤探索者。他虽然不是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美学思想体系,但他那些闪烁着唯物主义美学思想光彩的见解却是值得重视的。三十年代初,曾有人说朱湘的新诗美学是“为艺术而艺术”,称他为“艺术至上主义者”;后来,有的研究者也认为他的文艺观是唯美主义的。应该承认,朱湘曾受过唯美主义的一定熏染,也说过文学要表现“自我”这类话,并在一九二六年前后参与过新诗形式运动的倡导,强调过诗的形式美的重要性。但是不能据此断定他的美学倾向就是“为艺术而艺术”,就是唯美主义。对此,我们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时期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审时度势 ,在伸张自我固有特色的同时合理而大胆地吸收了浪漫主义、象征主义、黑色幽默等创作方法的表现特点 ,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壮大了自己 ,使自身在新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发展 ,成为一种艺术特质多元并存的开放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1.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的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和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比较,鲁迅在与波德莱尔相同的“艺术感应期”内,虽然有着相同的创作倾向,但却显示出不同的艺术个性.这两位作家正是以不同的艺术个性走上世界散文诗创作的艺术高峰。在以往的《野草》研究中,对鲁迅的象征主义创作倾向研究不够,对此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第二代诗人的艺术探索主要有两个向度,一个向度的追寻以“格律诗派”为代表,重在现代“诗形”的探讨;另一向度的求索则以“现代诗派”为主力,重在现代“诗质”的探寻。本文认为,“现代诗派”一脉的探索经历了从象征主义到现代主义的过渡。象征主义阶段对诗歌的意义,主要引导了诗歌从外求“意义”到内寻“感觉”的转变;而在现代主义阶段,则重新发现了中国诗歌以象写意的抒情传统在现代诗中再生的可能性,以“返回”的方式抵达了现代。“现代诗派”的主要贡献是把诗歌内质的现代感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但过份强调“诗质”与“诗形”的对立,也表现出某种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李金发的《微雨》问世后,象征诗在中国流行起来了,并逐渐形成一个新诗流派。但这主要并非李金发的影响所致。因为二十年代后期涌现的象征派诗人,骨干力量既不同属一个社团,也并不心仪李金发的诗,他们都能直接从法文原作中吸取营养。中国早期的象征诗人,大都是感伤的,或颓废的象征主义者,表现出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合流的某些特点。如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是创造社后期的三位象征诗人。而“新月社”中的卞之琳、何其芳、邵洵美、梁宗岱、于赓虞、林徽因,刘梦苇等人,甚至包括徐志摩后期转向波德莱尔那种“新的战栗”,都表现了“新月社”解体过程中向象征派的过渡。这一特点,与法国象征主义有相同与相异之处。浪漫的忧郁、感伤与象征的结合,在波  相似文献   

14.
俄国象征主义在艺术形式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现为:象征性与探索性的结合。其象征性包括强调“应和”和重视多义性两个方面;探索性则表现为通过音乐性和视画性体现出来的在诗歌语言、音响、造型方面所做的大胆探索。二者的有机结合,既体现了俄国象征主义的艺术创新,也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5.
杨薇 《理论界》2008,(9):125-126
杜甫的《秋兴八首》和雪莱的《西风颂》分别是中英咏秋诗中的精品。两首诗又同是诗人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产物。但由于受到各自民族的诗学理论、民族传统和民族性格的影响,两首诗在审美取向和创作手法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首先,杜诗重在抒情,《西风颂》重在讲理。其次,两首诗都饱含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深情,但杜诗中借“秋”的意象夹杂了些许“文仕不遇”的人生感叹;而雪莱的诗则更理性的思考着生命的规律。再次,杜诗以悲为基调,并无放眼未来之意;雪莱的诗则悲中带欢,于现实中看到了未来。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诗歌中的象征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征主义文学是我国新文学中影响最大也是介绍最早的一个派别。“忧郁的情思”里包含着“生活的热忱”,是中西象征主义文学所共同具有的突出特点。两者的不同在于:西方的象征主义者的“忧郁”和“热忱”,来自于对社会的整体否定,以及个人极端发展的强力意志精神,在“人与世界”这一永恒性命题中思考人的意义和价值;而中国的象征主义者却总是关注与“个性生命”密切相关的具体社会问题,个人精神所呈现出的“具体性”和“现实性”特点,使他们对人自身价值的理解没有达到西方象征主义者的高度,另一方面他们却表现出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就其诗歌意境来说,中国的象征主义不具有西方象征主义那种哲学意义上的完整性。在诗歌的写作过程中,中西象征主义虽然都追求诗的纯美理想,重视想象、比喻、暗示和音乐性等,但在中国的象征主义诗歌中,抒情与感觉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艾青的诗歌包容着丰富内涵的意象。诗人认为意象是主体情感与外界事物的契合。意象的运用,使我们既看到了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对诗人的影响,又看到艾青的诗歌同我们民族文化的渊源关系。由于艾青的诗歌中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意象,因而使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8.
袁可嘉借鉴西方现代派诗学理论,用"包含的诗"修正象征主义纯诗疏离现实的倾向,拓展了新诗的表现内容;他对人生经验与诗经验的关系、艺术的象征性、诗歌的玄学性等的论述,纠正了新诗大众化后偏离诗的本体发展的倾向.综合两股诗潮之后,他构建了一种"中国式"的现代诗学体系,即现代诗歌是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传统.  相似文献   

19.
在流派林立的中国新诗史上,虽然没有出现一个非常明确的唯美主义诗歌流派,但唯美主义诗歌却表现出与其他流派诗歌迥异的一面,即它并未独立形成流派,而是坚实地附着在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各流派的诗歌上,以一股潜流的方式贯穿了几乎整个中国新诗史。在现代诗人中,王独清和蓬子便是典型的具有"两面性"特点的诗人,他们的创作虽然被贴上了象征主义的标签,但唯美主义却是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不容否认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王船山诗论体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对王船山诗论中一些重要范畴却缺少深入的探讨.以致歧义甚多。如;船山诗论中的“势”范畴,有的认为,指宛转屈伸的表现手法;有的认为:指‘宛转屈伸’的意境;有的认为:指诗人进行创作时存在于情感中的某种被认为“理不可知”的强大力量:还有把势解释为“意象结构’、“表现形式”、“审美效果”、“艺术表现力”等等,真是歧义纷出,缠夹不清。这种情况势必影响对船山诗论整个体系的深入研讨。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