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知识形态的形而上学作为外在形而上学以形上之道为终极对象,但由成知活动的本性所决定,不能产生形上之道的本真意象或规定,而只能产生有关它的象征性意象或规定,因而并不直接拥有形上之道。外在形而上学不明于此,把形上之道的象征性意象和规定看成了它的本真意象和规定,因而陷入了幻相。克服幻相的有效途径是在自觉到意象和规定的象征性的基础上将其仅在象征的意义上来观照,由此出现由认知向鉴赏态度的转变。在鉴赏性的观照中形上之道作为鉴赏者的体悟而存在。这就是内在形而上学或形上境界。如果把鉴赏性观照的机能归结为纯粹想象力,把体悟的存在域归结为时间,那么内在形而上学就成立于纯粹想象力和内在时间之中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和批判有两个层面,对法和国家的虚假意识形态批判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在批判中,马克思从两个层面上颠覆了主体性形而上学,一是以人的生活世界的基础颠覆主体性形而上学;一是以人的自由价值颠覆现实化于生活世界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3.
形而上学是哲学史的基本命题,"拒斥形而上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主流,其欲为是要终结形而上学.在形而上学之为哲学的层面上,比如实证主义对形而上学的颠覆并不包含有更多超越思辨哲学的智慧.事实上,对待传统形而上学岂能像对待死狗一样一扔了之!在形而上学之为方法论的层面上,现行哲学理论的运思大多以"凡形而上学为恶,凡辩证法为善"为轴心观念,溯其本质,并没有更多的合法性依据.在科学昌明的背景下哲学变革呼唤"形而上学"的回归,当然回归并非复辟,而是走入合理、成熟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4.
对共产主义的过度人学化理解、缺少天道的中国传统的人学实践观、缺少真理精神的技术崇拜,三者相互激荡———激起了带有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色彩的人学泛滥,造成了对人自身有限性的反思和批判能力的缺乏以及终极关怀的普遍失落。历史和逻辑都证明:任何从人出发的活动因为都是有限的,因而无法唤醒人对自身有限性的反思与批判,建立一种终极关怀。这就需要一个跳跃,永恒的东西通过它成了给予人的"自身显现者"———形上对象。形而上学与终极关怀的建立都以这种形上的维度为基础,所以对于中国来说,从人学过渡到形而上学的重建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5.
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哲学将如何自存?如果承认哲学仍有存在的必要,那么,它的基本问题与任务将是什么?这是当代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作者以对"形而上学是人的自然趋向"这一著名命题的分析为切入点,阐发了以"形而上学批判"作为哲学的基本主题,哲学在存在方式、主要内容和思想功能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这表明,"形而上学终结"之后,哲学仍将生机勃勃地存在并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哲学放弃了"唯我独尊"的"女王"的荣耀,却成为了推动人的思想创造和生活幸福的一种朴素而真实的力量。这是哲学所达到的十分重要的新的思想自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哲学通常被理解为是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最可靠的方式是那种能够终止形而上学地思考它的方式,我们可以将其与近两个世纪来最伟大的现代性批判相比,它揭露了自由主义及其诸原则(个人主义、民族主义、工具理性和现代认同)的真正构成是形而上学性质的,因而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是与终结形而上学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建立在对现代性镜像的批判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7.
形 而上 学通 过理 论 传统 来 理解 人,其 主旨 是 使人 成为 世 界的 主 人,“精 神 主 体 和权 利( 权 力) 主 体 是其 对 人的 规 定,德性 论 和幸 福论 是 其两 种 形式 ,使 世 界成 为观 念 和 “身 体”的 对象 是其 逻辑 归 宿,现 代性 危 机由 此引发 。克服 现代 性 危机 需要 重 建人 的形 象 ,需要 实 践哲 学 。实 践哲 学 需要 涵 摄形 而上 学 、现代 性 哲学 和 后现 代哲学 的 积极 因素 ,从 而把 建 构和 批判 品 格融 为一 体 。马 克思 的 实践 哲学 提 供了 一种 致 思方 向。  相似文献   

8.
自巴门尼德始,形而上学经历了一个学科逐渐趋向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黑格尔哲学将其推到了顶峰和完成.形而上学在现代哲学看来已落入不可自拔的理论窠臼,成为被诘难的标靶和被遗弃的对象.然而,痛贬形而上学学科化的种种时弊并不意味着形而上学本身超越性意义的终结,更不意味着哲学致思的终结.在马克思哲学中,形而上学是关于人的生存本性理解的形上视阈、本体论维度和哲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白刚  张荣艳 《东岳论丛》2006,27(6):184-190
形而上学在本质上是关注人的,是人之为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的理论表达,因而追寻形而上学一直是人的“宿命”。形而上学有两个密切相关的内在向度:“本体论向度”———知识何以可能;“伦理学向度”———生活何以可能。形而上学的历史,实质上就是这两个向度的斗争史。当代形而上学向“后形而上学”的转变,并不是消解了形而上学,而是指形而上学从“本体论向度”转向了“伦理学向度”,因而,这种转向不是纯粹理论性的,而是生存实践性的。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形而上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育林 《学术研究》2006,2(8):41-47
一部西方哲学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形而上学的发展史。古代形而上学是纯客观的实体形而上学,近代形而上学是思辨的主体形而上学。马克思哲学批判地继承、改造了古代和近代的形而上学,以实践为基础,创立了实践形而上学。实践形而上学认为真正的本体性存在是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创造的现实生活。实践形而上学不仅开启了形而上学的现代转型,而且其思想涵盖了当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复兴”和“重建”形而上学的基本视域,是现代形而上学的真正重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全部形而上学的终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欲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 ,必先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性质 ;而这一性质首先通过与理性形而上学的关系呈现出来。其要义在于从理论上批判地终结了全部形而上学。这一革命是由存在论基础上发动的。先前对马克思哲学的领会往往忽略或者回避了这一点 ,从而导致某种退化的理解。本文力图通过与当代哲学的对话 ,特别是通过阐释尼采、基尔凯郭尔及海德格尔对超感性世界及柏拉图主义的抨击 ,指证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如何先期终结了全部形而上学并洞穿了它的秘密。在这个意义上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不是对形而上学之一种的批判 ,而是对形而上学之一切的批判。也是在这个意义上 ,当代哲学的进展使得马克思哲学的这一划时代功绩———它曾被历史地遮蔽———被历史地再度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深切地关注人类的生存状况 ,对现代技术世界进行了深刻批判。而要充分理解现代技术世界的非真理本质 ,就必须把握海氏对西方思想的形而上学历史的批判路向 ,追索其内在理路 ,由此寻找存在之真理的真理性开端。  相似文献   

13.
克服哲学的知识化与智慧的遗忘,是当代哲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克服智慧的遗志,同时意味着走向具体的存在.作为存在的理论,形而上学既致力于回归存在的统一,又联结了智慧之思的不同向度,从而在双重意义上体现了哲学的以上品格.从存在与价值关系的辨析,到自由之境的诠释,存在本身展示了其多重维度和意蕴,世界之"在"不断呈现了与人之"在"的内在关联.与认识、审美、道德的本体论之维的敞开相应,真、善、美的统一获得了形而上的根据,而存在本身的具体性、真实性则不断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14.
张贵红  郭明哲 《理论界》2012,(11):104-106
阿姆斯特朗等人反对以刘易斯为代表的自然定律的常规理论,提出了形而上学的自然定律观,将自然定律看作一种必然的关系。然而,形而上学定律观也遇到了许多批判,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疑问。  相似文献   

15.
"时间"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形而上学的本质性视角.不论是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对时间概念的传统的理解,还是海德格尔对时间作存在意义的理解,都铭刻在形而上学的历史内部.这种铭刻在形而上学历史内部的时间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当前的、永恒的、超验的时间.在德里达看来,传统形而上学是一种逻各斯中心主义,而要超越逻各斯中心主义,关键就在于超越形而上学历史内部对时间的理解.德里达把时间诉诸于延异、差异的踪迹.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德里达开辟了一条解构传统形而上学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6.
论科学技术发展对重构形而上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平 《东岳论丛》2001,22(2):101-105
科学技术与形而上学都是由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但长期以来 ,它们却以对立的形式存在着。转变形而上学的价值取向 ,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从对立走向融合既是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大势所趋 ,也是形而上学继续存在的理由和使命。这种转变任重而道远 ,与高扬主体性的启蒙哲学相比 ,多了一层悲壮色彩 ,更需要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康德的先验逻辑以范畴与感性 (直观 )的固有关系为主线 ,实现了对传统范畴论的改造。这种改造工作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它在先验的视域内、在逻辑的水平上割断了范畴与超验对象的联系 ,确立了范畴和直观的内在关联 ,从而使作为传统形而上学的特有逻辑存在形式的范畴的思辨推论变得不合法。这也就从学理上论证了作为绝对知识的形而上学的不可能。正因为如此 ,康德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成为反传统形而上学的经典本文 ,至今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本主义哲学家重视对语言的研究与艺术形而上学的兴起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艺术形而上学是人本主义哲学“语言转向”的机枢;另一方面,语言的人本化又为艺术形而上学提供了超越之路。人本主义哲学家的语言观有不少独到之处,但是,语言并不具有人本主义哲学家所说的那种超越功能。语言只是社会实践的特定产物。  相似文献   

19.
自赫拉克利特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对立统一思想以来,先哲们纷纷向其提出了挑战,但都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亚里士多德另辟蹊径,直接从形式逻辑的判断入手,强调在“事物对立面的对立”中把握对立面,并通过“由潜能到现实”的转化方式实现事物的对立与统一。但他企图用“纯粹现实”的“终极因”来说明一切事物发展,正是这种“神学”的藩篱,最后扼杀了亚里士多德的唯物论,也扼杀了他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克服形而上学,开启出存在一思想的非形而上学之思,是海德格尔哲学的一大主题.海德格尔认为,在存在历史的舞台上,各种不同形态的形而上学的交替出现,共同演绎了形而上学蜕变的轨迹;他主张,思想的道路要实施"返回的步伐",回到早期希腊思想的源头,回到思想的第一个开端那里去思存在之原始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