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旭东 《社会科学战线》2006,142(4):259-263
杨国荣,1957年生于上海,浙江诸暨人。1988年获博士学位,1991年由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2000年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联理事,美国《比较哲学杂志》(Dao: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编委。1994~1995年、1999~2000年及2002年分别在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从事学术研究。迄今为止,在海内外已出版专著10余种,发表论文100…  相似文献   

2.
唐代兴  王海明 《中国学术》2003,4(3):336-341
通观《伦理与存在》可以看出,道德哲学主要关心道德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力图为人们提供何以要道德地存在的知识体系和价值原则。这也就是今日西方美德伦理学的根本问题:人为什么是道德的?  相似文献   

3.
林宏星 《学术界》2003,(5):259-262
道德哲学或伦理学就其作为一门学问而言 ,无疑离不开其对实存世界所表现的许多道德问题和现象作出说明和解释 ,提出规范和原则 ,进以达致其催人向善 ,敦德成化之目的。然而 ,此“因事制范”之功 ,必当有其形上理据之基 ,庶几见出道德哲学所以文理密察 ,彻上彻下之规模和气象。道德根据之追问是“理之所以然” ,原则规范之建立是“事之所当然”。给人的生活制定系统的道德行为图表 ,总是可以藉由传统的、习俗的甚至是意识形态的方式来进行 ,虽然我们不大习惯于把道德条规想象成为或多或少地完整的东西 ,但此一工作比较而言无疑显得轻捷方便一…  相似文献   

4.
王论跃 《社会科学》2013,(3):115-120
杨国荣教授通过对哲学与哲学史基本问题的理论考察,新近提出具体的形上学的构想。具体的形上学试图整合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以及意义理论等哲学分支以达到对哲学理解的融会贯通。具体的形上学是对形上与形下、道与器之间的沟通,是对超念的玄学与现象主义偏向的双重克服。具体的形上学既是哲学的问题,也是哲学史的问题,是中西哲学一个世纪多以来对话、互动中的理论选择。具体的形上学作为杨国荣先生的哲学思考的既然状态(已济)与动态过程(未济),具有相当的兼容性与可完善性。  相似文献   

5.
6.
杨国荣著《善的历程——儒家价值体系的历史衍化及其现代转换》一书,是近年来儒学研究领域里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文化的深层是价值观。儒学作为治国安邦、修己安人的理论形态,其价值观特色更为明显,它通过对天与人、义与利、理与欲、群与己、经与权等范畴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建构了  相似文献   

7.
<大学>之"三纲"八条",乃注重心地、内外合一的道德修养,而这正契合"心学"之基本精神,本文就"心学"的角度以<大学>加以具体阐述,以有益于现代人们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8.
聂民玉 《东岳论丛》2020,(12):90-97
对作为"大道之原""五经之首"的《周易》之"本体论"的解读,是深化对中国哲学认识的重要途径。《周易》提出的"本体"之思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即"乾坤并建",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而《屯》《咸》《恒》诸卦则体现天地万物产生之实情。《周易》所提出的本体论思想与强调生命哲学的柏格森之"本体"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重要区别。《周易》哲学将个体之间"生命交流"本体化,而西方的生命哲学则将个体盲目之"生命冲动"本体化。  相似文献   

9.
《关雎》是一首形象化的说理诗。它通过生动的形象表现了室家之道对于天下之理的重要意义,体现了周初统治者对室家之道的意义的高度重视,是后来儒家修齐治平的大学之道的滥觞。得出这一结论,不仅有《关雎》的文本依据和《诗经》其他篇章的内证,还有周初的史实依据和周初的礼乐制度的依据,以及当时的思想文化观念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循着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思路 ,探讨了人的存在方式 ,人的对象性存在与类存在的双重存在特性及由此决定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双重特点 ,人的活动与动物活动的区别 ,人的活动的全面性与活动尺度的多维性。阐述了把握人的本质的方法论 ,人的本质与人的活动 ,人的本质、人的活动与人的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朱承 《社会科学论坛》2011,(11):251-256
“意义”是古老而常新的哲学话题,杨国荣先生的《成己与成物一一意义世界的生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本书为“具体的形上学”三书之一)一书,对“意义世界”做了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在会通古今中西的视域下,提供了关于意义问题的崭新哲学维度。全书展现了“具体的形上学”以“人的具体、现实的存在”为基本关怀的哲学进路,同时,还展现了核心话题的时代特质、  相似文献   

12.
张晶教授的《审美之思》(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 0 0 2年 1月出版 )是一部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力作 ,其中有不少创新和突破之处。《审美之思》的第一部分全新观照中国古典美学 ,论述了中国古典美学或诗歌美学中的“偶然论”、“理”、“感物”、“体物”、“审美感兴论”、“透彻之悟”、“神理”、“势”、“现量说”等诸多概念 ,把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放在中国文化、美学的广阔背景上进行考察 ,予以新观照。第二部分从绘画论的角度出发对“墨戏”、“远”、“逸”、“韵”以及宗炳绘画美学的审美范畴做出理性省思。作者竭力发掘更为丰富的意…  相似文献   

13.
<正>思,西方哲学之思,海德格尔之思;禅,中国文化之禅,禅宗之禅。思与禅的对话何以可能?思与禅的对话如何进行?思与禅的对话有何意义?这些问题在王为理博士的《人之问》中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诠释。《人之问》以其独特的视角开启了中国人研究西方哲学的一扇新的门户,是新世纪中西哲学比较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14.
面对科学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盛行,以及科学技术对人类越来越多的束缚和统治,海德格尔指出,存在的真理已经失落,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关于存在的思和诗开启了存在的本源性的真理,使存在的丰富多彩的特性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安全的居所,启示着人类生存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的死亡是贯穿他整个生存论哲学最基本的观念 ,对海德格尔死亡本体论的讨论 ,揭示了死亡的生存论意义 ,不仅为正确理解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视野提供一个先行的条件 ,而且也为伦理学中有关死亡的争论提供一个思想源流。  相似文献   

16.
科学自近代以来以理性的权威战胜宗教启示的权威后,它便始终在人们的心灵里占据一个牢不可破的神圣地位。有一个朴素的真理道说了这一令人惊叹的历史进程,那就是人必须首先吃、穿、住,然后才能谈别的……。正因如此,当科学的发展和应用给人们提供诸多生活便利后,它自然便无可争议地征服了人们的心灵。然而科学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女娲神话的现代阐释——《补天》与《女神之再生》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作品《补天》和郭沫若的作品《女神之再生》都是五四时期对女娲神话传说的现代性阐释,寄托了两位大家对历史的思索,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对现实人生的不同理解和相异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8.
尼采认为艺术是生命表现形式,艺术和审美使生活变为有价值,这是他从美学角度对人生和世界所做的解释和辩护.他的生命关学是用狄奥尼索斯学说解释生命存在的产物,视艺术为个体生命所能体验到的最真实的存在.尼采认为美是主体的生成,是权力意志的体现,体现了存在之思和生命之美,也是他对存在本质和意义的独特诠释.  相似文献   

19.
文学研究怎样才能获得创造性呢?我以为最重要的有三点:一是掌握所用研究方法的精义,二是选择进入对象的最佳思维角度,三是具有宏阔的学术视野。昌切的《思之思——20世纪中国文艺思潮论》(武汉大学1994年4月出版,以下简称《思之思》),就是在以上三者的有机结合中,对20世纪中国文艺思潮作出了创造性的阐释,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西游记》的哲学基础是以心学为依据的儒道释三位一体的多重复合形态,作者继承了宋明以来的心学之精华,加上自己对时代、社会的认知,融汇成洋洋大观的《西游记》,呈现出源于心学、超越心学的格局,为中国传统小说的理性构造、哲理把握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