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为核心的银行监管法律体系,涉及机构监管、业务监管等许多方面。监管内容主要包括市场准入监管、审慎性监管和市场退出监管。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市场退出机制的构建方面。因此,有必要对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进行认真研究,吸纳先进成果,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市场退出监管法律制度并改革我国的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建立一个符合WTO规则的现代化银行监管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特网在全世界的应用为金融业的拓展提供了良机 ,网上银行的出现是金融业的飞跃。新世纪 ,银行业面临着来自金融业和非金融业、国内和国外、网上银行和网下银行的多方面挑战。面对挑战 ,银行必须改变竞争策略 ,加快自身的技术更新和网络化建设 ,拓宽和开辟新的服务领域。同时 ,网上银行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如网上资金划拨风险、网上电脑犯罪问题及相关法律的完善等。为确保网上银行业务的顺利发展 ,应采取一定的措施 ,即制定专门的法律规范网上银行业务 ,加强中央银行监督 ,防范金融风险 ,从而使网上银行及其业务健康、顺利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狭义的网上银行是指没有分支银行或自 己的自动柜员机,仅以因特网作为交易媒介,将客户的电脑终端连接至银行网站,提供网上支票帐户、网上支票异地结算、网上货币数据传输、网上互动服务、网上个人信贷等一项或几项业务的金融机构,也称纯网络银行。广义的网上银行包括纯网络银行、电子分行和远程银行。电子分行是指在同时拥有实体分支机构的银行中,仅从事网络银行业务的分支机构。远程银行是指同时拥有ATM、电话、专有的家用计算机软件和纯网络银行的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4.
银行业务的虚拟化,改变了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模式、价值观念、管理方法和竞争格局。近几年来,我国网上银行业务飞速发展,但是在行业规划、经营管理、风险控制和业务监管等方面与国外网上银行业务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面临相关法制建设滞后、安全问题突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我国网上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我国网上银行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巴塞尔委员会对跨境网上银行业务进行了界定,要求监管者和银行自身对该项业务都进行监管。同时指出在监管理念上应当有所创新;监管模式上应当强调母国与东道国的合作;具体的监管方式上强调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的结合;扩充监管的内容以及在监管中注重信息披露。我国对跨境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应当吸取巴塞尔体制的经验,转变监管理念,积极与国际社会接轨,完善我国现行的银行退出市场机制,并注重“软件”和“硬件”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巴塞尔委员会对跨境网上银行业务进行了界定,要求监管者和银行自身对该项业务都进行监管。同时指出在监管理念上应当有所创新;监管模式上应当强调母国与东道国的合作;具体的监管方式上强调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的结合;扩充监管的内容以及在监管中注重信息披露。我国对跨境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应当吸取巴塞尔体制的经验,转变监管理念,积极与国际社会接轨,完善我国现行的银行退出市场机制,并注重“软件”和“硬件”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自1995年全球第一家网上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上银行”(SFNB,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www.sfnb.com))诞生以来,网上银行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网上银行又称为因特网银行、在线银行、虚拟银行等。由于网上银行把传统银行的业务“搬到”网上来办,因此这是一种全方位、全天候、全新的交互、便捷的金融服务。由于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和历史等背景不同,邮政金融业务的发展水平和业务范围也就不尽相同。但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影响下,各国邮政金融机构都普遍采取措施,利用技术革新带来的发展机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网上银行业务的出现极大改变了银行的经营环境,对金融业和金融市场产生了多重的影响.我国银行业应高度重视网上银行的起步和发展问题,早作策划,尽快形成规模,以迎接迫在眉睫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银行业监管机构、税务机关和会计立法机构围绕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规则问题一直存有争议,这导致实务操作者产生困惑。此种困境乃是我国会计及金融法规与国际接轨的必然结果。美国金融市场上证券监管机构与银行业监管机构近二十年的权力斗争导致这一问题沉疴多年:一方面,会计规则定位失当,以致财务会计报告缺乏公益性和公信力;另一方面,银行监管规则过分依附于会计规则,使得监管报告与财务会计报告不恰当地合二为一。这两重因素的叠加,导致关于银行拨备的争论愈演愈烈。严格界定会计规则和金融监管规则并分别予以改进,是完善会计法规和改进银行监管的治本之策。借鉴域外经验存有潜在风险,我国会计与金融法规必须以体现本土价值观的、科学的会计理论和金融监管理论为立法理念,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对规范经济秩序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出台不仅标志着中国在银行监管法的构建中迈开了不轻松的一步,而且也标志民族银行业与外资银行终将在机会相对均等的基础上进行博弈的一个新起点。尽管该法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审慎监管前提下的法人银行与全面人民币业务捆绑出售的做法,至少表明了监管者积极监管的态度与决心。  相似文献   

11.
网络银行的出现,直接冲击着传统银行的运作方式和经营理念,对传统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分析我国网络银行监管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我国网络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完善对网络银行市场准入和退出的管理、加强对网络银行日常经营业务和活动的监管、重视网络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与协调、推进网络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等完善我国网络银行监管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网络银行风险及其金融监管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银行是金融服务和高新科技结合的产物,在快速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对这种风险的防范,必须通过对国外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经验和实践借鉴,并在对我国网络银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清晰透明的法律框架,实行国家、行业和企业三层次风险控制,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强监管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3.
网络外交:美国公共外交的一件新式武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网络外交,作为一种新的公共外交形式,它改变了人们对主权、权力的传统认识,给国际关系带来了复合性的影响。网络外交已发展成为美国施展公共外交的一件新式武器,美国政府极力谋求通过网络外交去影响和引导外国公众,欲在提升其外交软实力的同时实现其外交硬目标,旨在展现其"巧实力"进而增进美国的国家利益。然而,如果美国政府不认真反思并彻底摈弃其霸权主义思维与单边主义行径,网络外交也势将难以发挥其能动的公共外交效用。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既通过"增量式"改革模式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再造,又以"搅局者"异质效应冲击当前金融市场主体,特别是银行业的传统优势。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相对单一,与银行业相比具有异质性。基于博弈论的视角,有必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业的比较优势,错位竞争,形成互利共生的良性循环。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业健康可持续的共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网络银行以其方便、快捷的特性在全球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技术革新在为银行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新的风险。这些风险在影响银行业稳健运行的同时,也给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银行是金融服务和高新科技结合的产物,在快速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文章系统分析了网络银行构建的内外部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因果图分析法分析了网络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内外部因素,最后对传统银行授信管理架构进行了改进,提出了适合网络银行的新的授信管理架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1994 -2009年江苏省51个县(市)的经济金融相关面板数据,先用赫芬达尔指数测度样本期间51个县(市)的农村银行业市场结构,进而选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分别实证分析了江苏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农村银行业市场结构变化对农村小企业信贷可获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农村金融制度供给增加,农村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提高,这有利于农村小企业信贷可获性的提高;进一步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看,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银行业市场结构竞争程度较高,农村金融深化程度也较高,但农村小企业信贷可获性却较低.  相似文献   

17.
关于网络银行若干法律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银行已成为国际银行业发展的趋势,成为21 世纪银行竞争的主要领域.网络银行业务在突破传统银行业务理念的同时,也对传统的法律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因此,对现有法律制度的革新是新金融情势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中国网上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产品整体概念剖析网上银行产品及其特性,利 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用户在网上银行渠道间偏好及模式间选择,提出银企直联、国际化、 内控化、产品创新化等网上银行发展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从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承诺认定和规则冲突出发,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下分析互联网审查相关问题,提出互联网跨境服务审查需要遵循GATS规则中透明、例外等一般义务和市场准入、国民待遇等具体承诺;对审查分类需要综合考虑GATS规则中的约束条件;审查涉及的大多数新兴互联网服务,兼具WTO服务分类清单(W/120)及联合国临时产品总目录(CPC prov)中的在线信息、信息处理和内容三大类别的属性,其归类存在综合援引、定性为服务和跨境提供、基于技术中立、扩展修正等倾向;GATS透明义务要求审查适度公开,保证各方的知情权并提供救济渠道;过滤不当导致数额不定的数量配额及限制效果,审查与反审查可形成一种新的贸易壁垒;互联网主权应在GATS约束下得到尊重,审查管辖及相关措施可能与GATS冲突;自我审查存在一系列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