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的宏观背景为浙江进行深层次的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机遇.浙江农业结构调整要走出小打小闹的传统模式,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农业资源,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一方面,要依靠新的农业科技进行品种创新并诱导市场需求的形成,引导农民将生产要素投入边际报酬较高的优质高效农业.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通过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经营方式等的变革,率先完成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臣 《东岳论丛》2004,25(3):181-182
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要以搭牢农业结构新框架为抓手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以搭牢城乡结构新框架为抓手 ,推进城乡布局结构调整 ;以搭牢农村就业结构新框架为抓手 ,推进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 ;以搭牢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新框架为抓手 ,推进农村基层组织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3.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市场化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起步顺利,成效显著,但农业信息化的市场化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解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市场化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健全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培育和规范农村信息市场;完善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4.
董国英 《兰州学刊》2002,(2):25-26,36
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层面分析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探讨了加入WTO后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特点、基本原则和重点、难点问题 ;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5.
河间市总面积1333平方公里,耕地141万亩,总人口76万,辖20个乡镇,615个行政村。面对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市委、市政府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结合实际,面向市场,依靠科技,找准着力点,选好突破口,采取新举措,对农业内部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层次、多层面、大力度的调整。通过调整,河间市农业的素质和效益显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农业市场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业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 ,也是农业发展的希望所在。从市场角度探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模式 ,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农业市场化。把握这一点 ,有助于深入了解农业产业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推动农业沿着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的道路逐步发展 ,最终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部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增加农民收入 ,实现东、中、西地区的共同富裕和优化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中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面临地理位置、国民观念、科技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困难 ,并理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面对各种教育改革措施难以奏效的现状,市场化改革无疑成为解决教育投入不足、效率低下、体制僵化的关键所在.但目前人们对它的含义的界定、意义的认识、措施的实施尚有不同的看法,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与探讨.教育与市场的有机整合,有助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现实中国的教育问题,也将有助于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及综合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面对各种教育改革措施难以奏效的现状 ,市场化改革无疑成为解决教育投入不足、效率低下、体制僵化的关键所在。但目前人们对它的含义的界定、意义的认识、措施的实施尚有不同的看法 ,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与探讨。教育与市场的有机整合 ,有助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现实中国的教育问题 ,也将有助于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及综合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抓住机遇,加快浙江农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目前我国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背景与内涵.针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浙江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目标、思路与原则以及政府在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过程中的着力点.即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和制度创新的诱导;严把农产品与食品的市场准入关,为优质农产品和安全食品提供理想的市场环境;集合发展亮点,发挥整体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战略性的系统工程 ,其根本目的在于用市场经济的机制协调农产品的供需关系 ,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使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在总量上力争保持基本平衡 ,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在变化上保持协调 ,增加农民收入。但由于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 ,因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方法及措施也就不同。  相似文献   

12.
李传健 《齐鲁学刊》2002,(5):142-144
近年来 ,我国农业进入了供大于求的阶段。加入WTO促进了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迅速发展。为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 ,更好地应对入世对农业的挑战 ,今后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应按照比较优势原则 ,通过构建优势产业带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通过产业升级创造和扩大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业结构调整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 ,农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都是相辅相成的。从我国农业的现状来看 ,农业结构调整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当前的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要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现实基础、发展趋势出发 ,引深和扩大已有成果 ,在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宏观层面上加大调整力度 ,同时解决好相关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社会结构和投融资结构的调整问题 ,使之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根据各类政府支出项目的基本功能,可将其划分为公共福利支出和非公共福利支出两大类,在现阶段,政府财政的公共福利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互补效应,而非公共福利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替代效应,并且前者明显强于后者.为了探析公共福利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互补效应的内在原因,我们根据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假设居民的心理安全是决定其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而公共福利支出又是影响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并通过检验发现,当公共福利支出满足居民心理安全需求的能力下降时,居民的消费增长对收入增长的反应系数显著变小.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是,通过对政府支出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即一方面增强公共福利支出的供给力度,以维持居民的心理安全;另一方面适当缩减非公共福利支出中的"臃肿"部分,以达到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刺激居民消费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经济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称性关系。在经济结构转变过程中,产业结构和体制结构会直接影响到就业结构,影响到劳动力流动的流向、规模和特点。云南省经济结构调整的特征分析,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未来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困难和压力,促进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地流转、规模化进程中的农地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农地制度的框架下,农业与非农产业的边际效益悬殊仅使农地流转成为可能,农地的流转收益低以及农地的保障功能较重严重地束缚着农地的流转,农地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经营仍不可能得到实现。农地制度一定要重新安排。"股权农地+保障农地"的农地制度创新可提高农民农地的流转收益同时又能兼顾农地的保障功能,这样,农民流转农地的经济驱动力加强了,也没有了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农地流转、农地规模化经营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关于调整我国现行生育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为什么需要适时调整我国现行生育政策上,应恰如其分地认识它对减缓未来人口老龄化和老年抚养比严重程度、增强未来家庭养老功能、促进未来广大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抑制未来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的作用;在何时调整我国现行生育政策上,从多方面考虑以2015年后较为合适;在如何调整我国现行生育政策上,最好采取"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双轨制"。  相似文献   

18.
叶堂林 《学术探索》2004,(12):18-21
作者通过对农业政策变量与其战略目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从众多农业政策变量中萃取出较为有效的政策或政策组合来实现不同的农业战略目标,使政府在进行相关决策时把重点放在与其战略目标相关性好的政策组合上,为我国农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金陵大学农学院举世注目的科研成就,为农业推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材料;完善的农业推广体制,保证了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增加了作物产量,促进了农村改良。建立的一套完善的农业推广体制,成为中国近代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基层的全国农业推广体制的良好开端;从中摸索出的一套农业推广经验,为中国近代其它农业院校及农业机构在农业推广中所借鉴。对于我国当今的高等农林院校科研成果的推广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幼文 《社会科学》2006,83(12):12-19
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效益和水平的关键,已经转向国内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升级。我国开放战略中存在着粗放型特征,即外贸增长突出数量追求,外资引进长期数量导向。这一特征的形成具有国内发展战略、市场机制与经济管理体制上的原因,这些原因影响了开放效益。中国对外开放要进入一个新阶段,应该提出和研究“新开放观”,应该兼顾发展战略与开放战略的统筹,体制改革与扩大开放的统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