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8,(4):246-253
马克思主义、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等学派主要阐述了文化产业作用于意识形态的消极效应;大众文化抵抗"霸权"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着重论述了文化产业作用于意识形态的积极效应。文化产业意识形态效应的理论研究对我国有多重启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旨;应充分利用文化产业扩大意识形态受众面、提升意识形态传播效果的优势改善我国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内容"硬化"、方式"僵化"和形式"行政化"等问题;从政府主导、制定国家层面的文化产业法律、推动多种参与主体协同创新等方面建立文化产业与意识形态协同创新机制;通过改进传播方法、选择传播对象、加强传播效果监测、实施"互联网+"的内容战略等途径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仍然面临着来自国内转型期的挑战、西方社会思潮的挑战和网络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地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加强对网络新媒体的管理和利用,以此来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3.
余源培 《河北学刊》2013,33(1):128-132
新媒体已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深广的强势媒体,网络技术已构成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政治斗争阵地。所谓对新媒体采取"价值中立"的主张是错误的,对其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更是不可取的,但应正确看待网络时代意识形态的"虚幻"化现象。网络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随着"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出而更加突出。搞好新媒体的意识形态建设,需要有针对性地认识新媒体的特点。为此,要依靠全体人民,重视对社会心理的分析与研究,提高网民的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4.
对新疆意识形态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人心向背和事业兴衰.当前新疆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西方反华势力对新疆实施舆论战、心理战和法律战,周边国家"三股势力"对新疆进行思想渗透与策反,境内外"东突"恐怖分裂势力对新疆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和占领等挑战.在新疆意识形态工作中,必须确保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新疆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5.
张一  罗理章 《学术探索》2012,(12):157-159
近年来,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新媒体对于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给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另一方面也使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诸多的挑战。高校可以从拓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新渠道、提升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的媒介素养、建立健全新媒体的工作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信与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紧密的逻辑关联,高度的文化自信对增强意识形态安全具有深刻的价值与意义。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多元文化碰撞,世界意识形态博弈更加激烈。当前,在隐性"文化陷阱"危机中,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仍然存在多种问题,必须依托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充分发挥"互联网+新媒体"的综合优势,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韵味,彰显革命文化的精神价值,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应对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宽带连接等高科技在社会的普及应用,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Big Data)时代。大数据以独特的4V特征和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有着高度的战略契合,开辟了网络意识形态新场域,使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内容多样化和场域多种化等新的特点,并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大数据的出现,也使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我们要趋利避害,用好大数据助力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通过树立大数据意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健全网络保障机制,建设网络安全强国;培养大数据人才队伍,提高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针对性;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等四方面来促进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与意识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的根本是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标志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减少多元文化中错误思潮的不利影响。在新媒体时代,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必须着眼于新媒体管理的立法、意识形态安全各项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以及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民群众思想进行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9.
综合现实和学术界的研究,目前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一定挑战的错误观念主要有新自由主义观念、民主社会主义观念、三权分立思想、个人主义价值观念的盛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错误理解、老左派观念等六种。积极推进意识形态建设,使我国的意识形态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充分利用新媒体公共领域,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公共领域的讨论中认识我国意识形态的合理性;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规律,有效引导新媒体的舆论。  相似文献   

10.
国家意识形态话语权对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升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为我国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的建构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国际社会发展的复杂局势又在告诫我们,只有利用好机遇,才能持续增强我国意识形态话语在国际上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代的网络环境下,网络意识形态出现了新的动态特点,而把握网络意识形态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更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战略大局的"重要一环"。网络意识形态领域至关重要,因此治理网络意识形态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追求网络政治理想合理化,打造网民的政治共识;促进网络舆论理性化,构建和谐网络生态文明;搭建健康文明的网络平台,实现网络政治思想交互大众化。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际局势“东升西降”的历史大势日趋明显,但“西强我弱”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随着差距缩小,美国对我国打压遏制不断加剧.美国用尽各种办法对我国实施意识形态攻击,中美意识形态交锋常态化,主要聚焦于人权问题、文化和制度输出、国际体系与全球化问题等领域.究其本质,中美意识形态交锋是两大阶级、两种制度之间的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及动态调整性.着眼战略竞争时代中美关系大局,掌握中美意识形态之争的主动权,才能有效防范化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风险,进而为国家安全提供根本保障.为此要坚持思想引领,抓牢意识形态斗争的领导权;强化阵地意识,善用意识形态斗争的管理权;把握舆论走向,提升意识形态斗争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威调查显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各阶层影响力的现状.要正确看待非主流意识形态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严重冲击.巩固和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力,必须在泛化和淡化之间把握好度.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各阶层影响力的逻辑进路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注民生,进一步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感染力;坚持开放性,进一步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力凝聚力;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大力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力说服力;加强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不断提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力战斗力.  相似文献   

14.
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利益和价值取向的根本体现,作为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要素,意识形态合法性对整个政治体系的良好运行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去权威性、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生态逐渐形成,使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遭遇挑战,出现了认同感下降、优势地位减弱、安全认知错位、传播技术更新乏力、传播模式僵化保守、话语体系刻板乏味等问题。借鉴互联网思维中重视个体价值、秉持创新精神、坚持开放性等理念,实现意识形态安全的人本安全转向,不断加强意识形态理论创新能力,重塑适应新媒体传播生态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将有助于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实现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5.
该文在界定新媒体概念基础上,分析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的内涵,提出其在新媒体时代对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启示意义:网络空间是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主战场,必须应对新媒体时代传播格局变化挑战、巩固壮大网络主流传播阵地;网民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生力军,必须顺应新媒体时代人才建设新要求,培育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网络队伍;网络舆论战是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主方略,必须顺应新媒体传播规则新要求、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6.
曾家华 《学术论坛》2012,35(10):1-5
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软实力功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党用以争夺广大民众的重要手段。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通过树立广大群众的理想信念来凝民心、聚民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撑力。在意识形态面临各种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反对意识形态多元化,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动员力和凝聚力功能,为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呼之欲出之际,从意识形态视角解读"一带一路"构想,对解决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国际、国内两大现实困境具有十分重要启示。从战略上来看,探索规律与创新理论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并举之措;从策略上来看,加强领导与重视信仰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双管之策。  相似文献   

18.
论意识形态影响力的基本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意识形态影响力的基本构成包括:意识形态内容的解释力:意识形态与客体需要的契合度;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权威性;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合理性;意识形态与整体环境的协调性.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主要取决于上述5个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整体效果.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应当积极推进这5个方面的建设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陈媛  刘鑫淼 《学术论坛》2012,35(12):62-66
后现代主义政治主张中隐藏的"去意识形态"企图在一定意义上造成对"民间组织"和"意识形态"的双重误解,遮蔽了现代民间组织的意识形态功能;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民间文化社团在引导和规范群众在文化建设中实现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方面作用特殊,具有直接的意识形态功能;通过组织各类文化实践活动,民间文化社团可以实现其有效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增强大众的意识形态认同感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意识形态功能。  相似文献   

20.
如何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增强其亲和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面临"边缘化"的危机,迫切需要从现实出发,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民性、亲和性,加强其对各种意识形态的兼容、扬弃,扩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