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识主体性是指认识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人们可从不同角度对这种自觉能动性进行考察.本文从功能上看待认识主体性及其负面效应.如果说认识主体性的积极作用就表现为认识主体的各项功能的发挥的话.那么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就表现为认识主体在发挥各项认识功能时带来的主观随意性.这种负面效应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发展的不完善性,但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并不否定知识的客观性,知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而走向新的客观性的无限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人生与认识的主体性息息相关。认识的主体性为奋发有为的人生奠定理论基础。知识经济为认识的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认识的主体性赋予人生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由是人追求的最高价值。自由不仅具有终极意义 ,也具有当下的意义。人类和个体为了争取更多的自由 ,必须充分合理地发挥认识的主体性。自由是各种限制的目的 ,是人认识必然性的目的 ,是人从事实践活动的目的 ,是人生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主要是他在探讨认识发生发展的机体根源和心理根源时体现出来的,其核心是强调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建构作用。鉴于国内对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多有比较研究,但智仁相见,观点迥异。因此,本文在评论皮亚杰该思想的同时,比较分析了其与能动反映论的关系。通过比较分析,笔者认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代表了现代认识论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从根本上来说,它与能动反映论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对于发展能动反映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尽管这个理论尚有不少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本文初步揭示了认识的主体性的四种主要特征及其来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第一部分将恩格斯论述主体性问题的一个纲要性文献,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一条加以比较,论证了二者要点的相互对应,并揭示了恩格斯认识主体性思想的理论渊源。第二部分从对象的选择与建构、对象本质的揭示、主体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过程的作用等方面,系统地阐发了恩格斯的认识主体性思想。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认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越来趁突出,认识的主体性日益强化。便是,是否象有的同志所断定的那样: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所追求的客观真理的认识理想,由于“自然科学的革命直接宣告了这一理想的破灭”呢?笔者在本文中就一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对客观真理作了在人的表象中“有不依  相似文献   

8.
1、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否重视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題。马克思在充分总结的基础上吸取了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经验教训,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应该具有同一性,只有这样,认识论上的主要困难才可能克服。不过,马克思认为,认识的主体应该是现实的人,而不应是“绝对精神”或者其它的什么东西。因为,只有对现实的人来说,认识才有意义。至于这样的主体与客体是如何达到同一性的问题,马克思的回答就是实践。只不过马克思所讲的实践不是指的黑格尔意义下的精神性活动,而是指的人的现实的感性的物质活动。在马克思看来、人正是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才成其为人,成其为认识的主体的。同时,外部世界也正是在  相似文献   

9.
发展是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作为客体的自然界始终都是在自在的状态中运行,只有相对于主体的人,客观世界的运动才有了价值属性,才显示出发展的意义。人在实践的过程中改造客观世界,可使客观世界符合人的目的发展。发展其实是人的解放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从廿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新兴综合性科学的出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革命变革,这个变革给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带来深刻的影响。概括系统科学的新成果,揭示控制的认识功能和作用,对于全面理解认识的主体性,深入研究现代认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如何理解认识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认识真理是认识过程的高级真理,它在开始的时候总是先由少数人发现,然后逐渐地被多数人认识和掌握,这既是理性认识真理被主体认识和掌握的辩证过程,也是理性认识真理的发现和发展的必然规律。研究和认识这一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认识主体性问题是当今认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长期以来,认识论的研究比较强调反映的客观性而忽视认识的主体性,在一些教科书中,对认识主体性阐述得很少.因此,对于什么是认识主体性、反映与主体性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发挥认识主体性等理论问题,不甚明确.近年来,学术界就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这对于正确认识上述问题是有益的,但在讨论中出现一种片面夸大主体性的错误倾向.把认识的主体性与能动反映论对立起来,把能动反映论等同于直观反映论.我们认为,研究认识主体性不是为了否定能动反映论,而为了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充实.为此,必须正确理解辩证反映与主体性的关系,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认识是主体意识对客体存在的反映.那么,什么是反映?从现代系统论来看,所谓反映,一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哲学界对认识主体性的讨论多起来,这些讨论有助于克服过去简单化和平面式地研究认识活动,从多层次多跨度揭示认识活动的立体结构。本文就认识主体性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主体性认识张学敏人类诞生以前,即使最高等的动物也无追求可言,它们只是凭着生物的本能冲动而生生不息。人猿揖别才宣告了那种毫无主体意识岁月的结束,从此,万物灵长的人类开始自觉地面对包括自身在内的整个客观世界,明确意识到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各...  相似文献   

15.
论主体性教育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丽 《南都学坛》2001,21(5):106-108
主体性教育管理强调的是具有主体性的教育管理者 ,通过积极能动的管理方式 ,对有关教育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培养出具有主体性特征的人从而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一思想建立在一定的人性观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基础上 ,主张在实施中 ,树立主体性教育管理观念 ,开展宏观有序的教育管理活动 ,构建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 ,健全激励———约束教育管理机制 ,实施权变型教育管理领导方式 ,进行工作———育人教育管理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6.
论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年的译学研究中,译者主体性一直是有争议的话题之一。译者主体性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矛盾统一体。在语文学范式、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以及解构主义范式等不同范式中,译者的能动性和受动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制或夸大,处于一种失衡状态。因此,译者的能动性和受动性应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回归理性,在受受动性制约的前提下,译者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高质量地完成翻译任务。  相似文献   

17.
美的主体性问题无论是在中外古代美学中还是在中外现当代美学中都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如果偏离、歪曲、否定了美的主体性,那么,对美学中一系列的重大问题就不能也不可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和结论。因此,为了对美学问题的研究讨论更加中肯、更加全面、更加深化,为了促使马克思主义美学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进一步讨论美的主体性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知识主体性,这个哲学范畴化的人格力量,能否构成为相对独立的范畴,能否构成哲学研究的事物,这不仅是一个知识问题,而且是实践的哲学问题。马克思在《费尔巴哈》一文中指出:“只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产生根源来理解事物,任何深奥的哲学问题……都会被简单地归结为某种经验的事实。”本文仅就知识主体性范畴的指称、意义、对象,范畴的结构、构成和建构,范畴的生命、价值和发展等三个方面,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代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的日益深入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哲学体系的改造和重建问题,已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摆到我国哲学工作者面前。广大哲学工作者正在转换哲学研究的视角,从客体方面转向主体方面,深化哲学主体性问题的研究,这无疑能推动哲学体系和理论形态上的变革。本文试图从怎样理解哲学的主体性、哲学主体性提出的必然性以及强化哲学的主体性给哲学体系和理论形态上带来变化等方面,做一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解放思想是作为主体的人的一种自觉、能动的思想运动,要充分认识和全面把握当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主体性特征及其规律与作用。现实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认识水平、实践运动等客观因素和条件从根本上决定着,并多方面、多维度地影响和制约着思想解放进程中的主体性以及这一运动本身所能达到的程度与水平。要十分注意不断改善和优化社会现实环境,使之成为推动思想解放的源泉和动力,使作为解放思想运动的现实条件和客观基础的社会环境和实践运动与解放思想运动的主体性功能之间,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