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审美文化历来是分层分圈的,通常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之分。在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之间一直存在着某种悬殊、分疏和对立。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常常为了赢得自己的地盘而相互对抗、挤占和争抢,就像柏拉图将他认为伤风败俗的作品逐出“理想国”。在当代背景下,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仍然壁垒分明,不过这种雅俗之分已经有了新的含义,而文化的雅俗之争也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形式。正是这种新的意义上的雅俗之分和雅俗之争决定了审美文化的当代构成。一、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殊异“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这两个概念人人在用,但它们究属何指,…  相似文献   

2.
带有浓厚市井意识的市民文学创作在我国源远流长,池莉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市井风情小说的传统,站在市民的立场上来表现市井细民的日常生活,这构成了她小说中独有的叙述姿态、价值取向,谱写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市井风情画,充满了浓郁的市井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3.
市井是中国普通市民赖以托身的特殊生存空间与文化空间,是中国城市或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市井有着深厚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代表着城市的底层。抓住了市井,也就捕捉住了中国城市的魂。以市井作为叙事和审美对象的市民文学创作在中国源远流长。现代市民小说正是现当代文学史上各阶段以市井生态景观和市俗文化为主要叙事内容的小说创作文本的聚合,通过叙述市井文化中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地方性的市俗事像和市俗心理来关注中下层民众的生存境遇、行为方式、心理愿望、宗教信仰、伦理观念、道德范型及社会组织形式,以市俗的内容和文学的具体性、情感性、审美性特征相结合的方式为人类的生命过程提供了最充分的形象化叙事,从中凸显出作家浓郁的市井情怀。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哲学系张文儒教授是我国传统兵学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1996年10月,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张先生的《中外名战与名帅———兼论东西兵学文化意识》一书;次年3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张先生的《中国兵学文化》一书。这两部书的推出,是我国近年来兵学文...  相似文献   

5.
《周易》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睿  李泽琛 《东岳论丛》2005,26(4):143-145
《周易》一书中保留了大量有关我国传统建筑的史料,对我国的建筑文化影响深远。《周易》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作出了哲学阐释,形成了巨大的理论贡献。源自《周易》的宗法礼制也渗透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对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形成了影响,堪舆相宅理论也是由《周易》的术数与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理论相结合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李宗桂同志的《中国文化概论》一书,是近期学术界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方面产生的一部力作.这部著作近三十万字,对从上古一直到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作了系统的反思。这一反思既是哲学的,也是文化的,更是历史的。尽管看上去这部著作不大象是一部通史意义上的中国文化史,但是,历史主义的方法贯串全书;作者充分基于历史主义的立场,对中国文化内在精神的逻辑形成和发展及其传统的模式和特征,作了严密的分析,较好地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可以说是这本著作最大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肖佩华 《江淮论坛》2007,(5):179-182
中国小说的历史是从“喜”剧开始的,这种记载“街谈巷语”、“稗官野史”的粗鄙文类从一出现就带有强烈的“喜”剧色彩.它是作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反对话语而出现的。喜剧艺术是对人类与民族苦难和不幸的超越。市井风情小说喜剧的民间性正是在笑乐中将苦难与焦虑淡化,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去直面人生。中国现代市井风情小说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市民文学的艺术形式.充满了“喜”感。  相似文献   

8.
释“市井”     
在记载夏商周三代历史的文献资料中,“市井”的使用已较为普遍。一些学者将其释为“按井田而划分的农村集市”,似与史实有些出入。首先从当时人们对“市井”一词的用法来分析。《国语·齐语》云:“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这说明市井乃商贾云集之地;《后汉书·刘宠传》云:“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此处所言市井显然也不会是乡村集市,否则便不会使山民白首而不入。《孟子·万章(下)》云:“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为庶人。”在远古时代,“国”与“城”有互通之处,立国即为筑城。孟子在这里明确将城市中的“市井之臣”与乡…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畅所欲言》一书涉及的版本、文体、俗字、俗语和民生诸问题索隐发微、考据取证,从而再现该书出版前后(1897-1928)30年间泉州市井文化之若干状况:书坊的盗印之风、民间文学不避俗字俗语的倾向、民间信仰世俗化的特质、“穷书生”等市井小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等。本文认为,1897-1928年间泉州的市井文化具有从近代到现代、从闽南到台湾之社会转型与文化播迁的时代特征与地域共性。  相似文献   

10.
市井得名考     
“市井”一词现在仍多有用及,诸如“市井小人”、“市井气”、“市井无赖”等,不一而足。按其最初的用法,市井当指卖买货物的场所。如《国语》有“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①之说,《汉书》有“商相与语财利于市井”②之句,《史记》也有“政乃市井...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之源,人们一向公认是《易经》。但随着《易》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有人已意识到需要追溯《易经》之源。 《传统文化溯源——中国古代龟卜文化》,刘玉建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出版,正适应了当今的这种需要:专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之源的源头,该书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阐发了与《周易》有密切联系而又大大早于《周易》的龟卜文化,而且也填补了国内系统研究中国古代龟卜文化及其演变史的空白。 龟卜,对中国古代尤其是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  相似文献   

12.
现代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几个问题的分析研究,对其中的关键词礼、刑、法,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社会基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特点进行了重点阐释,并与现代法治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简略地比较,认为中国传统法律是一种无法之法.所谓无法之法,是指一种与现代法治相对立的传统法律.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上来分析,还是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产生、形成、发展及法律基础、法律功能、法律特点上来分析,都反映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整体上与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观念、原则,以及在结构层次、形式化等所有方面的巨大差异和根本对立.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个问题,对于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乌托邦”的文化分析王德明自从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一书传人中国后,人们就习惯用“乌托郭一词来泛指理想中的美好社会了,本文当然也不例外。只要有苦难和痛苦,人间就会不断地产生乌托邦。可以说,乌托邦是与人类社会相始终的。它反映着人类对美好社会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当代台湾著名文化人黄清源先生,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广泛深远。他所编著的《中国传统思想——静道》一书,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静道”思想所蕴涵的自然哲学、人生哲学及社会哲学在现代的重新整理和解读,不仅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它与人类心性的本质联系,分析了它与西方文化思想的接触点和沟通程度,以及它在中西文明冲突中调适与融合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朱华明 《家庭科技》2021,(10):20-21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产品包装设计中体现出绝对的优势.传统文化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具有极大的文化内涵.沈利华、钱玉莲在《祥物探幽》一书中提到我国有100余种传统吉祥物,每种吉祥物都有独特的寓意,其形成背景与原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朱华明 《家庭科技》2021,(10):20-21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产品包装设计中体现出绝对的优势.传统文化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具有极大的文化内涵.沈利华、钱玉莲在《祥物探幽》一书中提到我国有100余种传统吉祥物,每种吉祥物都有独特的寓意,其形成背景与原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要义──读《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王成儒蔡方鹿、黄海德、向世山、黄小石四位合著,并由蔡方鹿先生负责的《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一书,已于一九九三年四月由成都出版社推出。该书作者以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为总题目,反思历史,研究现实,通过探讨与阐...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与当代马克思主义──《邓小平与中国文化现代化》评介弘菁《邓小平与中国文化现代化》一书,已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不仅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归纳论述,而且着眼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发展的宏阔背景,从更深的层次去揭示邓小平建设有...  相似文献   

19.
评梁漱溟早期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关于文化的理论研究以及中国文化的改造与重建几乎是梁漱溟一生的事业.1921年,梁激溟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观,这就是他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的关于人类文化三期发展的理论.这种观点在他一生中一直没有改变,以后的工作只是在哲学上给以论证.梁漱溟的文化观在思想发展上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1921年出版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为标志;后期则集中表现在《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和《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中.前期的文化观主要是提出了人类文化三期发展说,并预言未来的世界文化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后期文化观则  相似文献   

20.
从表现形式分析,雅文化具有主旨严肃、义理深奥、逻辑严密、气氛庄严等特征,俗文化则显得内容通俗简了、形式简单粗糙、感情色彩鲜明强烈。这两种文化本身都只是构成人类文化整体的两大结构,其对立又统合的无限运作,构成文化整体的更化发展,表达了人类生命活动中义理与情感的冲动与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