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空间计量技术构建地理距离、经济社会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刻画地方政府间策略互动行为,并使用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将其纳入传统的分析框架内,基于政府间行为视角考察2007-2013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土地财政对公共支出结构的扭曲效应。研究发现:土地财政对公共支出的结构性失衡起到了一定的强化作用,但可能被高估;地方政府间的策略性互动行为是存在的,进一步同期互动和跨期互动分解发现,跨期互动行为的经济性公共支出偏向较为明显;此外,地方政府非经济性公共支出的时间相关性要明显强于经济性公共支出。  相似文献   

2.
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获得明确而稳定的收入来源的同时却面临着越来越严峻支出压力。而单单的财政学视角又难以解释和解决这种收支矛盾。文章认为制度性压力、结构性压力和不确定性压力是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并认为财政途径和政治行政途径结合是维持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吉瑞等 《统计研究》2015,32(12):30-37
本文立足于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从融资约束的角度建立了一个地方政府投资和土地财政关系的分析框架,采用地方政府2002-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检验融资约束对地方政府投资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的财政改革提供微观证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投资和土地出让收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地方政府投资受到了融资约束,过度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2)“事权”和“财权”不匹配所导致的财政缺口加大了地方政府融资约束,而金融发展则缓解了融资约束现象,财政缺口较小、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政府投资与土地出让收入之间的相关性较小。最后,本文认为进一步的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可以改善地方政府的融资条件,促进地方政府更有效率地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财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各级政府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增加,农民得到了实惠。然而,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相对分散、效率相对较低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政策效应的发挥。因此,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有利于逐步规范政府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促进政府及其部门转变职能,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支农资金的整体合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整合支农资金,成为支农资金分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白俊红  戴玮 《统计研究》2017,(3):97-106
财政分权作为一种划分中央和地方之间收支权责的制度安排,既有从财政收入角度的划分,也有从财政支出角度的划分,而不同角度下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科技投入的影响机制并不完全相同.本文在深入剖析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科技投入不同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对地方科技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角度下的财政分权显著地抑制了地方政府的科技投入,而支出角度下的财政分权却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采用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以及采用不同的财政分权的指标度量,结果都表明,本文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健性,本文结论可为我国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地方财政科技投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1994年起在全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中央财力有所保障,但地方财政仍然是十分困难,中央与地方都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来支援农业。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增加农业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建立健全农业投入机制和管理制度,增强农业的活力,财政就必须对农业实行必要的投资倾斜政策。本文拟就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如何增加农业投入,挖掘农业发展潜力,推动农业生产在本世纪末的最后五年迈上新台阶问题作一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区财政支持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丹 《统计与决策》2008,(3):155-157
构建和谐社区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具体实现途径。因而政府对构建和谐社区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领导重视、组织建设、责任机制和政策扶持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资金、设施支持和财政预算上。但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区普遍缺乏财政支持体系,必须通过明确财政支持的重点、多方筹措和谐社区建设资金、深化财税改革、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来完善之。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年,中国地方政府的公共投资项目的数量和投资规模都在不断增加。本文针对目前地方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管理存在问题,提出相关的科学发展建议,对于加强和完善我国地方政府投资监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政府预算的概念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国家预算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从形式上看,国家预算就是按一定标准将财政收入和支出分门别类地列入特定的表格,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政府的财政活动,成为反映财政活动的一面镜子.但从实际经济内容来看,国家预算的编制是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或编制财政收支平衡表,预算的执行是财政收支的筹措和使用过程,预算的年终决算则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所以,国家预算反映国家和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地区非均衡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是指地方政府有效筹集财力的能力.用"预算收入占GDP的比例"、"政府财政自给率"等指标分析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地区差异,可以得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呈现地区非均衡状态"的结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非均衡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会产生许多正面、负面政治影响,这需要我们积极利用其正面影响,合理引导并防范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才国伟  钱金保 《统计研究》2011,28(10):36-46
 现有文献大都讨论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支出竞争,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的财政效率竞争,以及两者之间竞争模式的差异。本文首先使用数据包络法测算了我国209个地级市的财政效率,然后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比分析了财政支出和财政效率的空间竞争模式。结果发现,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和财政效率都存在竞争,但是两者的竞争模式截然不同。总体上,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竞争中采用直接竞争模式,而财政效率竞争表现为间接竞争模式,本文对此现象做出了解释。为了提到政府的财政效率,需要确保“用脚投票”机制产生作用,并将财政效率纳入考核标准,促使地方官员不能忽视财政效率的空间对比。  相似文献   

12.
刘卓轩  钟海 《统计与决策》2023,(19):147-152
基于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的政府间关系,文章使用空间统计方法考察了地方政府间横向税收竞争在整体空间集聚和局部区域分化等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不同时期下的空间计量模型探究政府财政结构对于税收竞争的时空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地理和经济空间下均存在“向上竞争”的特点,收支分权及财政自主度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地方政府税收竞争水平的提高且表现出时期延伸性;纵向财政失衡则起抑制作用,但财政自主度和收支分权分别加剧和削弱了该影响。进一步地,本文使用多门槛模型考察了财政结构对于税收竞争的非线性影响,结果显示,纵向财政失衡对于税收竞争的作用在收支分权和财政自主度下分别表现为单一和双重门槛特征,在收支分权门槛下始终起抑制作用,但逐级削弱;在财政自主度门槛下则经历了“明显促进—影响不明显—明显抑制”的跳跃过程。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分权体制,义务教育财政责任也主要由地方政府,尤其是县(区)级政府来承担.文章利用县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由于人口城乡和区域间流动,地方政府义务教育财政支出面临着显著的财政外溢,这将对地方政府投资义务教育产生负面激励,并导致全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低于社会最优水平.未来的改革思路是,继续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政责任,纠正财政外溢对县级政府财政行为的扭曲,并加快地方政府向现代服务型政府转型,使其财政决策更加反映辖区居民的需求和利益.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公益性较强的特殊产业,它既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又影响到非农业部门的发展。作为基础产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始终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扶持。财政支持作为政府干预和保护农业的核心措施,是国家调控农业生产进而影响农民收入的一个基本工具。财政支持能有效地解决促进农业增长所必需的众多公共产品的外部性问题并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因此其支持规模、支持效率和支持方式直接影响到政府宏观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地方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级地方公共品供给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省地财政分权体制的制度设计、分配体制、管理机制对地级政府提供地方公共品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地方财政分权体制对地级公共品供给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省地财政分权体制下,地级政府受财政自给能力弱、财政负担重和治理效率低等因素的影响,并未由经济发展型政府转向社会服务型政府.因此,在推进地方财政分权体制改革时,应致力于提高地方政府治理效率,改善地方财政体制运行状况,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地方财政体制供给.  相似文献   

16.
数字     
《四川统计》2008,(7):51-51
2000万 为进一步推动四川防沙冶沙试点示范工作,巩固此项工作前一阶段所取得的成果,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省财政本着“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的原则,在2007年下达1000万元资金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安排资金2000万元,分别在若尔盖、红原、理塘、石渠等四县每县投入500万元资金进一步开展防沙冶沙试点示范工作。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博弈理论研究了财政分权下中央及地方政府实现经济增长的策略分析,分别构造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模型以及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模型。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模型分析可知,如果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地方政府最优投资总量就会高于中央政府的意愿投资总量。并且地方政府投资所达到的经济增长无法实现中央政府预想的经济增长度。由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模型分析可知,地方政府双方合作时使得收益最大、投资最小,这种"双赢"的合作应该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省际间财政竞争现状、经济效应与规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文林 《统计研究》2005,22(11):50-5
改革以来围绕着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地方政府理财积极性,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经历了多次重大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地方政府在财政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提高,而且在预算安排上,地方政府所拥有的自主权也越来越大。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政职能,其积极作用是增强了其发展地方经济的动力,有助于地区性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提高,但随着地方政府独立经济地位的加强,出于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目标,当然希望本地区财政资源更多,而财政负担更轻,这会引致地方政府通过财政竞争的手段,保护本地的财源,吸引外来投资和人才,而将那些会带来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19.
一、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博弈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策执行中存在多种利益集团,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和农户,这四方均想使自己的目标最大化。概括来说中央政府的目标是促进GDP的增长、增加农业生产总值、带动各方资金投入、社会稳定,地方政府的目标是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带动尽可能多的农户脱贫致富,龙头企业的目标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农户的目标是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增加纯收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水平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税制以来地方政府竞争的主要领域为公共投资,文章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30个省级地方政府分税制以来历年各截面上数据进行了分析,对各地方政府历年的公共投资水平进行了排名,并对各年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地方政府的公共投资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公共投资的水平与地方经济增长不协调。在此基础上,文章就如何构建合理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竞争秩序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