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国企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存在诸多缺陷,诸如总体收入低,但差距大;薪酬激励方式过分单一;缺乏科学的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和长效激励机制等.问题的关键是国有企业比重过大,市场化程度低,行政化色彩和股票等市场机制不成熟等.国有企业的市场转型是我国国企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的构建前提.我国国企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的构建思路是"分类设计薪酬制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分类设计薪酬制度"的具体类型,并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模式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按照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展开,没有按照"华盛顿共识"所建议的"休克疗法"进行,而是选择了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在先易后难的基础上,选择的是体制外先行的路径.这种改革模式的最大好处是减轻了改革过程中的摩擦和震荡,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保证了改革的平稳推进.当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也会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深化改革,解决改革中出现问题.中国30年的改革,既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改革别无选择、改革没有坦途、改革充满着希望.  相似文献   

3.
"内部人控制"是国企公司制改革中所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其主原因有所有者缺位、信息不对称、制衡机制弱化等.针对该问题,我们可以从企业内外构建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期将"内部人控制"对所有者造成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生产关系变迁与制度沿革:经验及其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改造、"过渡"和改革三个阶段,终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新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和改革的历程证明: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成功的经验,一切从本本出发是沉痛的教训;升华群众的创造是成功的经验,脱离群众,强制推行是沉痛的教训;循序渐进是成功的经验,突然变动是沉痛的教训;坚持生产力标准是成功的经验,坚持意识形态标准是沉痛的教训.总结新中国生产关系变革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意识形态研究领域,诸多学者对下列问题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探讨意识形态概念、意识形态的特征、意识形态的功能、"意识形态终结论"、意识形态与科学等.但是,意识形态的内部结构没有引起学界的充分重视,大多数学者只是在论及意识形态的含义、特征、功能时偶有说明.这一理论研究的"空白点"导致我们不能顺畅地分析意识形态的特征、功能和变化发展趋势.本文探讨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分析"非常态意识形态"的成因,这将有利于我们总结意识形态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6.
列宁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分别对苏联与中国的经济恢复、政治稳定及振兴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但令人惊讶的是列宁与邓小平对各自经济改革所定基调截然不同。前者为“退却”,后者为“前进”。研究这一差异、原因及后果,总结其中经验与教训,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之成熟与发展尤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反哺"三农"的金融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反哺"三农"的过程中,资金是关键性要素.但目前的问题是,长期以来建立的农村金融体系起到的是将资金从农村抽出的反作用.因此,要实现对"三农"的反哺,仅仅依靠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的构建是不够的,必须在一体化的层面上建立反哺"三农"的金融支持系统.反哺"三农"的金融制度不应该简单地通过补贴进行,也不能完全通过市场化进行资金的注入,应该在主体建设的基础上更多地通过市场化的政府干预形成一种有利于资本要素流入"三农"的金融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管理层收购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方式,有利于明晰企业产权,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问题;可以有效解决企业代理成本问题,建立长期激励机制.但是由于法律规范的不完善,其运行初期在收购主体、融资渠道、收购价格、收购方式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诸多法律问题与障碍.近年来,随着法律规范的改革完善,国企管理层收购获得了新的法律空间,同时仍需要制定专门的《管理层收购管理条例》对其进行规范,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9.
中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见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中,但困扰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也逐渐凸显.借鉴世界各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可以相信能够创造"中国之谜"的中国也能通过采取建设有效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深化制度改革与创新、发挥金融市场的核心作用等应对措施,成功跨越这道坎.  相似文献   

10.
西周之初,统治者吸取殷商末年暴政失民,早坠"天命"的教训,对政治法律制度等进行了"维新".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对政治法律思想的"维新".周人对天命观的改造,并因此而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纲领,是对当时社会变革的积极反应,同时也揭开了中国"德政文化"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