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80年代,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快、规模大。同期关于中国城镇化问题的学术探讨也成为热点。然而,过去这类研究常常受到数据的限制,或因资料来源不同而纠缠于概念,或因统计口径相殊而各执己见。以致到目前为止,对于中国市、镇、乡“三层楼”中各装多少人、城镇化的人口“流量”构成、区域分异状况如何等重要问题,学术界仍未有清晰、一致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成年人口死亡登记完整率的估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96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向我们提供了1989年全年的分年龄、分性別的死亡人口数据。这些数据为进行死亡率登记质量评价提供了基础条件。评价死亡登记资料的质量是一项很重要且比较困难的工作。这里既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也涉及到相关统计资料的质量问题。到目前为止,国内在这方面开展的工作还不很多,而国外的一些数理人口学家  相似文献   

3.
中国80年代死亡水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较为详细地讨论了由1982年人口普查和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确定的死亡水平,指出:确定80年代中国实际的死亡水平,在注意婴儿死亡率的同时,还应注意到老年人口的死亡漏报,并依据两次普查的年龄别人口数,计算出人口的平均寿命,对用普查的死亡资料计算的年龄别死亡率的误差,做出重新估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民族人口研讨会于1993年5月18—22日在北京举行。国务委员兼国家计生委主任彭珮云到会听取大会发言并即席讲了话。她说:我国要建成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目标,就必须贯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一基本国策。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在今年党中央召开的计划生育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专门讲了关于少数民族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问题。彭任说,据她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在原来基础上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困  相似文献   

5.
人口出生水平取决于生育水平、 生育模式以及育龄妇女比重.文章利用1980—2010年进入生育期的妇女的初育年龄对其终身生育率进行预测,并据此测算1990年、2000年以及2010年三个人口普查年份的人口出生率,结果表明,这三个年份的出生率估计值均能够以较小的误差接近由总和生育率计算得到的人口出生率真实值.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解释了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出生水平持续下降以及近十年来始终处于低水平的现象,是由30岁以下的年轻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 生育模式(标准化年龄别生育率)和占总人口比重共同下降所致.考虑到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文章还模拟了高、 中、 低三种预测情景下2011—2050年中国人口出生规模的变化,指出即使在文章设定的高生育水平方案下,人口出生规模也只能在短期内实现回升.因此,为促进未来人口出生数量渐进增加,保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生育政策的调整目标仍须适当提高.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死亡的水平、模式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文章运用模型生命表方法对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三次人口普查和两次1%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的死亡数据建立了时序关系,有规则地进行了调整和修正,并编制了新的简易生命表。文章系统分析了中国人口死亡在不同时期的水平、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将年龄结构死亡模式变化对期望寿命变动的影响做了分解,考察了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动对期望寿命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7.
在人口普查中,人口死亡容易发生漏报。文章分析了中国人口死亡漏报的社会原因,利用两次普查的人口数据证明了人口死亡漏报确实存在。为了估计出实际的人口死亡水平,对两次普查的人口数据质量进行了推敲,根据登记的人口和死亡率数据的不同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修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男性的预期寿命为67.97岁,女性的预期寿命为71.34岁,均比人口普查登记资料算出的结果小1.5岁左右。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中国人口婚姻状况变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舒  程钢 《人口学刊》2001,(1):52-53
90年代中国人口婚姻观念有所改变 ,婚姻关系总的来看是比较稳定的。已婚人口比例高 ,离婚、丧偶人口比例相对较少 ,终身未婚者甚微 ,晚婚已蔚然成风 ,但是人口婚姻状况的变动走向也反映出一些社会问题 ,如独身人口的不断增多、大龄未婚人口难以婚配且性别结构失衡、城镇离婚率持续上升、鳏寡老人的晚年关怀 ,等等。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 ,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死亡水平间接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几种常见的死亡水平间接估计方法 ,以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原始数据为基础 ,估测了五普人口粗死亡率、死亡漏报水平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相似文献   

10.
1990年代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异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0年代我国的人口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 ,本文通过对比 1 990年和2 0 0 0年两次人口普查资料 ,分析了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现状及其在 1 990年代的增长幅度的区域差异模式 :2 0 0 0年人口城市化水平呈现东高西低 ,西部地区北高南低的基本格局 ;1 990年代的人口城市化增长幅度的空间格局为北方自东向西逐渐递减 ,南方自东向西高低峰谷交错递减。各地区 1 990年代人口城市化及其增幅除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化所处的阶段有关外 ,2 0 0 0年普查统计口径的变化也是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1.
运用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研究1990年以来各民族人口教育发展状况,考察7~16岁儿童在校率的影响因素。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如何促进少数民族人口的教育发展提出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在过去几十年中,少数民族与汉族人口的教育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少数民族人口中,未受过初中教育的人口比例高于汉族。不论对少数民族还是汉族,与城镇地区相比,乡村地区初中教育的缺失更加严重。在城镇地区,少数民族与汉族7~16岁儿童在校率相差很少,但在乡村地区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在考虑了地区影响因素后,少数民族与汉族儿童的在校概率差异或者缩小,或者消失,只有满族除外。  相似文献   

12.
1990~2000年中国生育模式变动及生育水平估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在对1990年和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进行漏报评估的基础上,重新估计了1990~2000年间的妇女生育模式,进而对这一时期总和生育率进行重估。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水平自1994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72~1.76之间。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国由于城乡划分标准几经变动,政府部门统计的城镇人口及城镇化水平,不能准确地反映中国城镇化的真实状况,因此在新的城乡划分标准公布之前,合理调整中国城镇化的有关数据,已是研究中国城镇化问题的一项刻不容缓的基础工作。本文试图对此作出初步的探讨。 一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年龄移算方法进行队列对比对2010年的分性别分年龄人口的漏报或者重报进行了评估,发现:在0~9岁人口按1990年普查漏报率为底线的情况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年龄人口漏报率为0.75%,重报率为0.55%,合计误差率为1.30%。采用布拉斯逻辑特生命表系统对低龄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死亡漏报做出测度,2010年低龄人口的死亡漏报非常严重,漏报率超过60%,男性婴幼儿漏报更为严重;老年人口的死亡漏报也平均在5%以上,不分年龄达到20%。出生漏报和育龄妇女重报带来生育水平的失真,经过漏报回填,2010年生育水平应该在1.52以上。由此显示,在运用2010年普查数据时需要进行质量评估。  相似文献   

15.
一、概 况 中国1990年举行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为检验“七五”计划执行情况、制定“八五”计划,并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资料。 1990年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与中国历次人口普查以及其他国家人口普查相比,有它明显的特点:一是普查规模大、项目多。这次普查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普查,普查登  相似文献   

16.
人们通常认为:中国1949年前的死亡水平属于高死亡、低寿命阶段。然而这个结论很缺乏足够的证据。为此笔者尽可能搜集了有关的人口死亡、死亡原因资料,力争对1949年之前中国人口死亡状况进行更为系统的分析。1.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1949年之前,由于战争、饥荒和瘟疫的影响,人口死亡率相当高。局部地区的抽样调查资料,如江苏省江阴县小西区1933—34年女性粗死亡率最高可达55.0‰,女性婴儿死亡率最高达402.4‰,是所见报告资料中死亡水平较高的(见表1)。死亡率相对较低的地区也在20‰左右。1.1粗死亡率根据现有资料的分析,本世纪开始到…  相似文献   

17.
<正> 继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后,国家统计局又组织了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称小普查)。两次调查的问卷上,都列入了有关死亡人口的项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公布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信息处理室计算了全国及各省1981年生命表,发表在《人口研究》1987年1—4期。198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987年1%抽样调查结果,包括了1987年年中分年龄人口数和1987年上半年分年龄死亡人口数。根据这些资料,我们可以估计出1987年全国生命表。然后,将1981年和1987年生命表加以对比,分析出我国自1981年至1987年间人口死亡水平从死亡模式的发展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王晓君 《西北人口》2017,(1):120-126
文章以西部少数民族人口为研究对象,依据2000年和2010年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通过计算,对比,揭示西部大开发十年间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变动趋势。研究表明,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程度伴随着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变化,呈现出城市化率普遍提高;民族之间人口城市化差距缩小以及民族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等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口的死亡水平如何?第三次人口普查第一次公布了分年龄死亡人口的详细资料,使我们有可能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就是利用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死亡资料,对中国近代的死亡水平(确切地说为1981年的死亡水平)进行分析。模式生命表是研究死亡问题的重要工具。较为准确地搞清中国人口死亡属于何种模式生命表,就易于将中国的死亡水平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对比了。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0.
解放以来,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形成了以产值增长为目标的外延型工业化模式,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却忽视了力度极大的结构性问题,其中包括人口产业结构的合理、有效的转移问题。目前我国的人口产业结构仍没有脱离传统模式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