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杨连云王印芝社会主义国家从一建立起就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在东方不发达的国家即以小农为主的经济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到底能不能跃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或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就运用到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2.
吴昊 《天府新论》2005,2(4):1-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离不开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建设有益经验的借鉴。邓小平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根据我国的历史条件和具体国情,大胆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建设的经验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认真研究和总结邓小平借鉴资本主义政治建设经验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战后北欧出现了社会民主党长期执政的局面,他们建设"福利国家"的经验被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样板和典范,被看作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成功地走了一条"中间道路"。其理论和实践的主要特点就是:注重经济发展,重视社会公平,福利国家建设深入人心;注重阶级合作和政治妥协,保持社会稳定。但是北欧模式带有鲜明的改良主义色彩,其实质上并没有超越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具有世界意义,是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普照的光”。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后,必然用整整一个历史阶级,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发展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生产力。这个历史阶段,就是不可逾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要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和吸取资本主义的一切积极成果,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历史任务,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这条路,才是通往富裕和繁荣之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只有精神文明搞好,才能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资本主义,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论述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路的形成和完善过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受挫,使列宁开始认识到,商品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经济,商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义阶段不能取消商品货币关系。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设想的重大发展。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完善的。概而言之,即:以国家工业化为中心,奠定社会主义物质基础;以商品经济为中介,巩固工农联盟;以国家资本主义为中介,由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改革国家机关,发展文教事业,实行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6.
在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经历中找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所不可能具备的优势条件:第一,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本身就较之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先天优势;第二,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始积累得益于殖民掠夺和战争,社会主义国家的积累规模和速度远远地低于资本主义国家;第三,科技水平的先进,使资本主义通过不平等贸易大肆剥削发展中国家,获得巨额的海外利润。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原则、方法:第一,摒弃理性原则,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第二,破除思维定势,区分社会主义的历史类型和发展阶段;第三,坚定信念,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关于认识社会主义优越性有比较、反证两种方法可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7.
列宁虽然没有提出过有关“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的概念,但他在这方面的思想极为丰富。探讨列宁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思想,对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笔者试图从三个方面,对列宁有关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一)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先进的东西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不要与周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关系?要不要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进步的东西?列宁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说:“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婪和托拉斯与托拉斯之间的敌对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前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自身的完善和发展。而一个国家由社会主义的完善和发展,同时也加速了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过程。这一过程从1917年十月革命就开始了,究竟什么时候终结还是未知的。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就是十月革命所开辟的新时代的本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扬弃观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也就是社会主义扬弃资本主义。扬弃,既有抛弃,又有保留。社会主义革命不是首先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形成的过程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过了三年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努力,已经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并且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我国就进入了以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全党全民在这个时期的总任务,就是要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  相似文献   

10.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和发展的进程说明,没有开放,就不会有社会主义理论的飞跃,就不会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开放,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生命力所在。当前社会主义国家正在进行的体制改革就是要实现从封闭到开放的转换。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而且处在世界市场的网络之中,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只有在开放中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只有全面开放,勇敢地面对资本主义,才能在两种制度的历史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个体价值体系和社会价值体系相互作用形成的“超循环”主导着社会生活,构成了文化;文化软实力的高度也就是价值体系的高度,文化建设的困难就在于人们难以突破现有价值体系的“超循环”过程的约束;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是分别由两种价值体系所主导的“超循环”,两者之间存在着激烈的较量;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归根到底就是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渗透,并强化其价值体系的“超循环”;中国共产党人若要战胜西方国家“和平演变”阴谋,关键就在于能否自觉运用执政权力来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之形成稳定的“超循环”。  相似文献   

12.
论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产物。只有在充分吸收资本主义所造就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才能建立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尤其如此。马克思说过,在资本主义没有充分发展的国家,“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可怕的波折而吸收它的一切肯定的成就。”①列宁进一步指出: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度里建设  相似文献   

13.
法治(国家)与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国家与社会主义两者能否内在结合的问题,在理论研究中没有真正解决。俄罗斯就是最明显的例证。在国家建设和发展问题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中,俄罗斯经历了把法治国家与社会主义相联到最终放弃社会主义的过程。在20世纪20年代,俄罗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放弃了法治,在80年代中期开始社会转型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终转向了资本主义。中国法治国家建设同样存在着社会主义定位的实际困惑,法治国家建设中弱化意识形态的问题就是其表现之一。笔者通过对法治国家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分析,认为二者既有共性又有不同,社会主义与法治应密切相联,二者的相互补充是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发展的必然,两者内在的结合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黄慕亚邓小平同志1992年春视察我国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深刻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  相似文献   

15.
列宁利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迂回过渡的思想,对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落后国家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资本主义建设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对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继承和运用,与列宁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6.
对本世纪末社会主义走势作出正确预测,既有助于对现实社会主义运动进行正确指导,也有益于对下世纪社会主义状况作出正确估计,而分析当前社会主义状况则是作出此种预测的基础。一、从三个基本事实看当前社会主义状况分析当前社会主义状况,首先要承认三个基本事实:第~,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来看,资本主义占居优势。在当代新科技革命大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情况下,资本主义国家相应调整了生产关系和管理方式,在一定限度内增强了对生产力发展的容纳能力。世界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加强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拓展,也为西方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当代中国产生腐败的根源及其危害1.当代中国产生腐败的根源。我国现今的社会主义制度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和生活在我们社会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封建主义思想还会同资产阶级思想相互渗透起来,共同毒化我们。对此,邓小平严肃地提醒我们:“必须在思想政治领域把上述斗争进行到底”。“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①此外,我国处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西方国家企图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邓小平指出:“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使…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地回答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党的十四大报告,把这一崭新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九个方面,其中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最终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为全世界所瞩目。一、“一国两制”是新思想、新语言,是前人未曾讲过的所谓“一国两制”,根据小平同志的说法,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即12亿人口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一…  相似文献   

1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的又一次历史性的飞跃。邓小平同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的全部著作和实践都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面展开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因此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命题,这个理论所要集中回答的问题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以及这种本质在中国如何实现。(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剖析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论证…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同志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首先提出的。党的十四大认为,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构想,对于和平统一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维护世界和乎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一、“一国两制”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物“一国两制”概括地说,就是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作为特别行政区,实行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是。第一,“一个中国”是前提。就是祖国要统一,只能在一个中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