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孝道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范畴,古代中国“孝治天下”以及孝道法律化对传统社会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意义。从民国县级档案中的亲子冲突案看,父母尊亲在子女婚姻和财产等领域的影响力呈全面退却之势,但刑法中以“尊亲属”之名的条文内容及“同罪异罚”原则仍体现了孝伦理的延续性。孝道的近现代转型既有西方思潮影响的外在作用,更有不适应社会实际的内在因素。此外,父母尊亲在法庭上将孝作为子孙幼辈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使得孝规范沦为其泄愤或谋利工具;而子女在亲子冲突中完全不顾孝道的极端行为,也并不能获得更多的个体自由和幸福。  相似文献   

2.
香玉的孝心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心中有孝,才能感悟充满孝心的世界,心存感恩,才能体验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孝心,不一定非得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心.我们出生以来,每时每刻都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中,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关爱,做一个有孝心的人.“孝”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奉献的伟大,同时,我也了解了“孝”的真正含义——其实就是发自内心的关爱!  相似文献   

3.
题记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历来就是名重八方的“礼仪之 邦”。古人有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 则安,无礼则危,固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在居民交往中,特别是社区工作者 在与居民的交往中,以礼相待,是建设文明的开端。  相似文献   

4.
在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学说中 ,“孝”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孔子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是孔子用以规范父母和子女关系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究竟什么是“孝”呢 ?孔子本人虽然没有给“孝”下一个具体定义 ,但是 ,从后儒对“孝”的注释解说中 ,我们还是可以窥知其义。《尔雅》中说 :“善事父母曰孝。”儒学礼书《礼记·祭统》中说 :“孝者 ,畜也。”而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老部》中解曰 :“孝 ,善事父母者。从老省 ,从子 ,子承老也。”在许慎看来 ,“孝”是个会意字 ,其上部是一个省略了笔划的…  相似文献   

5.
立社与分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立社是同分封制并存的社会现象,反映着古人对土地的崇拜心理。什么是“社”?《说文》云:“社,地主也。”《周礼·大司乐》:“土示,五土之总神也,即谓社。”社又称“后土”,与主宰上天的“皇天”相对应。《尚书·武成》:“告子皇天后土。”什么是“立社”?为什么立社?《白虎通·社稷》云:“封土立社,示有土尊。”该书《祀典》篇又说:“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为社而祀之,极功也。”《礼  相似文献   

6.
历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面镜子。古人对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已有了明确的认识。《增广》云:“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唐太宗也说过:“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司马光更著书《资治通鉴》提醒后人特别是统治者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在制定国策,治理人民时吸取历史的教训。毛泽东同志也说过:“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  相似文献   

7.
古人有云:“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 必象其德。”每个社会,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明辨是非的标准,都有评判美丑的准绳。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信、忠, 孝、悌、忍、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操守。因为如此,所以,才会有知国破而沉汨罗江的屈原,才会有先忧后乐于天下的范仲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  相似文献   

8.
家庭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儒家孝道在构建和谐家庭中有着重要价值。传统孝文化为构建和谐家庭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其中包括赡养父母、尊亲敬亲和谏诤。传统孝文化对建立和谐家庭、培养家庭成员博爱思想和合作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关于“焚书坑儒”,前哲时贤评议颇多,但所引证史实,常有含混不清或令人置疑之处。秦始皇焚毁的究竟是哪些书,坑杀的又是些什么人,这本是分析评价的基点,可惜至今仍无人作过全面系统的考辨。古人云:“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笔者自然算不上智者,只是对“焚诗书,坑儒士”的传统说法颇有疑惑,所以想在史实考辨上作些尝试。  相似文献   

10.
对于儒家的‘幸”历来是众说纷法,歧义颇劣,既有人领之为众善之始,也有人斥之为万恶之源。笔者认为,儒家的“孝”,内容庞杂,良分杂读,优劣并存,由运用辩证否定视具体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丰富充实其内涵,使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广大,成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孝”,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道德规范之一,也是儒家思想中最基本的范畴。孔子是儒家倡导“孝”的第一人,在(论语冷有许多关于‘哮”的论述,他把“孝”看作是“为仁之本”,孟子则把“孝”看作是人伦之本,并把“父母…  相似文献   

11.
修订本《辞源》“崆峒”词条第二义项,以“崆峒”指“洛阳”,其文云:“古人认为北极星居天之中,斗极之下为空桐(即崆桐)。洛阳居地之中,因以崆桐指洛阳。唐李贺《歌诗编》三(按:应为“二”《仁和里杂叙皇甫湜》:‘明朝下元复西道,崆桐叙别长如天’,”这里所引“斗极之下为空桐”,见于《尔雅·释地》。其文云:“岠齐州以南,戴日为丹穴。北戴斗极为空桐。东至日所出为大平。西至日所入为大蒙。”邢昺疏云:“岠,去也;齐,中也;中州犹言中国  相似文献   

12.
家庭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儒家孝道在构建和谐家庭中有着重要价值。传统孝文化为构建和谐家庭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其中包括赡养父母、尊亲敬亲和谏诤。传统孝文化对建立和谐家庭、培养家庭成员博爱思想和合作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唐文 《阅读与作文》2012,(10):45-47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古人尚且知道授人知识不如授人方法的道理,那么在各种理论高度发展的今天为什么就不能多重视一点方法的传授呢?  相似文献   

14.
题目展示一颗健全的心灵应该有刺——一根锐利的、伴人一生的尖刺,始终对应着自己的恶行。这根刺,哲学的名称叫“良知”。请以“坚守良知”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坚守”意即坚定地守卫。它与“坚持”意思不同:“坚守”之“守”,强调“不使攻破”;“坚持”之“持”,突出“使继续下去”。它与“守望”也内涵有别:“坚守”之“坚”,是一种意志;“守望”之“望”,含一种期待。古人云:“人性本善。”在他们的理念中,所谓“君子”是能够长久地保持本性的人,所谓“小人”则是轻易地丢失了本性的人。…  相似文献   

15.
盘点孝心     
“百敬孝为先”。古代先贤把“孝”视为“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古代育人的代表作《弟子规》的核心主张。就是强调“孝亲敬师”。“孝”成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无数海外游子不远万里回祖国大陆寻根祭祖,就是循着“孝”这条主脉而来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一年一度重阳节到来之际,我们不妨盘点一下自己的孝心,对“孝”做一番自我拷问。  相似文献   

16.
教与学是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作为现代教师 ,不仅要研究如何教学生 ,让学生学会 ,而且更要研究如何让学生会学 ,掌握学习方法。古人云 :“授人以鱼 ,只供一饭之需 ,教人以渔 ,则会终生受益。”说的是掌握“捕鱼”方法的重要性。同理 ,教师教学生掌握会学的策略 ,也将会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如果说教师是树人之人,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便是树人之地。时至今日,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谈发挥学生的主体创造性,不能不谈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千差万别,各有千秋,不应该统一,也无法统一,“教无定法”反映了这一客观实际,“茶馆式”教学法是近年来人们摸索出来的一种颇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法,这  相似文献   

18.
苏轼曾说:“天下几人学社甫,谁得其皮与其骨?”(《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如是则学杜者当以识为主,首先弄清何者为杜诗之皮,何者为杜诗之骨?杜甫曾论书云:“苦县光和尚骨力,书贵瘦硬方通神。”(《李潮八分小篆歌》)又云:“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戏为六绝句》)方回诗云:“书贵瘦硬少陵语,岂止评书端为诗。”(《题郭熙雪晴松石平远图为张季野作是日同读杜诗》)诗与画的确是相  相似文献   

19.
“乐府”,汉音乐机关名,后沿用为一种诗体,似乎成为文学史上常识性问题了。其实,唐代以前的所谓“乐府诗”,并不只是一种“诗体”,而是有乐谱能够唱的歌曲。刘勰《文心雕龙·乐府》云:“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这句话是从《尚书·尧典》来的,前面就是经常为人所引用的“诗言志,歌永言”。可见我们的古人总是把诗与歌,义与声联系在一起的。宋人郑樵在《通志》中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读者网站     
不依法治权不得了 古人云:“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法行则人从法,法败则法从人。”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国策。如何依法冶国?笔者认为除了加速立法步伐,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使公民人人懂法、守法之外,关键是要“依法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