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民意与公共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西方学者依雷尼·B.夏普和鲁贝格在其研究中设立了民意与政策的相关性模型.依雷尼·B.夏普概括了民意与政策发生联系的四种模型,即民意一政策的不相关性模型、决策者操纵民意模型、公共政策与民意反映不一致模型和响应模型;鲁贝格通过参与者模式、理性行动模式、政党模式、压力团体模式、共享模式和角色模式设定了民意影响公共政策的模型.而在托马斯·R.戴伊看来,公共政策塑造民意比民意影响公共政策的情形更多一些.  相似文献   

2.
利益集团理论视野下的公共政策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生于西方的利益集团理论,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框架,虽然比较能够有效地阐释西方的公共政策过程,然而其自身也有不可避免的内在缺陷。由于中西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背景的不同,中国的利益集团与西方的利益集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不能照搬利益集团理论的逻辑理路,必须在合理借鉴的基础上,实现对利益集团理论的超越。只有如此,才能优化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过程。  相似文献   

3.
政策网络:政策科学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网络是西方发达国家研究后现代政策科学的主流话语和一种新的分析框架.它主要研究政策过程中相互依赖的行动者的稳定社会关系模式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在政策网络中,行动者在网络中的地位、政策参与者关系的强弱以及网络的开放程度都会影响政策后果.政策网络理论在发达国家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后果与政策变迁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作为后现代政策分析的新框架,政策网络是对传统政策分析理论的超越,它对中国政策科学的深入研究以及中国当前政策问题的有效解决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营销功能扩大化"和新公共管理运动思潮的影响下,运用"营销"的理念和方法改进公共服务成为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面向。台湾学术界弥补了西方研究者没有把"政府再造"的重点放在政策管理层面上的研究缺陷,确立了"公共政策营销"研究在公共政策学科中的地位。台湾的一些地方政府在实践中也进行了政策营销的有益尝试。这些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对于大陆地区的政策管理和政策创新来说,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方公共政策的理论发展之路及其对本土化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识、选择与行动,是公共政策研究的特色。因此之故,公共政策的理论研究一直滞后于实践研究。最近20多年来,西方公共政策领域发展了很多理论。本文将介绍西方公共政策的重要理论,分析其理论发展过程,并以IAPP研究为例,说明西方公共政策理论的经验对于我们本土化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安 《理论界》2008,(12):100-102
“多源流”理论是用来解释国家层面上政策是如何制定的,尤其是在模糊性条件下的政策选择过程,是西方应用比较广泛的公共政策分析工具。通过运用“多源流”理论对A市PX项目迁建决策过程进行个案分析,验证了该理论在解释中国公共政策过程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多源流理论是公共政策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借鉴这一理论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政策议程设置与优化过程,突出令人瞩目的问题指标,引导人们关注政治动向,促成三流汇聚,阐明我党意识形态政策之窗开启的议程特色和政策企业家的身份特性,探索政策合法化的内生动力,将促进党的意识形态政策之窗持续开启.  相似文献   

8.
石国亮 《浙江社会科学》2012,(6):32-37,122,156,157
公共政策是整合分化社会与分化利益的有力工具,制定一项良好的公共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一项良好公共政策的制定一方面基于各参与主体的特质情况,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政策产出的体制.关于公共政策主体的分类与分析,国内外学者仍是“仁者见仁”.在后现代话语理论方兴未艾的情势下,公共政策在“公共能量场”中的制定与修订以及政策制定过程中抗辩、博弈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难民、秉持公共精神的管闲事者、相关的政府机关、不可触犯的上级权威等四类公共政策主体的特质.而政策主体的特质在“公共能量场”中的能动性,既取决于政策主体的主体特质的话语表达,也取决于在解构传统公共政策体制的基础上建构基于后现代话语理论以“公共能量场”为场域的新的公共政策体制的平台搭建.  相似文献   

9.
刘丽珍  朱立言 《兰州学刊》2007,(8):121-124,137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审视现行公共政策,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政策是当今一个热门话题.文章从社会性别理论及相应的政策模式入手,对性别中性政策、性别平等政策、性别差异政策和社会性别意识政策一一进行了分析,指出在社会性别意识下我国公共政策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具有特殊的制定背景和内涵体系。这一政策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促进了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结构调整与体系完善。但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在决策机制、政策目标、政策体系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科学运用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合理借鉴国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经验,是完善和优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