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老年》2008,(8):4-4
前不久,四川省乐山市并研县干佛镇大学堂村一个农家小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下,106岁高龄的张近才老人与102岁的老伴卢淑容结婚90周年的庆典正在举行。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大学生就业转型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2009,(4):76-78
在历史上,大学生一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民主革命时期,他们是激进勇敢的代表:“文革”中,他们又是备受摧残的一代:改革开放后,他们是备受社会瞩目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3.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改革开放风云变幻的大舞台。广东文艺界也是率先走出“文革”桎梏。最早出现“思想活跃,创作活跃,演出活跃”的一片新天地。我这里记述三件事,从广东文艺界的三次“破冰之旅”中,看看岭南文化是怎样从崩溃边缘走向复苏和繁荣的。  相似文献   

4.
贺伟 《老人天地》2010,(7):21-21
1977年6月下旬.62岁的一代影星赵丹前来庐山休养。当时“文革”虽已结束,但强加在赵丹身上的一些”罪名”并没有完全得到澄清.赵丹仍然”赋闲”在家。  相似文献   

5.
沈群 《中外书摘》2010,(11):20-22
提起“劳改”,我们这一代人总是会想到父辈人所经历的1957年“反右”或“文革”,深入美同生活后,我才发现劳动改造绝对不是中国的专利,美同也有“劳改”。  相似文献   

6.
汪钦 《公关世界》2008,(7):50-50
十年“浩劫”虽已成为历史,但说来依然让人不堪回首,尤其那些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的功臣、志士,更是令人悲叹不已。“文革”第一个被害的邓拓便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7.
韦博 《老年世界》2011,(10):32-33
1973年12月,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不寻常的事件。  相似文献   

8.
《炎黄世界》2013,(6):24-25
任仲夷,中国共产党元老、著名政治家,见证了中国近百年的岁月更替,亲历了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参与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力主广东改革开放;他第一个公开发表文章响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批判“两个凡是”;他绕过“禁区”,亲自主持烈士张志新的平反昭雪;他凭借着一个改革者的大智大勇坚定地引领广东的改革开放,用短短5年的时间,使长期落后的广东经济总量走在了全国前列,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样板戏”连环画 由样板戏改编而成的连环画,是样板戏传播的一个重要形式,也是“文革”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表面看来,样板戏的创作,是依据所谓“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作者出技巧”的领导、群众、作者“三结合”的创作方法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义举     
嘎尔迪 《老年世界》2010,(19):23-23
1967年7月下旬,夏日炎炎,“文革”运动也如火如荼。一天,我和弟弟在旗人委的大礼堂前玩耍,忽然,一个伙伴慌慌张张地跑来,说:“快回去看看吧,红卫兵到咱们院里抄家来了。”  相似文献   

11.
任均 《中外书摘》2011,(1):15-18
孙维世是我二姐任锐的女儿,我的外甥女。她父亲是孙炳文。从幼年时候第一次见面,到“文革”开始后最后一次见面,我叫过她的小名“小兰”,也叫过她的学名“维世”——这都是她的名字,她却一直管我叫“六姨”。但是,虽然我长她一辈,却只比她大一岁,我俩是从小一起玩儿的最要好的朋友。  相似文献   

12.
石英 《老年人》2006,(11):30-31
在“文革”长达10年的煎熬中,在我心灵最苦涩荒寂的时候,是两个孩子给了我挚爱和安慰,她们以血浓于水的亲情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度过了那段坎坷岁月。最难忘的是,我与两个孩子的三次“旅游”。所谓“旅游”,其实并没离开北京市。那时,我尚属“专政”对象,既无经济条件,也无行动  相似文献   

13.
牢里总有一两个人不畏环境,对我表现出友好。一天早上,我听见有人在拍牢房的门,我走到门洞前往外瞧,看到一个年轻的看守站在门口。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最后的二十年里,全球30多个国家,多达15亿人口卷入了急剧而壮观的经济转轨洪流之中。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经济转轨必提及的“华盛顿共识”,也几经修订,相关的介绍和讨论进行得如火如荼。在中国国内,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部门,“经济转轨”也是最热的焦点,但令人诧异的是,对“华盛顿共识”的介绍却寥寥无几,包括很多业内人士也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究竟何为“华盛顿共识”?其对我国经济转轨实践又有何启示呢?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变革、政治建构与社会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政治究竟有没有实质性的变革?这是一个具有重大价值但又非常容易被遮蔽的问题,原因在于它本身就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问题。那些不遗余力地呼吁政治体制改革的人基于其基本诉求会有意无意地忽视过去30年里中国政治发生的显著变化,同样,那些对政治改革抱持谨慎保守态度的人会想方设法证明,中国的政治实际上一直在取得进步,与“文革”刚结束时相比,其变化之大可谓翻天覆地。  相似文献   

16.
李同成 《中外书摘》2006,(11):22-24
本文作者在“文革”期间曾在中国驻苏联使馆工作、亲历、亲闻了发生在当时特定历史、特定环境下的事件,今天读来恍若隔世、倒也别有一番趣味。  相似文献   

17.
谭望岳 《老年人》2007,(9):17-17
他,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为建立和保卫新中国洒下热血,至今身上还能清楚地看到八处伤疤。  相似文献   

18.
霞飞 《老年世界》2010,(14):32-33
蒯大富,1967届清华大学化学系学生。在“文革”中,蒯大富是北京红卫兵造反派的五大领袖之一,领导、参与了“文革”初期的一系列造反活动,“文革”后被判有期徒刑17年,先后被关押在北京和青海,出来后辗转到深圳经商。一波三折的变故,促使他由一个“红卫兵领袖”向普通人序列回归。从今天的视角看,这样一个经历了“政治过山车”的人,他的身上有摆脱不了的时代印记,他的回归之路则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19.
《中外书摘》2014,(5):43-45
一时间:“文革”年代1967年的正月十五。地点:滨海劳改农场中的一个监号。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像章是指以毛泽东为表现主体的像章,简称“像章”“红宝章”。“文革”中,各大小单位都争相设计、制作各式各样的毛泽东像章,佩戴、收藏、赠送、交换毛泽东像章,成为当时一种时尚。除了“黑五类”等被打入另册者不能佩戴以外,男女老少都得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