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过二十多年市场化制度变迁的改革,中国已基本上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程度总体上已达到50%以上的水平。但由于在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中的非正式制度变迁严重滞后,结果导致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只有加快非正式制度变迁,加速渐进式的改革,才能消除问题,才能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改革也就是制度变迁的本质规定性,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改革道路,实际上也就是这个国家对制度变迁形式的选择问题。国家经济制度的整体变迁,从理论上,可以被区分为自然演进型制度变迁、移植型制度变迁和创新型制度变迁。而中国经济改革就其本质而言,属于一种典型的创新型制度变迁。中国经济改革创新型制度变迁道路的选择,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制度变迁历史的归宿,实际上其创新性也已被中国经济改革30年的实践经历所证实。  相似文献   

3.
许经勇 《西部论坛》2021,31(1):1-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改革开放后一系列经济制度变迁的结果.中国的经济制度变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具有明确的市场化方向,并采取了渐进式、系统化推进策略以缓解改革阻力:以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为突破口,尔后逐步推进城市经济制度变迁;从制度外增量改革入手,尔后逐步推进制度内存量改革;从政策性调整入手,尔后逐步推进制度...  相似文献   

4.
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说及其验证   总被引:92,自引:0,他引:92  
本文结合中国和其他一些转型国家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事实 ,提出并验证了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新的理论假说 :( 1 )同一轨迹上制度变迁的边际收益先递增后递减 ,其变化轨迹呈倒“U”型曲线 ;( 2 )政府行政力量推动市场化改革在一定时期内是可行的 ,有效的 ;( 3)制度变迁中不同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转换主要取决于制度变迁对各自利益的影响 ,也受制于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市场化进程的分析,提出走出古典市场化,走向现代市场化的见解。现代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特征是均衡、法治,以及符合均衡法治要求下的持续活力。为此,要加快促进制度变迁.首先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整体联动,形成均衡协调的改革进程;其次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即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进一步形成民间与政府积极互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相互呼应的改革进程;第三是以制度建设为主,加快提升法治水平,形成以法治为基础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间金融的兴起与发展前景:温州案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温州案例"的研究表明,随着以温州为代表的民间金融在中国的兴起,内生于中国体制外经济发展中的民间金融制度已成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中的重要事件.民间金融是在中国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经济制度变迁中的诱致性融资制度变迁,它作为一种市场化融资制度安排为中国的渐进式经济改革提供了强大的体制外金融资源支持.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参入WTO后中国金融业面临竞争格局的变化,民间金融必将以其制度优势及强大的制度示范、扩散效应,对中国国有银行的制度创新乃至中国金融制度的变迁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区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化的制度变迁程度差异,制度变迁程度受所在地区现有制度环境、制度变迁成本的制约。所以,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的关键在于加快西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为西部地区的市场化培育相应的制度环境,减少西部地区市场化进程的成本。  相似文献   

8.
《文史哲》2020,(4)
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一场伟大的革命性的制度变革,已经孕育了过去4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过去40年的中国经济改革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现在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运行体制?当下这种经济体制的实质、优长和问题是什么?在现行经济体制安排下的经济高速增长能否持续?未来中国经济与社会将向何处去?所有这些都是整个社会没有深刻反思的问题。回顾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过程,无论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农业经营制度的变迁和民营经济的成长,还是现代金融体系、现代政府宏观管理体系、现代公司制度的生成与变迁,抑或对外开放在中国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生成与发展中的作用,无不一再证明,在经济改革的试错过程中不断转变观念和提高理论认识,才是经济改革的原动力;建立法治化的市场经济秩序,才是未来中国当走的路。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地处西部的青海省在经济制度上发生了显著的变迁。产权非国有化、对外开放度和资金市场化是制度变迁影响经济增长的三大主要表现。本文对制度变迁进行了量化,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度变迁对青海省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不同改革阶段的制度因素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青海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将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思想与内生增长模型有机结合,把制度作为一种内生、可变的决定性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之中,在对制度变迁的指标测度进行借鉴与修正的基础上,尝试基于扩展的Barro型回归方程、采用动态面板回归方法实证考察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效应。研究发现:在其它变量加以控制的前提下,人均GDP增长率与人均GDP的初始规模呈现负相关,中国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条件收敛性,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经济开放度和人力资本的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市场化进程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存在递减趋势;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东部地区经济开放度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但也容易受到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人力资本和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地方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重要主体 ,其制度创新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市场化改革 ,有利于降低制度创新的风险和成本 ,提高权力中心制度安排的质量和效益 ,但从全局的角度审视 ,则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妨碍权力中心推行的制度变迁进程和制度变迁的整体性推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目前所进行的市场化方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其实就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制度变迁过程。由于中国的特殊现实国情,政府总体上成为一个主导力量,政府权力因素在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变迁推进的次序与时机的权衡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扮演着“制度决定者”和制度供给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制度创新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制度的创新,以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为核心,走过了一条具有鲜明特点的制度变迁路径:土地所有权、经营权都归农民———土地所有权归农民、经营权归集体———土地所有权、经营权都归集体———所有权归集体、经营权归农民。我们可以看到,历次土地制度的变迁既是对前一次土地制度的继承,又是对它的否定。5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制度发展所形成的某些特质,提供了强化现存农村制度的惯性,决定了我国当前农村制度改革具有“双轨制特点”,不可能一步到位。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之初,尽管我国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农村改革方案,但却不自觉的选择了市场化的改革道路,这就为今后农村制度的变迁规定了方向,即今后中国农村制度只能朝着越来越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自宣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一方面在市场化进程中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个新的课题,另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本身也是中国进一步经济发展的关键。面对改革难关,我国的体制改革必须有所创新,否则难以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项前无古人的创举。 所谓体制创新是指通过制度、机构和价值观的变革,实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根据上述目标,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体制变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考察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对外贸易的市场化。所谓质,即考察我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及其对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作用;所谓量,即本文设立测度对外贸易市场化的指标体系,以衡量市场化的程度,揭示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勇 《理论界》2008,(10):19-20
中国的改革是一个发展制度不断创新和发展文化不断变迁的过程。但当前,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既得利益集团通过阻碍持续制度创新和发展文化变迁所带来的压力。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必须进行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变革,这就需要持续的制度创新和发展理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制度环境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前提经济转型是当今世界性重大事件。中国经济转型的制度过渡性和制度阶段性情况,也说明了不确定性是中国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经济转型的不确定性特点决定了转型的艰巨性。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和制度变迁,中国经济转型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当前改革攻坚由于受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以来,传媒在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也经历着自身的体制变革。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审视,传媒体制的变迁历程经历了"二元化"改革探索期、"市场化"改革发展期和"双轨制"改革深化期三个阶段。新时期我国传媒体制变迁的路径选择和体制变革包含了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种路径模式,只是在改革进程中各自发挥的作用不同;促使我国传媒体制改革的动力因素则为明晰产权的欲求、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变迁主体的意愿。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市场化和贸易自由化实现了基础制度的变迁,促进了中国相关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开放格局的形成,这不仅为中国利用国际技术扩散提供了制度上的动力和保证,而且通过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专利引进等经济活动促进了外部技术的扩散。因此,在基础制度转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对于中国利用国际技术扩散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