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二十多年市场化制度变迁的改革,中国已基本上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程度总体上已达到50%以上的水平。但由于在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中的非正式制度变迁严重滞后,结果导致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只有加快非正式制度变迁,加速渐进式的改革,才能消除问题,才能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自1986年民政部制定1986—1990年五年规划以来,我国养老服务的市场化探索已经进行了三十年。从初始阶段的"政府包办"到后来"养老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的变迁,这种探索深刻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特征。2011年以来,我国政府从产业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高度对养老服务业进行重新认识,不断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但在实践中,政府权责定位不当、市场运行效率不高、市场供给能力有限等仍是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问题。为深入推进改革,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的不同层面就顶层设计、管理机制、服务内容等多方面持续改进和完善,以实现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服务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全毅  吴德进 《东南学术》2011,(1):124-138
二战后东亚经济体制经历了从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演变,东亚经济奇迹某种程度上是东亚国家与地区经济制度创新的结果。本文考察了东亚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历程、特点,形成颇具特色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模式。东亚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能够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与宏观导向型的国家干预巧妙地结合起来,比单纯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更有效率。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化改革不仅塑造了微观市场主体,也为工业化的重大进展提供了市场制度保障,从而使东亚经济快速成长并跻身新兴工业化行列。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给各国公共养老保险支出带来了巨大压力,养老保险支出责任趋向于由政府向企业和个人等市场主体倾斜。对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市场化供给的条件进行研究,有助于实现养老保险市场化供给的制度创新及缓解我国当前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较低、资金供不应求的矛盾。城镇养老保险市场化供给的扩大,有利于政府腾出更多的资金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  相似文献   

5.
笔者以为,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变迁根据的分析,不仅要探寻其内在的经济根据,更要探寻隐藏在这种经济关系背后的深层次的伦理动因。本文拟从制度伦理的分析角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四次重大变革(土地革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土地承包制)进行制度伦理分析,找寻其内在变革的伦理动因,并在此基础上探求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变迁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6.
资源配置不合理、政府拨款机制效率低下、民办高校发展缓慢和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从理论上分析,实施教育券制度可以把资源配置权交还给市场,减少交易成本,具有促进教育公平和效率、促进民办高校发展、满足学生的教育选择权等现实意义。因此,实行教育券制度,应是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论市场化改革的路径依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依据路径依赖的理论。分析了我国经济改革的市场化进程.得出了两点 基本评价:一是多重复合的改革路径显示了市场化改革的“先退后进”、“先易后难”、体制外改革先 行的渐进性质;二是指出放权让利的改革思路,尽管减少了改革的阻力,但也带来了利益刚性自我 强化、恶性循环的负面影响。文章认为目前的改革应摆脱放权让利的思路。深入到构建新的经济体 制框架。依靠制度给经济活动提供持久的激励。同时,构建有约束力的意识形态.以克服对改革路径的偏离。  相似文献   

8.
将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思想与内生增长模型有机结合,把制度作为一种内生、可变的决定性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之中,在对制度变迁的指标测度进行借鉴与修正的基础上,尝试基于扩展的Barro型回归方程、采用动态面板回归方法实证考察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效应。研究发现:在其它变量加以控制的前提下,人均GDP增长率与人均GDP的初始规模呈现负相关,中国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条件收敛性,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经济开放度和人力资本的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市场化进程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存在递减趋势;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东部地区经济开放度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但也容易受到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人力资本和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9.
改革也就是制度变迁的本质规定性,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改革道路,实际上也就是这个国家对制度变迁形式的选择问题。国家经济制度的整体变迁,从理论上,可以被区分为自然演进型制度变迁、移植型制度变迁和创新型制度变迁。而中国经济改革就其本质而言,属于一种典型的创新型制度变迁。中国经济改革创新型制度变迁道路的选择,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制度变迁历史的归宿,实际上其创新性也已被中国经济改革30年的实践经历所证实。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贡献;中国制度的快速变迁带来了经济上的大发展和技术上的进步,而技术前进的同时需要制度的相应改变,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说及其验证   总被引:92,自引:0,他引:92  
本文结合中国和其他一些转型国家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事实 ,提出并验证了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新的理论假说 :( 1 )同一轨迹上制度变迁的边际收益先递增后递减 ,其变化轨迹呈倒“U”型曲线 ;( 2 )政府行政力量推动市场化改革在一定时期内是可行的 ,有效的 ;( 3)制度变迁中不同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转换主要取决于制度变迁对各自利益的影响 ,也受制于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运用戴维斯、诺斯和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从监管成本相对价格的变化、意识形态的改变、技术进步和克服对风险的厌恶四个方面论述我国保险偿付能力制度变迁的目的是以提高监管效能、降低监管成本,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福利为目的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3.
就业制度改革三十年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社建 《社会科学》2008,(3):117-122
30年来的就业制度改革是政府与劳动力市场共同发挥作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过程,基本遵循了努力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改革原则.为此在简要考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统包统配制的就业制度的基础上,探讨就业制度改革30年来的简要进程,反思就业制度改革,分析展望未来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前景,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效扩大就业与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论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在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中 ,制度是除天赋要素、技术和偏好这三大经济理论的传统柱石之外的第四大柱石。制度构成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1制度产生的根源在于节约交易成本 ,任何经济运作都存在交易成本 ,如果不存在交易成本 ,即如果不存在任何影响交易的障碍 ,资源的运作都会是有效率的 ,货币及各种经济制度也不会出现。制度的存在虽然与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相悖 ,但其目的正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 ,促进市场运作。因此 ,制度不仅是各种经济行为的约束条件 ,而且向人们提供了一个经济行为的结构来…  相似文献   

15.
中国集体土地制度变迁与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的土地制度改革已进行到创新阶段,地方及中央政府作为制度供给方的态度正在由限制约束转变为探索推动.用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框架,理清我国集体土地制度运行的内在规律.新一轮土地改革的下一步应是,通过多种制度创新实践的竞争结果来确立改革方案,最终形成新的正式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农村改革与制度变迁基本上是在缺乏宪法规范支持的背景下实施的。为了消除人们对它的合宪性产生的质疑,在分析我国农村改革与制度变迁的合宪性时,必须坚持合宪性推定原则特别是由它派生出来的政治问题不审查原则。  相似文献   

17.
我国报业经营改革的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度问题对于任何一个社会系统而言都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业经营改革的制度变迁经历了恢复广告、自办发行、增张扩版、兼办都市报、组建报业集团、国内报业资本运营等六个阶段。与政府主导的国企改革略有不同,我国报业经营制度的变迁过程体现了以诱致性变迁为主、政府主导性变迁为辅的渐进性变革特性。由于初始条件和改革成本的制约,今后我国报业经营制度的变迁方式仍将选择渐进式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制度经济学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村改革既是中国整体经济改革的时间起点,也是其逻辑起点。中国改革的渐进性特征、内在的逻辑推进过程和利益博弈关系,都已经蕴涵在农村改革之中。30年的农村改革可视为城乡关系的分阶段调整;采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将清晰地展现其逻辑完整的阶段性制度变迁历程;进而可在国际比较的视野下提炼出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于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借鉴意义。对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判断,还概括了农村改革面临的新挑战,展望了进一步改革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司法改革表面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实际上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司法改革路径选择。从制度变迁理论以及我国的司法改革实践来看,我国的司法改革必须走整体推进以及必要的局部试点之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分税制改革、农业税取消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乡镇政权的一些职能趋于弱化,甚至趋于消失,文章正是基于乡镇政权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进一步弱化趋势和借鉴新制度经济学中关于制度变迁的两种基本模型,得出我国有对乡镇政权进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可行性,而不具备实施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可能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