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秀昌 《河北学刊》2003,23(2):126-130
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私人化"写作,有其合法的本土语境和全球语境.它的出现,推动了文学的多元发展,丰富了文学的话语表达,更新了文学批评观念,拓宽了意义生成的空间,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但由于"私人化"写作不断向"欲望化"、"肉身化"滑落,导致了审美价值的畸变,并陷入商业操纵和男性窥视的双重陷阱,从而走向了女性解放的反面.  相似文献   

2.
张俊才 《河北学刊》2001,21(3):42-46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观是研究现代文艺思想变迁的一个"标本",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在启蒙主义的"五四,,文学中已孕育出属于"革命文学"的胚芽.文学研究会对作家社会责任感的强调,体现了这个文学观正逐步"走向革命"的文学团体对作家人格精神的更直接的要求,对成就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事业至关重要,对新时期以来文学的多元发展和迷乱,也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再论"四五"天安门诗歌在文学史中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四五"天安门诗歌以江青一伙为政治批判指向,并且是人们真情实感的表达,但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的是"文革"主流文学的创作规范,完全符合"文革"主流文学的抒情模态,因此它没有疏离和对抗于"文革"主流文学,不能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序幕和开端.它只是"文革"主流文学寻常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文革小说"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与文学生产的"一体化"和"制度化"有密切关系.意识形态色彩比较突出,文学的审美价值不高,但其中不乏优秀之作."文革"结束后,鲜有人提及,甚至被"集体遗忘".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不能一概否定它,不要政治定性,要用理性的态度给予客观的评价,分析不同类型的小说的认识价值和它对文学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学自身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表现手法和感觉方式的更新.俄国形式主义者以"陌生化"来概括这一规律.语言的选择以及排列组合能使人产生新奇的感受效果,即陌生化效果,但是"陌生化"手法也应该在一定范围之内运用.总的说来,作家应以"童心"来看待世界和表现世界,由此形成的作品一定会最具陌生化效果.另外,文学接受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它所产生的审美效果应该在具有个体性的同时.还要具有普遍的共通性质.如果刻意追求语言或技巧等方面的奇特则会导致过分陌生.  相似文献   

6.
"文学自觉"问题论争评述--兼与张少康、李文初先生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学自觉"问题应是文学史研究的一个课题,它包括对文学的"前自觉"、"自觉"和"后自觉"过程的历时性描述."文学自觉"的基本内涵是指文学完成了它的抒情化、个性化、审美化、文人化的特征.依此,我们将春秋战国至东汉中叶确定为中国文学的前自觉期,其中包括"乐体文学"、"赋体文学"、"史体文学"三种前自觉的艺术文体阶段;东汉后期至西晋阮籍时期为中国文学的自觉期,这是诗体文学大兴并完成了它的个性化、抒情化、审美化、文人化特征的时期;西晋太康至初唐宋之间、沈俭期时期是诗体文学的体制完善期,它经历了陆机的语词时代、玄言诗的语义时代、山水诗和宫体诗的语象时代、永明体的语音时代,而至初唐出现了体制完备的律诗.律诗的定型,标志着中国文学自觉历程的结束.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拥有独具特色的抒情传统,"五四"新文学在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之下,重新发现并激活了抒情传统的现代价值和意义,生成为中国现代的抒情主义.它既受到了诗言志、诗缘情传统的孕育和影响,也有西方浪漫主义的诱惑和催化,并成为新文学的一种话语方式.当"抒情"成为"主义",感情的个人空间受到了一定的挤压,具有了鲜明的意识形态内涵,也遭受到新文学的质疑和批判.新文学的自我表达被纳入西方话语谱系,说明传统"抒情"的路径和意义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新文学也存在着自我认同的焦虑和困惑.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有关"平民文学"的争论,其实质源于"平民文学"概念的歧义.表面上使用的都是"平民文学"概念,其实际所指各不相同.周作人的"平民文学"是指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平民精神的文学,胡适的"平民文学"是指古已有之的来自民间的文学,而鲁迅的"平民文学"则是指革命胜利、工农解放后真正体现工农思想的文学."平民文学"概念的歧义孕育了五四"平民文学"的争论.然而这是一种错位的争论,它没能使五四"平民文学"主张的探讨深入下去;不过又正是这种错位的争论,带来了五四"平民文学"复杂丰富的内涵,从而成就了五四"平民文学"争论在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在1980年代中国学术界的风行带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它也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重写文学史"提出之后文学史建构的重要维度,它不仅仅是对1950年代以来政治意识形态的文学史观的解构,也给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增加了"世界"向度与审美的"现代"品格.但"现代性"概念的泛化与内涵的模糊也遮蔽了"通俗文学"、"旧体文学"等文学史事件,以"现代性"视角建构文学史有其积极意义,但它的历史局限也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不断重构的历史概念,"中国现代文学"指涉了文学观念、文学样态和学科命名多个层面,它的内涵和外延几度变化,形成了凸显和遮蔽反复纠缠的现象,这是不同时期学科观念和社会思潮的反映.其实概念演变的背后有着内在的统一性,民族国家的背景和何谓"现代"的追问是理解概念的关键.从文学角度和长时段来看,这种对"现代"立场的坚守其合法性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1.
个人所得税对经济系统影响的探讨--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自1980年制定以来,虽经多次修订,但由于改革力度不大,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现状.本文以浙江省为例,运用宏观经济恒等式,阐明了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及免征额变动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并分析了浙江省相关经济指标,提出了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周濂 《中国社会科学》2012,(6):46-59,206
12世纪以来,从自然法(自然正当)到自然权利再到人权,权利概念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演变历程。在后形而上学视阈下,带着亚里士多德面具的权利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视野。首先,它巧妙地回避了麦金太尔的"本体论批判":人权概念的重要性不在于其奠基于何种本体论之上,而在于它是实现人类个体的繁荣的必要条件。其次,它在伦理学上兼具现代道德的命令式特征(必须拥有个体权利)和古典伦理学的吸引式特征(拥有个体权利是好的)。再次,目的论自由主义的理论前景昭示出对当代政治哲学与古典政治哲学进行完整叙事的可能性:以个体权利为核心的政治秩序不但没有颠覆或者削弱古典的自然正义(正当),反而是对后者的一个补充和拓展。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时代的个人存在状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个人活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 ,个人真正成为世界性的、普遍的个人 ,个人的“独立性”自由得到空前扩展。同时 ,个人自由的扩展也给整个人类的存在带来危机。因此 ,全球化时代的个体必须领悟当代人类的存在状态 ,达致一种个人活动的规范 ,树立并履践人类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个人化叙事是一种新的公共性表意模式。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公共意义模式,它主要指涉个人与公共历史的互动关系。在性质归属上,它是一种以审美形式呈现的个体性的意识形态。在比较语境中,它表征着女性主义话语的伦理立场。在主题选择上,它言说着日常生活的公共历史意义。它本质上是一种文学公共性的无意识存在。  相似文献   

15.
王洪波 《北方论丛》2011,(5):114-117
"个人"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一定意义上,这一概念是唯物史观建构的基础性概念。然而,学术界多在社会性维度下阐释这一概念,也即把"个人"放在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中进行理解,对"个人"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和不足。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概念应该包含这样两层内涵:其一,社会性的"个人"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中"个人"概念的主要维度;其二,自然性的、社会性的和关系性的"个人"是依次递展的三个维度。只有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揭示出马克思恩格斯哲学中"个人"概念的真实历史面向。  相似文献   

16.
作为政治哲学的个人主义以抽象的个人为基础,立足于个人与国家、政府关系的视角,提倡个人相对于国家、政府的本原和终极目的的地位。其蕴含的基本价值理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其缺陷只有在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融合中才能实现超越。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现象和生动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是人的三种形态的存在方式。对于人类而言,它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对于社会群体而言,它是社会群体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方式,推动社会群体的生成,也是社会群体发展的重要动力,还是提升社会群体为真实的集体、自由人联合体的必要手段。对于个体而言,它是个体获得社会群体性、个体性、人类性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通过满足主体需要获得了现实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18.
道德情感形成的制约要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个体道德情感的培养是当前公民道德教育所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而道德情感的形成 ,必然要受到个体的生理基础、道德认知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可以说 ,正是这三者的不断运动和交互作用规定了个体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是公共物品的天然提供者,政府也是公共物品的唯一提供者.但当信息完全的时候,公共物品由私人提供也会有效率.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是财政学和经济学的难题之一,也是财政学和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前沿.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公共物品都可以由私人提供,公共物品由私人提供是有一定前提的.公共物品理论的这些发展对于我国公共物品提供机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崭新的时代价值,它以其对生命存在的关爱和价值彰显,引导受教育者以虔敬和珍爱的态度对待生命,为个体生命获取意义提供前提;它以其超越品性引导受教育者超越生命物性、升华生命境界,为个体生命趋向意义世界提供价值指引;它以理想、信仰、责任、爱等生命支点的架构,为个体生命提供了安身立命的意义世界,驱使受教育者追寻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