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阐明笛卡尔认为之所以要怀疑的原因出发,指出其普遍怀疑原则的现实意义。事实上,这个原则一直被人类自觉不自觉地应用着。没有怀疑就没有进步。在今天,我们尤其要强调利用普遍怀疑这样一种方法去创新。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争后 ,中国对日本近代化成功经验的关注 ,构成了中日文学关系逆转的政治、文化背景 ;当时翻译的许多日本新学书籍 ,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文人鄙视日本文学的态度 ,使中日文学关系逆转成为可能 ;许多游日人士和留日学生 ,在日本自觉不自觉地由实学或革命而转向文学 ,由文学而借鉴日本文学变革经验 ,使中日文学关系发生逆转 ,即中国文学回过头来向昔日学生日本文学学习。中国文学主要看取的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新文学 ,它们不仅仅是中西文学关系之中介 ,而且以自己的独特性深刻地影响了 2 0世纪前 3 0年的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3.
中国诗歌形成期即齐梁永明以前时期发生的楚辞评论现象与其它阶段的楚辞评论有着不同的性质,①它不是自觉地对已经成为历史的文学遗存进行各种评价,表现批评者的审美观、鉴赏观和文学观,而是中华多元文化进入汉代由冲突到融合不自觉地在文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当代多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实际在场与在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不在场,使各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文学公共空间中呈现出"不在场的在场"的情形,从而指涉了整体意义的多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不在场.中外文学的单边译入与各民族母语文学译出的艰难也不对称.穿越汉语直接进入世界文学语境与更多的作家作品更自觉地通过汉译进入中国文学公共空间的两种跨语际、跨文化、跨国际传播行为的出现,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母语文学证明自己的价值与在场的自觉行为,这种行为对认识中国当代文学的真实面貌并使多民族母语文学进入其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文学地理学多部理论著作问世,学界对于文学地理学的核心理论内涵已逐步形成共识,在基本的理论框架和话语体系渐自明确的背景下,文学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应当完成从不自觉状态的文学地理实证研究,到文学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建设,再到自觉状态的文学地理实证研究的阶段性跨越。重新出发的文学地理研究应具备理论、路径和价值的三重自觉:理论自觉涵盖理论渊源、理论体系、理论概念等的自觉;在路径自觉中,应明确文学地理研究的"当然"和"或然"论题,"当然"论题包括了"由地而文"路径论与"由文而地"路径论。在强调研究路径自觉的同时,也要对可能出现的研究误区加以反思,力戒空洞化、平面化、虚幻化倾向;价值自觉旨在确认文学地理研究的价值意义在于"三原论",即版图复原、场景还原和精神探原,尤其强调只有"精神探原"才应是文学地理研究的最终价值落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在由“古典”向“现代”的历史转变过程中,作家“角色”“身份”的转换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直接与文学的价值生成相关,与这个时代文学的总体风貌和精神特质相关。因为,某一时代的文学家在确立文学的价值目标时,自觉不自觉地总有对文学“需要”的独特理解,有对自身角色和身分的确认,这些理解和确认直接影响到作家对文学价值的确立.在这一点上,较之古代,中国现代作家要明确得多,“自觉”得多,在作品创造中体现地充分得多。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学的特征 ,中国古代文论有着逐步明晰的过程。先秦两汉 ,中国文学还处于不自觉的时代 ,因而那时的文论中还不可能有明确的文学特征论。直到魏晋以后 ,由于文学理论的深入发展 ,文学进入了自觉的时代 ,文论家们才比较明确地提出文学特征的理论 ,这就是文学的情感性和形象性两个基本特征论 ,前者为“缘情”说 ,后者为“穷形尽相”说。但是 ,由于中国古代文学重表现重抒情言志的民族特色 ,所以中国古代前期文论中对文学形象性特征的重视程度不如对文学的情感性特征 ,相对说要朦胧些、粗疏些  相似文献   

8.
湖南留日作家虽有不同的思想历程和生活体验,但其留学经历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日本文学的影响。有的从日本文学中吸取创作灵感,有的受到日本近代文学思潮或某种文体的影响,有的留学前、后的创作风格发生变化,而受异域文学影响最大的湖南留日作家是田汉。当然,他们在接受日本文学影响的同时,母体文化在其精神结构中起着作用,他们的创作又是对日本文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0世纪中国文学的源流、传统问题 ,似乎已有了文学史的定论。但是 ,过往的认识 :一是从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再现考察其演变 ;一是从文学本身的表现中寻求文学本质或规律。近代中国文学自觉与不自觉地走进了政治的系统中寻求生路 ,她不同于简单化的“政治”概念 ,很大程度是政治的心理诉求和文学精神现象的互动认知。新文学源流应该是 ,“文学救国”与“文学革命”所表现的特殊文化语境中的整合现象 ,是文学载体与历史转型交织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沦陷区作家处在敌占区的心理是非常复杂与微妙的。他们在沦陷区的生活与创作中,自觉与不自觉地普遍流露出远离政治的心态,在文学写作中隐晦地表达民族意识,以及有意无意地诉说以寻求心理的解脱的各种行状,都表明民族意识对沦陷区作家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面对左翼文学的强势扩张,中国大陆文学曾出现立足于“人本位或生命本位”、“文学本位或艺术本位”的“人的文学”、“自由的文学”的思潮,而这一流脉在海外华文文学中始终强劲地保存、发展着.华人身处各种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的国度中,其生存的根本性处境往往是多重的边缘,“人的文学”和“自由的文学”互为支撑,成为海外华文文学抗衡种种压力,包括“理性过度”的压力,保存发展自身的根本性力量.百年海外华文文学以数千万华人在世界各国的“边缘”经历、体验,在看重人的价值和心灵自由上不断提出新的课题,并以“人的自觉”不断推动着“文的自觉”,“文的自觉”又在捍卫文学性中深化了“人的自觉”,其“边缘性”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人的文学”和“自由的文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南朝文学研究中文学与政治、政教的关系问题.采用文学的社会伦理学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萧梁开始的诗文取士、统治者对文学的喜好以及政坛和文坛的紧密关系,南朝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文人的政治工具。南朝文学又通过其蕴载的儒家伦理道德观不自觉地为统治者服务,充当了潜在的教化工具。  相似文献   

13.
一般来说,公元前十二世纪到公元前一百四十六年间,是古希腊文学产生的时代。在这一段历史的长河中,古希腊文学主人公不断演变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天上到人间、从自然属性到社会属性、从幻想到现实、从被不自觉地加工到被自觉地创造的过程,经历了一个从神到半神半人到人的过程:古希腊神话,是神的世界;荷马史诗,是半神半人的世界;古希腊戏剧,是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下的文学批评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而文学批评家更成了尴尬的一个群体。批评家正在失去大众的信任,这种丧失甚至已经上升到了对批评家角色质疑的程度。当然,面对批评家的尴尬,人们自觉不自觉地首先向时代语境溯源。诚然,在全球化、信息化、商业化、大众化的今天,文学已经失去了轰动效应,有人甚至断言文学的时代已经终结,“再也不会出现这样一个时代——为了文学自身的目的,撇开理论的或政治方面的思考而单纯地研究文学。  相似文献   

15.
“非崇高”是有害的倾向当“玩主”们“玩”出第一批作品时,“玩文学”倾向便受到了应有的批评。这是理所当然的。起于玩世不恭地对待人生,继而玩世不恭地对待文学,最终又自觉不自觉地玩弄了读者——这种玩笑人生,故弄玄虚,不负社会责任,失去艺术真诚的东西,任何一个有良知,有自尊,不愿被玩弄的读者,不可能不对此产生“愤懑的情绪”;而放弃崇高的  相似文献   

16.
奢靡世风之下的儒、商互动,建立在士人逐利、商贾求名基础之上,导致士商相混,界限模糊。这一方面促使郎署文人自觉不自觉地调整、改易着其写作风貌,以前多适用于上流社会的一些应用文体,很大程度上因之走向商贾、市井之家,逐渐普泛化、世俗化。另一方面,它又是“性灵”说的催生剂。同时,还使得一些郎署文人关注通俗文学,自觉参与到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样式的创作、刊刻、批评与传播过程中。这从内外两个层面,对郎署文学形成很大冲撞,致使其文学权力下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标志着晚明文学开始由以传统诗文为主的雅文学,逐渐向以小说、戏曲为重心的通俗文学转型。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面对左翼文学的强势扩张,中国大陆文学曾出现立足于“人本位或生命本位”、“文学本位或艺术本位”的“人的文学”、“自由的文学”的思潮,而这一流脉在海外华文文学中始终强劲地保存、发展着。华人身处各种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的国度中,其生存的根本性处境往往是多重的边缘,“人的文学”和“自由的文学”互为支撑,成为海外华文文学抗衡种种压力,包括“理性过度”的压力,保存发展自身的根本性力量。百年海外华文文学以数千万华人在世界各国的“边缘”经历、体验,在看重人的价值和心灵自由上不断提出新的课题,并以“人的自觉”不断推动着“文的自觉”,“文的自觉”又在捍卫文学性中深化了“人的自觉”,其“边缘性”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人的文学”和“自由的文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18.
晚清上海狭邪小说的思想价值与美学价值都不甚高,但如果从社会史料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就会发现这些作品是在以文学形式自觉不自觉地关注并参与着都市近代化的进程。《海天鸿雪记》亦是用文学见证了变迁,描述了新型的都市风貌,塑造了有鲜明职业意识的都市人,表现了在社会文化变迁中思想意识的都市化趋向,文本中呈现出的上海有鲜明的近代都市化倾向。  相似文献   

19.
历代的政治家、经学家、道学家多持重道轻文的态度,所以,《论语》的文学成就历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其实,《论语》的文学成就和孔子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一样,具有普遍而深远的影响.人们在学习孔子思想的同时,常常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论语》在文学方面的影响.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论语》的文学成就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文学的独立成科,南朝文人开始真正以文学的眼光去探寻文学发展演变规律,表现出文学史意识的自觉。这不仅表现在撰史者首创“文苑传”,更重要的是,文人开始自觉地从“史”的角度深入研究文学发展演变规律,因此,他们对文学的承传流变及其内在根源都有深刻的认识。文学史意识的自觉是“文学自觉”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