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长株潭城市群湿地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库塘、水产养殖场、水田等.对长株潭城市群湿地供给产品功能、调节功能、支持功能、文化服务功能价值进行经济评价,得出长株潭城市群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为336.331×108元,水田湿地的调节、支持功能价值为159.9×108元,水田类人工湿地生态服务对长株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贡献率大.构建长株潭城市群湿地生态安全保障应从文化体系、管理体系、生态恢复体系、生态保护补偿体系和湿地功能分区规划等方面长远考虑.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是检验城市群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以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为切入点,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就长株潭城市群在2010—2018年期间的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时空分异展开具体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总体维持在耦合协调发展阶段,达到了较高水平的生态城镇化;长沙市的核心效应明显,领跑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城镇化进程,同时长株潭城市群三市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有些区域差异;其三个城市或存在城镇化滞后与生态环境滞后等问题,延滞了其生态城镇化进程.未来推动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城镇化须以"两型社会"为引领,以"生态绿心地区"为生态示范,以绿色工业提升城镇化质量,将长株潭城市群三市打造成为以绿色为底色的现代化、生态化、一体化的高质量城市群,为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的推进提供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环洞庭湖经济圈是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次核心级,其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对洞庭湖水质水量依赖性很强。长江三峡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千秋伟业工程,但是其运营后,改变了其下游的水周期,直接导致洞庭湖生态水位下降,进而引发长株潭城市群"水危机"。如果把岳阳城陵矶(洞庭湖的长江出口处)建设成现代化港口,"港""闸"合一,对接三峡水库,是遵循客观规律行之有效的对策,更是对接三峡工程的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处长江之中游,上承大武汉城市圈,下接长株潭城市群,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古就有"鱼米之乡"、"天下粮仓"的美誉。借鉴国内外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经验教训,从打造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理论依据、现实条件、战略重点和政策建议四个层面,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思路、重点和对策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长株潭城市群正在进行着生态一体化的创造性实践.2007年底,长株潭城市群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展开,其生态一体化也在推进,但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因此必须树立长株潭城市群生态一体化观念,在国家公务人员考核机制中增加"绿色"因素,推行绿色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区域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中心的经济腹地,对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中心的发展极其重要,具有农产品供给、生产要素供给、资源供给、承接产业转移和对接产业分工、提供工业产品销售市场等功能.洞庭湖区应实施绿色涉农消费品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建设专业化基地农业、标准化品牌农业和工厂化制成品农业,打造肉制品、米制品、油制品和果蔬茶制品的涉农消费品产业集群,申请创建国家级"洞庭湖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相似文献   

7.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加强生态城市群建设.长沙、株洲、湘潭在建设生态城市中各自优势明显,但市民生态道德意识缺失,政府在如何协调建设城市群方面经验不足.应该进一步运用循环经济理念,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市民生态道德教育,着力建设好长株潭生态城市群.  相似文献   

8.
长株潭城市群风景林建设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不仅是提升城市群生态品位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大举措。但从总体上看,长株潭城市群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承载力等制约因素仍然是长株潭城市群风景林建设的重大瓶颈。因此,努力破解风景林建设的制约瓶颈,科学定位长株潭城市群风景林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生态配置。  相似文献   

9.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对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中部崛起和地区协调发展以及加快湖南富民强省步伐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开展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建设路径创新,提升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水平,是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主要任务.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过程中,要坚持解放思想、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加强协调、完善政策.  相似文献   

10.
以2008年长株潭城市群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在建立城市生态文明程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文明程度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市在生态经济、民生改善、生态治理、生态文化等四个一级指标方面都排名居首,而生态环境指标排在末位,长沙市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任重道远.株洲与湘潭两市生态文明程度差别不是很大,湘潭市略呈优势,但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中的另外两个重要城市,株洲、湘潭两市在经济、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等方面的任务很重.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湿地资源退化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之一 ,湿地资源十分丰富。由于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 ,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湿地生态功能价值受损 ,对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制约了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恢复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 ,保护好湿地资源 ,才能实现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证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补偿投入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推进、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建立已成为湿地生态补偿的先声。资金来源单一,资金不足已成为影响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补偿实践开展的最大障碍。本文主要运用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法,在实地调查了解洞庭湖湿地资源利用、保护与生态补偿现状的基础上依据生态补偿的三大原则,探讨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补偿的投入机制,尝试解决补偿资金不足、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南洞庭湖湿地文化遗产的生态旅游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拥有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源。该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概括了其文化遗产的价值和特征, 分析和阐述了其生态旅游价值和旅游产品。研究显示, 南洞庭湖湿地文化遗产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中的相关条款,具有历史悠久、景观类型多、湿地文化突出等3个特征;具有生态历史文化、艺术审美、科学考古等8大生态旅游价值。开展生态旅游是湿地文化遗产可持续开发和生态保护的最佳选择。最后,笔者建立了审美观赏、湖乡民俗、科普教育等9类文化遗产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制订了遗产保护优先、双遗产旅游结合、世界遗产申报等6项文化遗产生态旅游对策。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湿地保护地方立法面临着经济发展、防洪、防治血吸虫病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矛盾,需要通过建立有效的法律机制解决各种利益冲突。应当建立综合、协调、有效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体制,完善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法律机制,确立湿地地役权合同制度,理顺公共生态利益和私人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促进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区旅游资源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区现有旅游资源的开发,大部分集中于以岳阳为中心的东洞庭湖风景区,而以益阳为中心的南洞庭湖和以常德为中心的东洞庭湖区域的旅游资源的开发非常有限。故从“大洞庭湖”的角度出发,应以整个洞庭湖区旅游资源为对象,综合考虑湖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对整个洞庭湖区旅游资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同时提出优化空间布局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洞庭"之名早在先秦典籍中就时有出现,但是意义不完全一样,也不一定是同指一处。先秦两汉时期洞庭湖体还处于"渊"、"泽"的阶段,"尚相当窄小",应该还不会有"洞庭湖"之称。随着后来环绕君山的所谓"洞府之庭"形成了一个大的湖泊,洞庭湖名逐渐形成并开始固定。洞庭湖之名在湖南的出现,则可能是先民在迁徙过程中发生了地名的移位。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区是湖南省重要的粮食、棉花、油料和水产品生产基地,其农业在洞庭湖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乃至全省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机耕面积和化肥施用量4个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1986--2008年洞庭湖区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机械总动力、机耕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每增加1%,农业总产值将分别上升1.17%、0.83%和0.40%,农作物播种面积对湖区农业生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保护和改善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为子孙后代造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根据流域(或区域)生态学系统原理,结合洞庭湖流域存在的生态及环境问题,提出了流域生态环境、生态资源保护和改善的初步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区旅游资源是一种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湖泊旅游资源。洞庭湖区丰富而又多层次的旅游资源具有以湖水、古迹为特色的资源结构体系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 ,文化含量高 ,是其旅游资源的结构特征 ,风格相异的五大旅游资源板块的有机结合是其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20.
滨湖地区有着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但对其开发还不够深入,旅游在湖区经济发展中还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西洞庭湖常德旅游区的实际情况来看,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皆比较明显,树立新观念,强化特色,保护资源是该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