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市场机制问题,作为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多年来一直在进行探索。波兰一些经济学家把经济体制问题简明、通俗地表述为“计划与市场”。从五十年代后半期直到现在,理论上的争论几乎没有停止过。一种观点认为,必须保持高度集中的经济领导,同时扩大各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现了一些资金较多、雇工较多、利润颇高的私营企业,也有一些并无企业形式的私人经济,如包买商等。它们是不同于以劳动者个人或其家庭劳动为基础的个人经济。这些私营企业和私人经济统称为私营经济。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其广泛应用于生产,体育在社会生产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长期以来,由于体育活动被视为非生产性活动,体育部门被视为非生产部门,因而,体育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体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有时只强调客观条件,步子迈得不大;有时又不顾生产发展的水平,大起大落,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使我们懂得,只有正确认识体育的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能动作用,才能使体育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承包责任制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所谓经济承包有着本质的不同,两者根本不能混为一谈。后者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基础之上,劳动者与生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地肯定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创造性结合,是第一次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全面、系统、完整的理论概括。既是活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又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决策。《决定》阐明了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的原理和方法论。要求通过计划的综合平衡和经济手段的调节,做到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放活,保证重大比例比较适当,国民经济大体按比例地协调发展。这就必须在加强国民经济计划调节的同时,进一步运用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青年人才的成长,作为人类发展群体的一个层面或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的制约,诸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定势、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展和对内改革搞活力度的加大,经济社会发展进度不平衡:同时,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差异和思维定势的滞后,形成了经济社会的非均衡发展模式和社会环境的多层次格局。这种非均衡性和多层次性,自然对青年人才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和理论阐述,论述了粗放经济和集约化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条件。我国应该选择那一种增长方式,必须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凭主观愿望。要纠正对粗放经济和集约化经济增长方式的误解;要全面分析我国高增长低效益的原因,单纯地依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扭转低效益不现实。增长方式转变是市场的选择,不要“一刀切”,在我国工业化时期,粗放经济和集约化经济将会普遍地长期并存。要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首先要按生产要素费用最小的原则提高粗放经济的效率,要增加科学、教育的投入,加强农业,加快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继续加强基础实施的建设,改善能源、交通、电讯等投资环境,要完善市场机制,为经济增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地位演变;联系现实,指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提出应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促进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一、价值规律的调节与影响作用及其依据问题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凡有商品生产的地方,就有价值规律的作用。把价值规律的作用区别为调节与影响,是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第一次提出的,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重大价值的理论创见。但今天经济论坛上对于调节与影响的含义理解不一致,因而对价值规律的作用也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所以本文在没有展开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作用问题的讨论之前,有必要先把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与影响的含义及其客观依据作为前提认识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的经济行为自发性,是指生产经营者对自身的具体经济活动方式进行自我筹划,自我选择,以寻求自己满意的谋取经济利益的途径。文章认为,经济行为自发性对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众多的自发性行为构成一种强大的内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另一方面,它又常常形成一种不可忽视的干扰力,阻碍改革和发展的正常进程。对于自发性经济行为的负效应,需要政府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11.
按劳分配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与马克思设想的非商品经济按劳分配,在本质上一致的。但它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无论是它的内涵、实现形式、实现范围、实现手段,还是它与其分配形式的关系,都与传统的按劳分配理论表现出一些差异。这些差异正是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种资源按供求关系的变化,在各行业和企业间流动,达到较好地配置,因此研究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及其特点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市场机制?所谓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直接发生作用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等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协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国经济改革的实质,就是改变旧的非商品经济传统模式,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体制,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新体制建立的可能以及体制本身的基本属性,则决定于我们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的性质。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为新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作出了大致的规定,为我国的经济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改革的深入展开,要求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有本质的了解,以便进一步设计和制定改革的总体和具体的方案。因此,必须注重对社会主义初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市场既是引导企业和制约企业的主体,又是国家实现间接调控的客体,如何看待和利用市场机制便成了决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状态和前景的关键环节.要正确看待和利用市场机制,就必须对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调节功能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一)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对社会主义各主体利益的调整和协调过去,由于我们片面强调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性质,因而片面强调各种利益的一致性,事实上要个人利益、局部利益,眼前利益绝对服从国家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实际上是以后者否定前者.这样,经济主体因缺乏自身利益而无从事谋利活动的积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本文说明了社会公平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公平的基本涵义。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给人类带来了一个日益相互依存的世界。国际关系因此迅速发展变化 ,显露出一系列鲜明的趋势和特点 :经济关系成为国际关系的主导因素、民主化成为国际关系发展的迫切需要、“双赢”关系将取代“零和”关系、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下降、共同利益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础、综合安全战略将取代单纯军事安全战略、协调与合作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旋律、国家主权面临冲击和挑战、国际行为规范化日益加强、国际关系格局多极化更为强劲。适时调整过时的外交理念 ,努力改变不当的国际行为 ,积极维护和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应该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7.
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排除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之外,是极其错误的.造成这一错误的理论根源是长期以来将经济基础界定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是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合的现实存在着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占统治地位或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合的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理应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范畴.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报道面临着许多新任务。经济报道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在经济宣传中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思想方向。二、市场是经济报道的立足点与出发点。三、在经济报道中应注意抓信息。四、注意经济宣传中的“冷”与“热”。五、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思想与以往相比,也有许多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讲究现实、追求实惠,择业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自立成才,勇于竞争,学习内动力不断提高;崇尚自主、鄙视自卑、现实个人价值的愿望更加迫切;喜欢交际、信奉“关系”,人际交往的意识普遍增强;追求时髦、讲求享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愈来便愈高。这些新的思想特点,应引起各级党群组织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方式加以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20.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受众的主体——人民群众,既是精神产品的接受者,又是精神产品的传播者。受众选择大众传媒已呈现明显的功利色彩,对大多数传媒所传信息的反应是有选择性地接受,且在接收信息的行为方式上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搜寻。受众在地域分布上表现为大分散,小聚集;人员构成也具有多层次结构,兴趣、爱好和需要更趋于复杂多样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