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中日古典诗歌中梅花、月亮、钟声意象异趣为例 ,导出中日诗歌意象的三个主要不同 :广博豪放与小巧细腻 ;言志载道与余情幽玄 ;刚柔兼济与阴柔哀婉。进而认为造成这种异趣的原因与中日两国历史地理、社会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有关。日本古典诗歌开辟的小巧、细腻、言情、阴柔的路径 ,应当蕴有值得深入探讨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蝉作为日本和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其所蕴含的情感基调是哀伤的,被视为秋天到来的象征,被赋予了思乡与爱恋的情感。其在日本和歌中所具有的意象也都被中国古典诗歌所包括。但是蝉在两国的古典诗歌中又有着极大的差异。在日本和歌中。与爱情相关的蝉意象占到了多数,而在中国方面占多数的则是将其赋予人格化的道德品质。这种差异反映了中国文学的“诗言志”和日本文学重恋情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比较诗学入手,论述了中国古典诗歌和日本俳句的英译在题材、风格、格律、句法、审美等方面对意象主义诗歌产生的影响,从而论证了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从三世纪后期,中国书籍和文字传入日本,遂使日本逐渐有了以书面表达思想的有效手段——汉字及“万叶假名”,以后又经过日本人四百多年的努力,于是八世纪(中国盛唐,日本奈良时代),在日本先后诞生了四大文学巨著:《古事记》、《日本书记》、《怀风藻》、《万叶集》。四书中都深深打着中国经书典籍的烙印,连日本民族色彩最强烈的《万叶集》,也正如小岛宪之指出的那样:“万叶人的痕厨中有汉籍”。而且日本书面文学一诞生,就形成了两个系统,即一个是“和文学”,一个是汉文学。迄于十一世纪初期(中国北来前期,日本平安时代后期…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句古话说:“中日是同文同种的邻邦”。所谓同文是指汉字很早在日本流传和使用;所谓同种,是指同是东亚的黄种人。但日本民族的形成则远在汉字典籍传入之前,人种的迁移、混合,开始于还没有文字的远古。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氏说过:“在我国的原住民族里,有着因黑潮而从东南亚北上的人,或从中国沿半岛南下而来到日本的人,是他们的血混在一起形成了我们的祖先。” (1974年《宝石》杂志11月号所载专稿)。这里说的半岛,是指第四纪时期(约三百万年前),从东西伯利亚的边缘,渐渐分裂出去一块,后来形成的日本列岛。其后八万或三万年前日本存在过旧石器时代文化遗迹,与四、五十万年前周口店北京猿  相似文献   

6.
梅与霜雪之间的审美关系,是中国咏梅诗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描写视角和表现方式。在与雪的类比中,展示梅花不畏严寒,独标一格的精神风貌。而在日本古典和歌当中,“梅”是作为春天的季语而为广泛使用的。梅花代表的就是迎春。且“比德”与“审美”的双重标准,奠定了中日咏梅诗歌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英国与中日甲午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后,英国始终推行纵容日本侵华的政策。本文对英国这一政策在中日甲午战争各个阶段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着重指出英国推行这一政策,目的在于利用日本遏制沙俄在华扩张势力,维护并扩大英国在华权益,《马关条约》的主要受益者是日本,其次就是英国。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自中日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军国主义接连对中国发动的数次任略战争,用历史事实戳穿了日本侵略者在历次战争中惯用谎言、颠倒黑白的车鄙伎俩,批驳了当前日本右翼势力美化日本侵华战争罪行的谬论,揭示了日本侵略扩张政策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提醒世人要汲取历史教训,发展中日友好,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表现出与古代不同的特征。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中日双方角色的变化,即自进入近代以来从古代的日本“以中国为师”转变为中国“以日为师”的文化交流趋向。这种趋向的改变,具体表现为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及各种政治力量为救亡图存而“以强敌为师”学习日本,成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主流趋势;日本借鉴于中国近代数度败于列强之教训,使中国成为其前车之鉴,推动了日本近代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中日文化交流趋向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中日两国在进入近代社会过程中的民族心态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后果,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表现出与古代不同的特征。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中日双方角色的变化,即自进入近代以来从古代的日本“以中国为师”转变为中国“以日为师”的文化交流趋向。这种趋向的改变,具体表现为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及各种政治力量为救亡图存而“以强敌为师”学习日本,成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主流趋势;日本借鉴于中国近代数度败于列强之教训,使中国成为其前车之鉴,推动了日本近代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中日文化交流趋向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中日两国在进入近代社会过程中的民族心态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后果,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只论七七事变到翌年“一·一六声明”发表期间的中日和谈。这些和谈是双方谋略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为战争的最终目的服务的。此期间,日本推行的是不否认“蒋政权”中央政府地位的策略,而图 “和平迫降”。国民党政府期望以“恢复卢沟桥事变前的状态”为条件与日谈判。然而,日本的苛刻条款, 使谈判走进死胡同。  相似文献   

12.
日本企业国际化是日本经济在新时期发展的必然现象,并成为日本经济进入成熟期的重要机制.日本企业国际化直接影响我国企业的发展走向.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加快我国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强中日两国经济合作.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李鸿章与甲午中日议和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章与甲午中日议和新探杨惠萍1894年,日本发动了旨在彻底制服中国,统治并掠夺中国的甲午战争。开战伊始,日本丝毫不考虑和谈问题,而清政府对日本发动的这场战争,其内部态度不一,有的主张一战到底,有的主张和谈。因此,在整个战争中,战与和的问题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从天人关系、佛学思想、儒学思想、道教思想等六个方面对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意在加强中日园林交流,以便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园林文化。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业的建立和振兴,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房地产估价制度。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房地产业逐步走上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首届全国房地产估价师资格考试标志着我国房地产估价制度进一步发展。日本不动产鉴定评价制度内容有,从业人员资格认定、从业者向政府登记,接受政府制约、接受法律条文的约束等。日本不动产鉴定制度对我国房地产评估制度的启示是,加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政府监督和组织约束的管理机制,建立专门的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先说明了中国学者关于汉语主语的不同意见、意见改变的过程和办法,然后说明了日本学者的意见。中国和日本学者的意见,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这有特殊的环境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日甲午战争后,在政治上,日本实国主义的核心──军部,成为天皇制下最有组织、最有卖力的特殊的军人集团,并开始左右国政,同时,由于战后大搞军国主义的扩军备战,使正在形成中的日本帝国主义具有更加浓厚的军事色彩;在思想意识上,军国主义思想开始主宰日本国民意识,日本社会盛行蔑视中国的风气。这些都说明,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得势的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日本近代以来家、同族观念及结构的演变作了梳理,并与中国的家、家族进行比较。指出日本的家是一个基于家产的经营体,既是血缘的联系,也有非血缘的产业上的联系,其最大目的在于维持和发展家经营系统的延续。这与中国的家强调血缘关系有所不同。与之相似,日本的同族是以本家为中心的各分家的组合集团,是相互合作联结而成的协作集团和生活集团。中国的家族强调父系血缘的延续。由此,中日社会的基础结构有不同。日本的家、同族是日本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质。日本的经营家族主义对日本企业的管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婧 《今日南国》2014,(11):47-48
未来的世界高铁市场,谁更具有话语权?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时速200公里的日本“新干线”铁路一直是世界高铁技术中的佼佼者。不过近年来,中国正以时速最快、运营里程最长等优势,逐步在世界高速铁路版图内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在日益抢占着日本在高铁领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1972年9月25日,一架载着日本政府首脑的巨型客机徐徐降落在北京机场。4天之后,中国总理周恩来和日本国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恢复邦交的《中日联合声明》。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许多人倾注了大量心血。50年代中国协助大批在华日侨归国,就是其中一段值得纪念的史话。日本战败,在华日侨陷入恐慌……1945年8月,中国人民经过8年浴血奋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此同时,在中国领土上的日军俘虏及日本侨民,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许多人的生活陷入绝境。从翌年初开始,中美日三国经过努力遣返了近440万日俘、日侨,至年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