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中日两国经济上的频繁往来,我国的日语学习者日益增多,高校内选择日语作为外语进行学习的大学生人数也与日俱增。教好日语,培养合格的日语人才是我们作为日语教师的教学目标。可是,目前高校的大学日语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成为了广大教师、学生和日语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就笔者所任教大学的非日语专业学生的大学日语学习、教学现状及学习者等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大学日语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探讨,并试着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蕴藏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负载着社会意识和文化传统。了解文化差异是学好语言的关键。中国式日语一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在词汇句型方面受汉语表达方式的影响,频繁地使用日本人根本不用的、或者很少使用的词汇和句型。第二类是由于无法摆脱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俗的束缚,用表达汉语的习惯来表达日语。本文从词汇、句法、语言习惯三个方面,与日本语的表现特征相比较来分析一下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评价学生的日语学习目标时,主要注重学生的发音是否准确、词汇和语法是否正确使用以及口头表达是否流利。然而,在实际运用中虽然有时并没有出现语法等方面的失误,但跨文化交际却不能顺利完成。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真正掌握日语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值得重视与研究的课题。而将有关日本人的思维模式、其语言文化特征以及非语言表达行为三方面的知识融入日语教学中,则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素有“同文”之说。如果单纯就两国具有悠久的“一衣带水”的邻国关系及共同使用“汉字”这一点来说 ,似乎不无道理。但随着对日本文化诸要素的深入探索 ,不难发现日语与汉语本属全然不同的语系。无论是语序、构成还是语法规则 ,甚至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都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Boeckx指出:新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如果仅仅花气力学习与掌握知识点,很可能在校期间学会的东西毕业时就已经陈旧。如果将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作为教育目标,学生能够终身受益。由此,如何培养并提升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并提出了改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培养善于交流沟通的商务日语人才,应把商务日语专业教学和思辨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动画产业堪称世界创意产业的先驱.在现今的多媒体产业中,日本动画随处可见.利用动画的日语视听说教学,既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又能调动多种感官的功能,有利于培养语感和外语思维能力.此文介绍了利用动画的日语视听说新教学模式,提出了选择动画作品时的注意事项,给广大日语教育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大学日语教学势在必行 ,什么样的大学日语教学模式能够适应本世纪培养合格外语人才的需要 ?这正是目前大学日语教学面临的尖锐问题 ,也是大学日语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 ,不断探索逐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日语中表达拒绝的方式因语境的不同或说话人之间的亲疏关系、熟悉程度的不同,表达的方式也不同。日本学者森山卓郎将日语中的拒绝表达分为四种类型,即直截了当型、谎言型、拖延型。本文借用森山的分类法,运用大量的语言素材对日语的拒绝表达进行了分析论述。指出,“直截了当型”因过于直白往往会危及交际者的面子和人际关系,“搪塞型”因态度过于敷衍、回避,所以这两种方式一般很少被人们采用。在日常的语言交际中人们最广泛采用的是“理由型”和“拖延型”。这符合日本人不喜欢直来直去的语言习惯和崇尚“以和为贵”的精神。如果不了解日本人的这一语言习惯及文化背景,就容易在与日本人的交际中产生误解、引起尴尬,使交际不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日语教学是以提高学生日语知识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内在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日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日语能力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完善极其重要。演讲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日语演讲教学正是实现日语口语教学目标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语言与文化相依共存,进行日语教学的同时导入日本文化这一观点已逐步成为日语教学界的一种共识。本文主要探讨日语演讲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实施这种模式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其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0.
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是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在课堂里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决定着学生能否正确的掌握和分析语言形式、辨别单词的意思、灵活运用这门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是靠教师精心培养起来的道德情感,它来源于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巨大热情和创造性,来源于学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欢乐,只有加强培养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日语水平。  相似文献   

11.
建立在日本特有经济基础之上的日本伦理思想,既包含有西方伦理学的科学因素,又闪烁着东方伦理思想的光环,是东西方思想的结晶物,有其独特的思想内容、框架体系和发展规律.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日本伦理,对日本现代化的启动起了重要支持和推动作用.客观评价日本伦理思想的特点及其与日本现代化的相互关系,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日语惯用语与日本人言语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惯用语是日语中的一种常用的表达形式,有些是日本民众在长期生产生活中逐渐创造并丰富起来的,还有许多是从汉语的成语和谚语中演变而来的语言形式,了解日语惯用语的有关知识有利于对惯用语的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13.
日语中对于"不"的表达,不同于其他语言的明确使用,显得比较模糊和暧昧,由此给日本人在对外交流中带来障碍和误解.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与日语自身的语言结构有关,也与受到日本人的文化背景、语言心理和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有关.在世界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现代日语面临着是否应该改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人的语言交际中,委婉语无处不在。就日语委婉表达方式分析日语委婉语的特征, 日本委婉语所蕴含的日本人的交际心理,加深对日本文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在日语中,第二人称代词虽然形形色色,但日本人大都回避使用它,这不仅与其第二人称代词本身形成的特殊的历史原因有关,而且与日本社会的特殊性密切相关.从日语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第二人称代词形成的历史较短,缺乏固定的含义,致使人们难以准确地把握它;从日本社会的人际关系来看,由于日本社会中各方面都贯穿着论资排辈的原则,因而,人们在不同的场合必须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第二人称.对此,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分析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特征,并考察明治以来日本社会对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所带来的制约和影响,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鲁迅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国民性的关注更多的是从中国国民性批判的角度来进行的,他的日本认识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国民性改造过程中的一个参照物的日本,他过多地强调日本民族的优点而少谈日本民族的缺点,就在于他是以日本民族的优点作为救治本民族缺点的“药”,日本民族的优点的选择是出于本民族现实需要的目的;二是作为独立民族文化的日本,他摆脱了中日冲突背景下的激进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以冷静的态度进行中日文化的交流,以期促成民族间的理解和友好.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国民性的认识从早期对日本文化的喜爱和弱国子民的悲哀诉说到20世纪30年代对日本文化和国民性的理性评价,包含着爱与憎的感情纠结。他以日本为镜子参照本民族文化和国民性,进而对之进行批判,这正是明治大正时期留学日本的一代中国人认识日本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日本动漫对中国近年来的日语学习的作用和影响较大.日本动漫的流行吸引了众多日语学习者;作为日语学习的辅助手段,动漫提高了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生的跨文化体验;然而,当学生的日语学习到一定阶段后,对动漫的依赖会导致学生无心对语言本身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日语和制外来语是指日本人以简化、改造的手段吸收他种语言中的词语并使之日语化,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语.日语和制外来语大部分来自英语,和原语相比,在形式、语音和意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反映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民族心理,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促进了日语和日本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日本食器在日本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日本人日常饮食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从日本食器的特点 入手,说明日本食器的特点受日本文化的融合性影响,分析日本文化的融合性对日本食器影响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