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郑振铎对民间文学诸体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敏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92-96
本文把郑振铎对神话、史诗、故事、民歌等民间文学体裁的研究 ,放在当时的学术背景和民间文学研究的发展中进行分析 ,说明他在民间文学方面成就卓越 ,以引起人们对这位学者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2.
马岂停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57-59
广播曾经在传播史上有过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与意见性信息的传播有密切关系,广播的意见性信息的传播的最重要的门类是新闻评论。在广播发展的黄金时期,新闻评论的关键词是“宣传”。从此出发,使广播既创造了传播的神话,也有部分言论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这些经验教训对今天的广播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相似文献
3.
《市场瞭望(下半月)》2011,(23):26-27
未来10年的中国资本市场,作为改革开放成果的集中体现,进人大量民企上市的时间窗口。中国二级市场的政治属性和散户特征决定—级市场将保持一定的套利空间。中国PE/VC基金的趋势:从春秋战国到品牌运营;IPO回报下降,并购退出将成新宠,专业产业PE是未来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4.
5.
张开焱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6
本文对中国创世神话类型方面的成果进行述评,从20世纪初日本学者高木敏雄对中国盘古创世神话类型的认定,到近30年中国学者对中国神话类型越来越细致多样的区分,介绍它们的主要构成,并简评其价值与不足。同时提出,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很可能有一种跨越并贯穿上述学者区分的所有各种类型的一个主导型类型,这个主导型类型可能就是世界祖宗型。 相似文献
6.
王启龙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1):1-8
本文对 1840 - 1911年中国萌芽时期的藏学研究萌芽时期基本情况作了介绍 ,对一些主要著述 (含奏牍奏疏、游记及志略类著述等 )进行了评述 ,并对各类著述的基本特征作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开国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4):77-79
本文细致考查了马克思《导言》中“希腊艺术”的内涵 ,得出了这个概念的内涵并不统一但包含繁荣时期的希腊艺术的结论。经过分析 ,还得出了“永久的魅力” ,并不仅限于神话与史诗而且还包合繁荣阶段的希腊艺术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在是在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较为自由的学术氛围下进行的。当时学者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采用了丰富多样的历史研究手段,在立足史料,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从理论高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研究成果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由于过分强调史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因而其科学性便受到损害,甚至在个别问题上出现了非历史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马淑贞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6(6):55-59
晚清对戏曲的"发现"经历了一个颇为复杂的过程: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晚清改良派知识分子出于"新民"的目的而提倡的"戏"、"说"合一的"小说中国"理论,已经看到戏曲"剧本"对"营造人心"的作用;而稍后的戏曲研究者对剧场与舞台表演的功能的认识,已经涉及到戏曲艺术与"小说"的差异;民族危机的加剧和"民智"的现状使得晚清的"小说中国"理论遭到搁浅,而"戏曲"因其独特的存在方式,遂成为晚清"中国叙述"的重要载体,晚清知识界对"剧场国家"效应的聚焦由此发生,"粉墨"英雄遂成为"戏曲中国"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转轨时期中国经济法的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学者认为 ,西方与中国经济法的任务正好相反 ,西方试图突破国家对市场不干预的传统 ,而中国则要解决国家干预过多的问题。这种观点忽视了中国市场发育的“路径依赖”所决定的政府培育和完善市场的必然性 ,以及“政府失灵”与国家干预过多的区别。在转轨时期 ,市场不完善和中国政府的相应职能决定了中国经济法任务的五大基本内容。明确转轨时期中国经济法的任务对于目前的经济法理论研究和经济法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贞观之治看中国古代政治传统中的治世与盛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后滨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2):64-69,84
中国传统史学和政治有着特殊的关联 ,对王朝更迭和治道兴衰的历史现象的探讨 ,构成了对治国理论进行探讨的核心内容。“贞观之治”是唐代以后中国政治传统和历史观念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治世而非盛世。贞观君臣以尧舜之世、唐虞之道为自己时代的政治理想和治国指导思想 ,并将抽象的帝道、王道落实为具体的治国方略和施政措施 ,将自己时代定位为用唐虞之道开创的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治世。传统史学也是将贞观之治作为一个治世来看待的。唐代以后 ,治国者往往不再把五帝三王视为楷模 ,而是把贞观之治视为典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文学人类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锡诚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2(4):54-59
以泰勒、安德留·兰和弗雷泽为代表的英国人类学派神话学,是最早引进中国的民间文艺学外国学术流派。20世纪10-40年代的40年间,被一些知名的文学家理论家和民间文艺学家所传入,并用来研究中国的神话和民间故事,在中国民间文艺学,特别是神话、传说、故事等叙事体裁的研究领域里,曾经占有压倒性的地位,产生过重大影响。文学人类学派的学者们把外国的人类学派神话学的进化论世界观、若干重要理念以今证古、比较研究与类型研究的方法引进后,加以本土化,为中国民间文艺学,特别是神话学和故事学的初创,在理论框架的建构与具体问题的阐释上,有过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黄永林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2):61-67
在各种文学运动和思潮中 ,2 0世纪中国文学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了民间语言的意义和价值 ,从而积极倡导和重视民间语言在作家文学中的运用。在民间语言的文学价值被发现和重视的历史过程中 ,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的关系、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权力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关系、以及文学的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关系等呈现出新的特征。民间语言在现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广泛运用 ,对促进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梁庭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6):119-122
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断代是个难题,但通过作品角色、情节、时间标记3要素,是可以大体鉴别的。根据鉴别的总体比例和文本产生年代的清晰度,已经可以建构5种不同的民族民间文学框架。今后可以参照《中华文学通史》框架,做适当调整,最终达到汉族民间文学史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艺术设计之中庸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市场经济产品的同质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剧,在经济领域竞争过程中,已不再停留于产品初级使用功能和同化品质层面的竞争,而逐步演化为设计能力体现出来的文化特色和审美情趣高层次方面的尖端竞争.这就促使艺术设计产业中设计对民族文化艺术精神的衍生再发现和民族审美传统符号的追根溯源式再创作尤为迫切.文章将着手于从稳定和影响中国社会千百年的"中庸之道"精神文明系统对中国艺术设计视觉系统的交集部分进行讨论,对中国艺术精神与艺术设计教育,本土元素与艺术设计原创艺术性的后传统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析. 相似文献
16.
朱贺琴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2):118-122
在道德完善、人心净化、和平、和谐的互动群落中,本源文化与精神生态文化在丰厚面深远的民间文学的沃土上具有同质的属性,它们互融互渗构成了民间文学独有的本源精神生态。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本源精神生态要素的解读,我们可知,本源精神生态的四种要素之间以尊重自然和敬畏生命的和谐价值观为中介达成一种运动的对话关系,它们通过这个运动彼此发生联系。 相似文献
17.
杨树喆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2):114-118
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学的相互交流和影响是一种普遍的、多层面的文化互动现象。各民族民间文学相互交流与整合的结果促成了中华民间文学的既具有多民族性又具有统一风格的特点。中华民间文学这种总体上的风格,大体可以从农、儒、道、佛这四个字上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8.
在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很长的时间内 ,研究中国小说史者 ,大都是根据世界的通论 ,把小说史的源头仅仅溯到神话传说。考察中国小说发展演变的轨迹可以发现 :神话传说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中不能占主要地位 ;寓言故事在小说发展史中可占一定位置 ;中国的史传文学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中应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尹鸿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3)
作为中国电影第三代导演的代表,谢晋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谢晋电影创作的三个阶段均有其代表性的作品,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影片体现了中国电影伦理情节剧传统的最高成就.这一传统采用现实主义电影叙事手段,用戏剧性、典型化的方法基本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编制故事.从<孤儿救祖记>、<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到谢晋的电影,都体现了这一被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电影传统.谢晋电影在其发展的第一阶段有如下特点:其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女性,且其起点比较低.这个女性从家庭里跑出来,成为孤独无助的人,找不到理想和出路.而就在这个时候,她会遇到一个比她更成熟、更年长的男性.这个男性一般都是革命理想的象征,他会帮助她去克服种种困难,使她从孤独无助的状态中得以解脱,从而渡过危机,超越自我,最后进入到一个革命大家庭当中去.在谢晋电影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其影片的故事模式发生了变化,往往是某个男性主人公被冤屈,被打成"右派",或被流放,受到社会排斥;最后影片中最漂亮、最善良的女人却喜欢上这个被排斥的男人,最终用家的温暖、用女性的温暖和情感的温暖去抚慰他被集体所排斥时产生的创伤.第三阶段的谢晋电影一直处在一个比较困惑的挣扎状态,而这一阶段同时也伴随着中国电影黄金时代的终结.谢晋电影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其实已经基本结束,虽然他自己还是非常努力地做了很多的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无法真正让电影回到大众生活当中去,因为这个时候不仅仅是谢晋电影,几乎所有的电影都没有观众,所以这个时期他逐渐退出了电影的中心舞台.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永远都是高峰,但谢晋电影在两个时代都是高峰.从1949年到1976年,他是那个时代电影的杰出代表之一.如果说有的艺术家是超前时代的话,那么谢晋就是一个时代的集大成者.他更多地把传统、西方、当代结合到一起,一直保持和时代同步,成为中国主流电影30年的代表.谢晋是谢晋时代的高峰,而且也是中国电影黄金时代不可逾越的经典大师. 相似文献
20.
《佛本生故事》是佛经中最具文学性的作品之一。它不仅产生古老,而且具有流传的广泛性,其跨国界、跨文化的广泛流传,对中国文学和韩国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本生故事在中、韩两国传播的过程中,逐渐与本土文化融合,最终成为两国各自文化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时代、环境、文化及民族心理的不同,佛本生故事在中、韩两国流变的过程中,赋予了其不同的民族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