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告作者     
一、本刊为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发表哲学社会科学多学科学术研究成果。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双百方针,欢迎有思想、有创见的学术论文,欢迎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  相似文献   

2.
告作者     
《重庆师院学报》2009,(6):90-90
一、本刊为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发表哲学社会科学多学科学术研究成果。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双百方针,欢迎有思想、有创见的学术论文,欢迎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  相似文献   

3.
告作者     
《重庆师院学报》2009,(2):13-13
一、本刊为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发表哲学社会科学多学科学术研究成果。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双百方针,欢迎有思想、有创见的学术论文,欢迎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  相似文献   

4.
《社会科学成果价值评估》一书,为社会科学成果的价值评估解决了理论和技术性方面的问题,保证了评估的有效性、公正性及操作的简便性。  相似文献   

5.
李军 《江西社会科学》2004,(10):217-221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承载、交流、传播学术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媒介。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恪守自己的价值取向,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就能够为解决学术失范问题、防止学术腐败构筑一道防线,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1960年广东省社科联的成立,标志着广东社会科学工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省社科联成立以来的30年,是全省社会科学工作者在省委领导下勤奋努力的30年,是广东社会科学工作大发展的30年。迄今,省社科联所属的学会、研究会,已从过去的6个发展为86个,学术活动遍及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社会科学队伍大大增长,学术研究成果丰硕,某些学科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已经走在全国前列。社利联是社会科学学会的横向联合,  相似文献   

7.
开展人文社科学术成果评价是对人们探索真理过程的再认识,但在评价目标的理想完美性与现实可行性之间必然要进行一种优化选择。基于这一基本思路,在进行人文社科论文指标体系优化设置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体现学术共同体的共识性认知、同行评议为主,文献计量为补充、坚持质量为本的评估导向三项基本原则,不断完善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改进实施策略,寻求较为科学可行的评估方式和手段,以获取更为客观、可用的评估结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科研管理与学术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学术期是刊载、交流、传播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媒介,如何办好社科期刊,充分发挥社科期刊的社会功能,对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提高期刊编辑的综合素质,是提高社科期刊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学术史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初步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研究领域几乎覆盖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当代学术史研究的目的在于,总结学术研究的经验教训,指导今后的学术研究。我以为,以下六大问题尤为重要。当代中国政治对学术的影响政治对于学术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所以,建国以前的中国学术与建国以后的学术有很大的不同,美国学术与中国学术有很大的不同。意识形态决定学术的基本形态。搞学术研究的人,应当首先研究中国当代政治史。学术成果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判断学术成…  相似文献   

10.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需要适度颠覆技术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规范以一种普遍性原则将学术研究定位于外在形式之上,它所抱持的科学实证精神并不完全符合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规定性.技术规范鼓励模式化抑制个性化,只能培养匠人扼杀学者,导致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缺乏理性思辨和人文精神,并最终放弃了"兼济天下"的社会职责与学术使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需要适度颠覆技术规范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学报对推动我国社会科学发展、繁荣高校社会科学事业和培养学术新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存在着缺乏特色、千刊一面、发行量小、发展受限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校专业设置的趋同性及管理体制上的整齐划一性、高校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的量化标准、编辑部人员缺乏创新精神等方面。立足高校是实现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高校学报应依托高校优势学科形成特色栏目,加强专题研究避免泛综合化的路子,提升编辑学术修养,以实现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凌云 《河北学刊》2004,24(6):5-12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作为知识体系的西方社会科学正在出现一次全面而重大的转型 ,建基于牛顿经典科学之上的现代社会科学架构的一些基本层面都在发生重大转变。中国的社会科学在走向繁荣的过程中 ,应该重视和回应这种转变趋势 ,调整自己的发展基点 ,实现中国社会科学的中国化。一方面 ,力求生产出具有推进中华民族复兴这一本土价值意义的学术成果 ;另一方面 ,全面参与全球化的学术生产 ,成为社会科学学术生产的大国和强国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期刊评价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和科研成果有效评价的基础性工作。国内已有多个社会科学期刊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没有将信息密度作为一个评价指标。利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期刊引证报告》(2007),分析了法学类期刊的相关文献计量指标,研究了信息密度指标与已有期刊评价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信息密度指标与期刊影响因子、平均引文数和篇均页数均呈现负相关的关系。信息密度指标可以、也应该作为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的基本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发挥社科学术研究对党的理论创新的推动作用,根本途径在于构建二者的互动机制。一方面,要以党的事业发展的实践需要为社科学术研究和党的理论创新的共同指向,以民主的氛围尤其是发表意见的自由为二者有效互动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要建立二者广泛的制度化的沟通渠道,建立党内重大事务、重要信息公开制度,并通过改革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办法,转变党政咨询机构、政策研究机构的职能,改进和完善党对社科学术研究的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15.
钟诚 《云梦学刊》2013,34(1):5-10
晚近以来在中国学术界兴起的"西方政治哲学热"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本国学术界中人文学与社会科学处于长期的分裂状态这一宏大背景,中国政治思想研究要想拓展自身的学术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就不能简单复制西方政治哲学的研究路径,必须在评价体系建设方面纳入上述大背景,认真思考人文学和社会科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具体来说,中国政治思想领域的学术评价体系建设需要努力的方向应当是:首先,评价体系应多关注"问题导向"型的研究。其次,评价体系自身需要具有国际视野且不断完善;应持续地反思并修订已有的标准和规则;应多关注研究问题的原创性和深刻性,而不只是以研究方法和技术是否成熟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同时,要强调和重视"细读经典文本"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6.
对学术规范、学术期刊的学术规范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了现有的四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定性、定量评价指标,提出完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学术规范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想:以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和基金论文比这4个指标界定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然后采用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对学术期刊的学术规范性进行评价:对某一类别的学术期刊可以经归一化处理后通过指标赋权的方法进行排序,也可以采用非权重排序方法。对编辑出版学期刊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17种期刊中仅有4种期刊可以界定为学术期刊,并与现有期刊评价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繁荣和发展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抓好哲学社会科学的自身建设。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学风建设、管理建设等是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重点和主体,必须从云南实际出发,遵循规律,适应需要,采取正确的思路和原则,切实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18.
关于什么是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学界有不同的界定。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必须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创新性、科学性、价值性和规范性。由此,可将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界定为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15类。  相似文献   

19.
李涛  邬志辉 《学术界》2012,(1):109-117,285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不断提升的理论自由度与学术评价的学科专业化之间事实上陷入到了一对难以相互润合的制肘,而这种制肘客观上逐渐衍生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诸多新困惑,如学风规范等系列命题。面对这些新困惑,我们绝不能单纯寄望于依赖道德批判去单向抽象破题,而是要深入这些新困惑内部理性挖掘其潜在机理,进而剖析出其背后真实难点,以客观理性态度来具体纠偏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发展中的诸项困难,从而摈弃毫无意义的道德审判心理,走出学术批判中的伦理性思维左右困局。本文就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风规范议题中的三大关键词:"学术"、"学界"和"学者",与中国科学院李醒民教授提出的"学术断然拒绝平庸"、"学界要以学术为中心和导向"等论点展开商榷。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科学方法论的视角阐述了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区别与联系 ,说明社会科学“非意识形态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以及实现社会科学非意识形态化的具体途径 ,只有这样 ,才能维护社会科学的应有学术地位 ,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