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是培养国家建设者的主体,提高教师待遇乃实现"兴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部分,各级政府对提高教师待遇、发展乡村教育问题高度重视。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国家级贫困县——泸溪县在保障乡村教师待遇、促进城乡教育均衡方面采取的各项措施及取得的成就获得了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2.
《民族论坛》2012,(9):26-28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脊梁。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他们的生存状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乡村教师.他们拿着低廉的工资、忍受着艰苦的条件……却依然默默坚守。有评论说,留住乡村教师不能仅仅依靠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只凭热情和奉献精神,不能完全支撑起庞大的乡村教师群体。不能留住他们逃离的脚步。国家应通过加强待遇、住房、培训等方面的切实保障,让乡村教师能够后顾无忧.坚守乡村,安居乐业。对于如何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和他们的职业认同感,新闻媒体、社会力量、各级政府都正在为此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乡村教师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3.
《民族论坛》2012,(17):26-28
<正>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脊梁,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他们的生存状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乡村教师,他们拿着低廉的工资、忍受着艰苦的条件……却依然默默坚守。有评论说,留住乡村教师不能仅仅依靠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只凭热情和奉献精神,不能完全支撑起庞大的乡村教师群体,不能留住他们逃离的脚步。国家应通过加强待遇、住房、培训等方面的切实保障,让乡村教师能够后顾无忧,坚守乡村,安居乐  相似文献   

4.
钱小华  杜伟  任立刚 《民族学刊》2022,13(4):88-94, 140
国家发布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简称“优师计划”),作出大力培养民族地区高素质乡村教师的具体部署。但现有的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组织保障等方面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不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陷入“优才难育”的困境。培养民族地区高素质乡村教师需要优化实践路径。一是培养目标定向民族地区乡村教育。针对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特殊性,在目标定位、目标内涵和目标评价上坚定师范生爱教、乐教的理想信念,涵养师范生到民族地区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职业情怀。二是课程体系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构建“师德养成+师知传承+师能培养”的师范生课程体系,将“向农性”课程有机融入各个课程模块,强化乡村理解教育,助力师范生适应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工作。三是实践教学融入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建立健全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技能训练机制和“双导师”制度,深入实施乡村“田野”体验式研究,培养知行合一、扎根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教师。四是协同育人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构建师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和乡村定向学校三方协同的教师教育共同体,给予师范生专业化、个性化和本土化支持,助力师范生成长为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良师。  相似文献   

5.
《民族论坛》2012,(9):4-7
在我国基数庞大的人口总量中,有超过6400万的乡村学生,900多万乡村教师承担着将他们培育成才的责任。孩子是未来的希望,而教师是支撑这些希望的脊梁。2011年,温家宝总理在《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中说:“教师是教育之本。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我国有900多万农村教师,他们长期以来工作在艰苦清贫的环境中,恪尽职守,不计名利,默默耕耘,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一些较为偏僻的乡村,教师不仅是教育事业的支柱,还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学校是乡村的中心,教师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小而言之,全村之兴衰,大而言之,全民族的命运都掌握在小学教员的手里。”  相似文献   

6.
将少数民族的少年儿童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是民族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任务。那么,怎样才能教好学生呢?十多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真诚地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教师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做学生思想工作时,教师如果能充满“爱”心,带着亲切、和悦的感情,就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接触和交谈。学生在表现不好或做错了什么事情的时候,心理矛盾激化,问题尖锐,师生情绪处于对立状态,学生存在着“逆反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用爱心去换取信任…  相似文献   

7.
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教学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可见,语言的完美与否对语文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因此,语言的完美应当成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那么,语文教师的语言怎样才能达到完美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修炼。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和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摘自《柳斌谈素质教育》。对这一概念,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教育工作在教育过程中,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一句话,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培养出的学生应是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高质量的创造性人才。要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出既有文化知识,又有专业技能,更有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呢?  相似文献   

9.
黄慧琼  陈一铭 《民族学刊》2023,(8):148-155+170
师范生公费教育是由各级政府主导,以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水平为目的的重要政策。民族地区公费师范生是乡村教育的重要预备力量,其现代化的内在逻辑自洽于中国式现代化,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保证。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锚点在教师现代化。当前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薄弱环节在民族贫困地区的乡村教育,而乡村教师严重流失制约了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扎根并促进民族乡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是时代赋予公费师范生的使命担当。具体来说,公费师范生的使命意识的时代意蕴包括促进乡村社会在地化发展的社会使命,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个人使命,促进乡村教育高质化发展的教育使命。通过调查发现,公费师范生现代化使命意识整体向好,但是部分学生存在使命意识仍显薄弱、现代化认知存有模糊、教学过程出现“离地化”等问题。以向农性为导向,制定培养目标,以在地化为核心,优化课程设置,以自觉性为目标,提高自我效能等是培养民族地区公费师范生使命意识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广大乡村教师常年坚守在远离现代繁华生活的乡村教育第一线,既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克服更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大使命,但却靠着微薄的收入、在落后的条件下坚守着职业品德。在此,我们特别为读者呈现了部分乡村教师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最真的声音吧!  相似文献   

11.
广大乡村教师常年坚守在远离现代繁华生活的乡村教育第一线,既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克服更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大使命,但却靠着微薄的收入、在落后的条件下坚守着职业品德。在此,我们特别为读者呈现了部分乡村教师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最真的声音吧!  相似文献   

12.
龙雪娜  罗天豪 《民族学刊》2018,9(2):12-18, 98-100
台湾少数民族教育通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而教师的培养是保证顺利推动少数民族教育的关键。因此,本文主要依据《原住民族教育法》以及台湾“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员会”于2015年所公布的《发展原住民族教育五年中程计划(2016年至2020年)》的精神,从中梳理台湾少数民族教师教育相关政策。台湾培养少数民族教师与大陆的双语教师培养有许多共同点,对大陆的双语教师的培养乃是值得参考与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圆圆 《民族论坛》2002,(4):59-59
湖南省泸溪县白沙冶化厂是集冶金、医药、化工为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现拥有固定资产6823万元,员工584人,4个生产分厂,占地面积约为6560平方米。主要产品有年产电解金属锌12000吨,硫酸24000吨,薯蓣皂素60吨,钙镁磷肥50000吨,年销售收入1.4亿元,税利1630万元。产品质量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畅销全国,深受客户欢迎。泸溪县白沙冶化厂是泸溪县的骨干工业企业。企业设备工艺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拥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38人,大专以上人员82人,培养造就了一批素质较高的管理人才。企业是泸溪县起步较早的一家骨干民营企业。几年…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论坛》2012,(17):18-19
广大乡村教师常年坚守在远离现代繁华生活的乡村教育第一线,既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克服更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大使命,但却靠着微薄的收入、在落后的条件下坚守着职业品德。在此,我们特别为读者呈现了部分乡村教师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最真的声音吧!  相似文献   

15.
<正>在我国基数庞大的人口总量中,有超过6400万的乡村学生,900多万乡村教师承担着将他们培育成才的责任。孩子是未来的希望,而教师是支撑这些希望的脊梁。2011年,温家宝总理在《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中说:"教师是教育之本。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我国有900多万农村教师,他们长期以来工作在艰苦清贫的环境中,恪尽职守,不计名利,默默耕耘,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一些较为偏僻的乡村,教师不  相似文献   

16.
政绩是为人民作出的与其领导职位相称的实实在在的贡献。可是,目前有的领导干部不是脚踏实地的用汗水和智慧去创造政绩,而是大做表面文章,骗取组织的信任,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报载河南省某国家级贫困县,综合实力在全省列倒数第三位,国家每年投人该县的扶贫资金都在千万元以上,县办企业中有80%以上资不抵债,面临着破产,尤其是受1996年秋季大旱的影响,一部分刚脱贫但不稳定的衣民重新返贫。然而,这个还未解决温饱问题的国家级贫困县却忙着营造“形象工程”。县城内建有七条大街,大街两侧铺着整齐的水泥砖,栽着绿油油的小灌木,…  相似文献   

17.
市委书记与畲族乡小学主结对子领导高度重视──推动民族乡村加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福建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民族乡村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优惠政策。早在1985年12月,省政府常务会议就专题研究并确定了民族乡享受贫困乡待遇的政策。1994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闽委[1994]7号文件《关于加强民族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列入重点”、“按照同等优先原则,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步伐”。1998年,省委、省政府又颁发了闽委发[1998]15号文…  相似文献   

18.
八思巴文?八思巴字与信息传媒——’98“3·15”立此存照●豪斯蒙哥“3·15”说“八思巴文”西北某省大报的《社会周刊》辟有“文物精华”栏目,连载国家级文物,每期图文并茂,展示本省珍藏国宝。昔日珍宝亮相,成了当今爱国主义教育宝贵材料,此等意义人皆首肯...  相似文献   

19.
提高师范生口语表达能力,必须重视“教师口语”这门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师口语”课程中,将普通话训练贯穿始终,使师范生掌握教学口语技巧及艺术特征,更好地适应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复关”对西藏对外贸易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复关”不仅为西藏民族贸易的发展提供新契机;提高我区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我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有利于我区生产和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和改善。而且对西藏地区市场形成巨大竞争压力;对我区现行的经贸体制形成较大的冲击;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是一次大振荡。西藏外贸部门必须抓住机遇,制定相应的对策,使我区的对外贸易从“阵痛”中获得新生。中国即将恢复它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原始缔约国的合法地位。中国“复关”意味着它在享受无条件多边最惠国待遇、普惠制待遇、维持一个公平合理、非歧视性全方位贸易环境等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开放国内市场,公开对外贸易资利等多方面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中国经济贸易组成部分的西藏地区民族对外贸易,将面对怎样的机遇和挑战?西藏又将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呢?这是摆在全西藏人民面前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就中国“复关”对西藏对外贸易的影响和对策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