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仁利 《民族论坛》2012,(11):15-17
<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古籍办成立于1986年,其职责是"组织、联络、协调、指导"全州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整理、出版、研究工作,有编制3名。尽管面临从零起步、人手少、资金短缺等困境,但在国家民族古籍研究室和湖南省民族古籍办的指导与支持下,在州民委的领导下,该办工作人员不辱使命,20多年来共支持、组织、出版、印刷民族古籍及其他民族文化类图书300多部、6000多万字。还有众多州内民族文化工作者自愿投身到民族古籍工作中,他们自筹资金开展田野调查,整理打印,出版印刷,潜心研究;特别是不少退休老人,他们怀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  相似文献   

2.
民族古籍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十多年来,老一辈民族古籍人才抢救保护了一大批珍贵的文献典籍及口传古籍,为我国民族古籍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出现的少数民族古籍人才严重缺失、专业人才严重匮乏、队伍建设结构不合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站在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高度,从引才育才、加强培训、队伍整合等方面着手,系统性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自19830年民族古籍整理工作走上正轨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抢救、整理、出版少数民族古籍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我国浩如烟海的民族古籍的珍贵价值,以及整理、研究少数民族古籍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到目前为止,在党和政府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各地同仁们的积极努力下,全国已出版了一千多种少数民族古籍。民族古籍概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5个少数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一部悠久的历史,每一个民族都创造了自己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们用文字记载,用口碑相传、用利器镌刻……为今天的人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民族论坛》2012,(11):12-14
<正>民族古籍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脉和历史记忆,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和力量之源。保护民族古籍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密切源远流长、血肉相连的民族关系,提高各民族的历史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湖南民族古籍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和"救人、救书、救学科"的原则,在古籍机构建设、古籍人才培养、古  相似文献   

5.
梁懿 《民族论坛》2012,(6):28-28
整理民族古籍一无名,二无利,人们都不屑一顾,但向光清一直在默默地坚持。 文化革命期间,大多数人在狂热地破“四旧”,将许许多多的历史古籍丢进火堆中,向光清先生却从大火中抢回一册又一册古籍,细心整理,妥加保藏。  相似文献   

6.
《民族论坛》2009,(2):17-17
2008年,张家界市民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挖掘民族文化潜力为根本,加大民族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了全市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首先是民族古籍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扎实开展民族古籍工作,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全市一大批很有传承和开发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得以发掘,为研究、开发、推进张家界市民族文化风情旅游,实现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嫁接、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民族论坛》2012,(6):12-14
民族古籍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脉和历史记忆,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和力量之源。保护民族古籍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密切源远流长、血肉相连的民族关系,提高各民族的历史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湖南民族古籍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和“救人、救书、救学科”的原则。在古籍机构建设、古籍人才培养、古籍搜集整理和古籍跨省协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相似文献   

8.
梁先学 《民族论坛》2012,(11):31-32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湖南省抢救、搜集了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等各民族古籍资料300余种,计8000余万字;整理、出版各民族珍贵古籍200余部,计5000余万字。同时,对全省各民族现存古籍的体制、内容、流传及存藏状况进行了清理和登录,完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湖南土家族、苗簇、侗族、白族、回族等各民族分卷的编纂出版工  相似文献   

9.
史金波 《民族研究》2022,(3):50-55+139-140
认真学习《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对努力推进民族古籍的保护、整理、研究和利用工作,提高认识,总结经验,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部署,使民族古籍工作发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至关重要。对民族古籍要进行全面普查、定级分类,要加强业务指导和具体帮助,在物力、人力上给予倾斜。应适时举办全国性、地方性或专题性民族古籍展览,达到增长知识,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要加强古籍整理出版,统筹布局,将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古籍优先整理出版,做好少数民族古籍的数字化工作,建设民族文字古籍资源库。应对古籍深入研究,开掘其知识和思想内涵,得出有社会价值的创新性成果。相关刊物应重视刊登对古籍有深入研究的论文,阐发中华文化精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民族古籍人才培养难度大、周期长,要分别对不同文种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力度培养,使民族古籍工作赓续传承,弘扬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湖南省抢救、搜集了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等各民族古籍资料300余种,计8000余万宇;整理.出版各民族珍贵古籍200余部,计5000余万字。同时,对全省各民族现存古籍的体制、内容、流传及存藏状况进行了清理和登录,完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湖南土家族、苗簇.侗族、白族,回族等各民族分卷的编纂出版工作。在令人欣慰的成绩背后,湖南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整理工作同兄弟省、市、区比,特别是与全国民族古籍迅速发展的形势比.依然严峻,民族古籍保护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古籍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抢救整理出版民族古籍是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州的民族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我委的直接领导下,在省民委古籍办的鼎力支持和全州广大古籍工作者的努力下,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1995年,我委古籍办被湖南省民族古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省民族古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并多次受到州委、州政府的奖励表彰。 我州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地方。…  相似文献   

12.
林良斌 《民族论坛》2012,(11):18-19
<正>当人们在逐一留心历史的时候,他们的目光往往是向着未来。——题记记忆是一条长河,承载着珠玉般的智慧和玫瑰色的光芒。一个民族要想长久地保持美好的传统,并有着梦幻般的未来,就必须记住那些美好的记忆,让前人的智慧造福后人。带着这样的诗意,通道侗族自治县的民族工作者们开展了一系列保护、挖掘、整理民族古籍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民族论坛》2012,(6):9-11
湖南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份。全省总人口690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00余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0.23%。湖南共有55个少数民族,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8个。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少数民族在广阔的湖湘大地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涵载这些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古籍。这些古籍是我省各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湖湘文化宝库中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4.
各民族保存下来的文化典籍和文献资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典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汉文古典文献具有同等的地位和作用.民族古籍文献不仅是认识和了解中国诸多宗教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文字依据,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字应用及思想开放与文化兼收并蓄的见证,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民族论坛》2012,(11):9-11
<正>湖南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份。全省总人口690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00余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0.23%。湖南共有55个少数民族,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8个。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少数民族在广阔的湖湘大地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涵载这些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古籍。这些古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与坚守     
在策划准备本期的“湖南民族古籍”专题时,我正好拿到了湖南省民族古籍办最近出版的《湖南瑶族奏铛田野调查》,细细翻看,感慨万千:7年的时间,此书的编者们足迹遍布湖南、广东、广西、云南4省(区)的瑶寨,记录、整理、撰写了50多万字的书稿,最后,汇集成了这部记录瑶族文化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17.
黄志清 《民族论坛》2012,(11):25-26
<正>在边远的新晃侗乡,有这么一位老人,当你和他谈起民族古籍,他如数家珍;讲起民族文化,他津津乐道;说起民俗民风,他口若悬河;提起民间文学,他信手拈来;唱起侗歌,他如痴如醉,他就是现年82岁的禾滩中学退休教师张家桢。张家桢,侗族,1931年出生于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禾滩乡。他曾经先后6年被省民委抽去从事民族文学、民族古籍的挖掘、搜集和整理工作。多次被市县民委抽去撰写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是我国人口相对较多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湘鄂黔川边界。据“五普”统计,全国共有803万土家族人口,其中世居于湖南有260万,湖北220万,贵州143万,重庆142.4万,四川3万多人,其余散居在全国各地。在历史的长河中,土家族同其他各少数民族一样,在创造了灿烂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极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保护和发展包括土家族古籍在内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主张,也是民族古籍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自《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183;土家族卷》编目工作开展以来,各地按照会议的布置,采取措施,积极行动,千方百计克服人、财,物等方面的困难,认真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编纂工作。截至目前,五省市共搜集、整理、登录(卡)条目2800余条,其中湖北1200条、重庆166条、贵州146条、湖南1200余条。所搜集、整理的条目数与去年(1286条)同期比,增加了一倍多。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古籍的抢救、整理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和积累了独具魅力和神韵的优秀文化,以繁荣灿烂的文化艺术和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世界文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各民族传统文化及其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的相互交融而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少数民族古籍就是这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984年,大陆成立了首个抢救、保护民族古籍机构——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确立了由国家民委牵头,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少数民族抢救、整理、保护单位,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对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整理、出版、研…  相似文献   

20.
<正>整理民族古籍一无名,二无利,人们都不屑一顾,但向光清一直在默默地坚持。文化革命期间,大多数人在狂热地破"四旧",将许许多多的历史古籍丢进火堆中,向光清先生却从大火中抢回一册又一册古籍,细心整理,妥加保藏。他因工作下乡,看到老百姓的神龛上书写的家神联,门窗上的对联,还有野地里的墓碑、牌坊的石刻都要记录下来;而听到老百姓讲的故事、唱的歌曲、讲的笑话、谚语,就如获至宝,一定要认真询问、记录;看到民间艺人在打围鼓、唱傩戏,就要去参师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