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创新与道德继承、道德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及道德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当前道德建设应根本扭转道德领域存在的不道德现象以及道德评价失范、道德教育乏力等困境 ;建立与共产主义道德要求相吻合、与传统美德和人类进步潮流相一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体系 ;应虚功实作 ,探索扎实有效的道德建设的方法、途径 ,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3.
对个人道德与群体道德、个人道德评价,群体道德与政治、道德与经济以及道德与礼仪等涉及道德理论问题的一系列思考,旨在激起道德理论研究者、教育者、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与探讨,以便对我国目前关于道德方面的理论进行创新和突破,使之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道德建设也应该突出道德实践的地位。道德建设中的道德应该是道德情感、道德思想和道德实践的统一体。其中,道德情感是基础,是一种感性认识;道德思想是与道德相关的理性认识;道德实践是体现。同样,道德评价也应该基于对于道德实践的评价,不应该只纠结于对于道德情感和道德思想的揣摩。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标准能够直接作为道德评价标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中,由于把生产力标准泛化,有人片面曲解生产力标准,简单地把生产力标准等同于道德评价标准,引用生产力标准直接进行道德评价。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生产力与道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从根本上讲,生产力标准是评判道德历史进步性的标准,即道德评价的历史标准。把生产力标准直接作为道德标准进行道德评价,主要是混同了道德评价的标准与评价道德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当前高校学术活动中存在的道德失范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与高校学术评价体系的关系 ,提出通过构建一个包括学术规范、学术评价指标和学术批评机制的学术评价体系来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充分发挥道德对经济生活的调控和激励作用,新时期的道德理论必须从道德的评价标准、道德的理论体系以及道德意识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使人们在道德建设过程中能正确地把握形势,看准方向,以唤起大家在道德建设上的危机感、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对道德建设美好前景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公务员道德建设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而发达国家在行政伦理建设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公务员道德建设有着深刻的启示。公务员道德建设是由立法、教育、监督组成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在坚持指导思想不动摇的前提下,加强道德法律、法规建设,加快公务员道德的教育与培养工作,并完善由党、行政、法律、舆论、群众监督组成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试论当前大学生道德建设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的大时代引发了社会层面的多重变化 ,也深刻揭示了国民道德素质这一现实问题 ,并孕育着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一切人们的道德建设前景。这时 ,审视大学生道德世界现状并不失时机地开展和提升大学生道德教育 ,就被赋予了深远意义。而大学生的道德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在校园与社会间发育和变异的大学生道德文化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变动性与异化性、虚浮性与躁动性、日趋世俗性与实用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前的大学生道德素质水平和存在问题。为此 ,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当代大学生道德文化变迁和发展的规律及趋向 ,从中认真剖解他们的道德困惑 ,发现和树立文明良好的道德观念 ,从而努力搞好大学生道德引导和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权利与义务语境下的道德责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人们的"责任观"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其直接原因是人们对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对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这两对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中国目前在道德建设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道德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矛盾,道德责任缺失问题异常突出。这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必要条件,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所以,个人不仅应该致力于满足个人的利益和实现自我发展,更应该承担起为社会和他人服务的神圣职责,而且只有在服务于社会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其个性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当前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道德生活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其原因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与“新”道德观念的多种谋合、混淆与矛盾同时存在,纠葛难辨。存在这些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它是由道德的历史继承性特征及中国的国情决定的。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看当前道德失范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社会出现了道德失范的问题,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失衡及其所导致的社会不公的存在。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对公民深入持久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并建立相关机制、完善法制,建立公正合理的道德评价体系,使宪法和法律所赋予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真正落到实处,消除社会不公,为道德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知”“行”是德育过程中两个关键的范畴。当前道德知行的冲突与错位是道德建设与教育中存在的极为突出的矛盾问题。通过对当代青年学生道德知行冲突与错位的原因进行探析。不仅可以为解决道德知行冲突与错位提供依据,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便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考察科学的道德价值的三个视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于科学的道德价值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究其原因,是因为研究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论述科学与道德的关系。可以从科学发展的方向与人类道德的冲突、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规约对道德建设的完善以及科学的研究成果对道德的影响三个视界考察科学的道德价值。在不同的研究视界中,科学的道德价值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5.
道德及道德建设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年我国道德发展状况及道德建设出现新的转机 ,社会道德水平有所上升 ,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道德理想的迷失、道德标准的模糊、道德行为的失控及道德监督的软弱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道德信仰建设在道德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总体态势积极向好,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通过知、情、意、行四个维度表现出来。究其原因,大学生道德信仰存在的问题是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冲击、网络媒体错误思潮不良影响、高校道德信仰教育实效性不足、家庭道德信仰教育程度不高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此,可以通过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营造良好网络空间道德信仰环境、优化学校道德信仰教育形式内容、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举措来培育当代大学生的高尚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17.
我国道德建设性中仍存在市场利己性与社会道德利他性的矛盾性难题,但社会自身体制的发展内在蕴含了市场对道德建设的要求,并有效的促成了市场与社会道德的融合,为我国社会道德的建设问题提出了新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评价体系,既应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和现实需要,也应从中国社会的演进历史和中华文化的深厚传统中汲取思想资源和哲学智慧。传统社会的中华民族坚持多元主义道德文化理念,建构了由儒家、道家、佛家等要素复合而成的多元性道德评价体系。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征、中国特色、中国特质的道德评价体系,它将儒家、道家、佛家等的道德价值观都视为合理的道德价值标准,将它们应用于不同语境,对人们对待工作、业绩等方面的道德态度进行评价,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道德评价的多元格局。多元性道德评价体系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价值航标,在当今中国社会仍然能够对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发挥不容忽视的价值指引作用。中国传统道德评价体系依然是当代中华民族塑造道德人格的强大力量和弘扬道德正能量的重要手段,并且能够为当代中华民族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次道德。指违法者在实施不正当行为过程中自觉遵守所谓的“行规”,尽量给社会和他人减少损失,甚至还做出具有正面价值意义的道德行为。人作为次道德的行为主体具备生物性和文化性两种特性。从两种道德评价标准去划分社会行为,则在道德范畴领域存在道德、次道德、不道德三种行为。另外,对人的行为评价的客观要求呼吁着次道德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处于文明转型时期的中国正在出现普遍的道德失范现象。为明确高尚精神对道德建设的引领和驱动作用,以期为解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道德迷茫、道德困惑等问题助一臂之力,以雷锋精神为例,探究其民族性、时代性、典型性特质,并分析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高尚精神塑造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